释迦牟尼的十个别称:
1、如来。
外国名为多陀阿伽度,亦云多陀阿伽驮也,此云如来,斯乃就德以立其名。
2、应供。
外国名为阿罗汉,此云应供,此亦就德以立其名。
3、正遍知。
亦名为等正觉也,此亦就德以立其名,然就德中,境体合目正者是理,理无漏助,故名为正,此举境也;於理穷解,故曰遍知。
4、明行足。
彰其行圆,此亦就德以立其名。
5、善逝。
此从德义以立其名,善者名好,逝者名去,如来好去,故名善逝。
6、世间解。
就德施名,然就德中境体合目,世间境也,解是体也。
7、无上士调御丈夫。
此共成一号。就人立称,名无上士,叹其胜也;调御丈夫,彰其能也。士者是其人之别称,人中最胜,余不能加,名无上士,调御丈夫者,佛是丈夫,能调丈夫,是故号佛调御丈夫。
8、天人师。
就人立称,为师匠益,在於人故能教众生,断恶修善,故名为师;如来实是六道之师,天之与人能入圣道,受益最多,是故偏名天人师矣。
9、佛。
就德以立其名,佛是觉知,就斯立称。觉察之觉对烦恼障,烦恼侵害事等如贼,唯圣觉知不为其害,故名为觉,如人觉贼贼无能为,佛亦如是,能觉无量诸烦恼已,令诸烦恼无所能为,故名为佛。
觉悟之觉对其智障,无明昏寝事等如睡,圣慧一起朗然大悟,如睡得寤,故名为觉。既能自觉,复能觉他觉行穷满,故名为佛。
10、世尊。
佛备众德为世钦重,故号世尊。经中或复隐其世尊,彰婆伽婆。
扩展资料:
释迦牟尼对后世的影响:
世间之解脱
释尊这位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思想巨人,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依然有他的感染力。他的形象和他的教导,给予人们巨大而深刻的意义。
欲知来则察往,欲知古则察今;过去未来和现在,并非分离不相属,而如一浪连一浪的滔滔奔流。在这一意义上,对于敏锐察知现在的课题、不断探问“人应当怎样活着”的人,释尊永远是老师,是伴侣。
世间之净化
释尊所见的不和,是“以欲为本故,母共子诤,子共母诤,父子兄弟亲族展转共诤……以欲为本故,王王共诤,民民共诤,国国共诤。”
释迦族与拘利族争水,释尊远来为之和解;教跋耆族以国不危之道;回琉璃王残民之师;劝阻阿阇世王侵略之谋。他组织起大悲的僧团,作为一名非暴力的战士,其和合共存的思想,给予世间有效的救济。
为完成征服印度半岛的伟业,阿育王在入侵迦陵迦国的战役中,以血腥屠杀作为兼并代价。
他后来被佛陀教诫所感化,在刻于岩石上的一道诰文中,他公开忏悔自己的杀业,宣称永远不再为任何征战而拔剑,“愿一切众生废除暴力,克己自制,实践沈静温和之教。”而且,“我的子子孙孙也不可认为,新的征服是值得被发动的……他们只许以德服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Śākyamuni)不是其本名,是后人对他的尊称,意义是“释迦族圣者”。“释迦”是他所属部落的名字,有“能”、“勇”之意;“牟尼”是当时对出家修行成就者的称谓,译作“文”、“寂静”等,是圣者之德,“释迦牟尼”汉译又作“能仁寂默”。一般也称为“释尊”或“佛陀”。
乔达摩(Gotama;Gautama)又译“瞿昙”,义为“纯淑”、“地最胜”。传统上认为这是他的族姓;也有认为是其母族姓,其姨母是拘利族瞿昙姓之女,此外舍利子、满慈子、迦旃延子等都以母之姓来称呼,说明当时有名字包含母亲姓名的习俗。佛的堂弟提婆达多也曾自称和佛都是“母族成就”;季羡林认为“乔达摩”不是姓氏,而是古印度贵族依照习惯从婆罗门氏族借用来的。
悉达多(Siddhāttha;Siddhārtha)又作“悉达”、“悉陀”、“悉多頞他”等,义译有“财吉”、“成利”、“一切义成”等。一般认为这是释迦牟尼在俗家时的本名;也有认为是后人的假托。《佛所行赞》说,其父净饭王发愿“一切达成,国富力强”,因此给他取了这个名字。
(一) 如来(梵tatha^gata ),音译多陀阿伽陀,则无虚妄。名如来。谓乘如实之道而来,而成正觉之意。
如来之义有三。谓法身报身应身也。
(二) 应供(梵arhat ),音译阿罗诃
(三) 正遍知(梵samyak -sam!buddha ),音译三藐三佛陀 (四)明行足(梵vidya^ -caran!a-sam!panna
(五)善逝(梵sugata
(六)世间解(梵loka -vid ), 无上士(梵anuttara ),(今此经中合世间解无上士以为一号。虽开合不同。其义则一。故两存之。)
(七)调御丈夫(梵purus!a -damya-sa^rathi
(八)天人师(梵s/a^sta^ deva-manus!ya^n!a^m!
(九) 佛(梵buddha
(十) 世尊(梵bhagavat
http://baike.baidu.com/view/2078.html?wtp=tt#6 这里有最完整的
沙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