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采纳, 谢谢。
保护环境 珍爱生命(The protection environment treasure loves the life)
我国生态环境破坏状况
一、物种灭绝。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高等植物和野 生动物物种均占世界的10%左右,基保约有200个特有属。然而,环境污染和生 态破坏导致了动植物生境的破坏,物种数量急剧减少,有的物种已经灭绝。据统 计,我国高等植物大约有4600种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状态,占高等植物的15%以 上,近50年来约有200种高等植物灭绝,平均每年灭绝4种;野生动物中约有 400种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状态,近年来,非法捕猎、经营、倒卖、食用野生动物 的现象屡禁不止。广东省吴川县非法出售犀牛角,珠海活熊取胆等案件在国际上 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二、植被破坏。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柱。一个良性生态系统要求森林覆 盖率仅13.9%。尽管建国后开展了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但森林破坏仍很严重, 特别是用材林中可供采伐的成熟林和过熟林蓄积量已大幅度减少。同时,大量林 地被侵占,1984~1991年全国年均达837万亩,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很大程度 上抵消了植树造林的成效。草原面临严重退化,沙化、碱化,加剧了草地水土流 失和风沙危害。
三、土地退化。我国是世界上土地沙漠化较为严重的国家,近十年来土地沙 漠化急剧发展,50~70年代年均沙化面积为1560平方公里,70~80年代年 均扩大到2100平方公里,总面积已达20.1平方公里。40年来初步治理了50多 万平方公里,而目前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79万平方公里。我国的耕地退化问题也 十分突出。如原来土地肥沃的北大荒地带,土壤的有机质已从原来的5%~8%下 降到1%~2%(理想值应不小于3%)。同时,由于农业生态系统失调,全国每年 因灾害损毁的耕地约200万亩。十大环祸患威胁人类
祸患
一、土壤遭到破坏
据参考消息报道,110个国家(共10亿人)可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在非洲、亚洲、 和拉丁美洲,由于森林植被的消失、耕地的过分开发和牧场的过度放牧,土壤剥蚀情 况十分严重。裸露的土地变得脆弱了,无法长期抵御风雨的剥蚀。在有些地方,土壤 的年流失量可达每公顷100吨。 化肥和农药过多使用,与空气污染有关的有毒尘埃降落,泥浆到处喷洒,危险废 料到处抛弃,所有这些都在对土地构成一般来是不可逆转的污染。
二、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 温室效应严重威胁着整个人类
据2500名有代表性的专家预计,海平面将升高, 许多人口稠密的地区(如孟加拉国、中国沿海地带以及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多数岛屿) 都将本水淹没。气温的升高也将对农业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影响。 据预计,1990-2010年,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能源消费将增加一倍,拉丁美洲的能 源消费将增加50%-70%。因此,西方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应加强能源节约技术的转让进程。 我们特别应当采用经济鼓励手段,使工业家们开发改进工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工艺技术。
三、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由于城市化、农业发展、森林减少和环境污染,自然区域变得越来越小了,这就 导致了数以千计物种的灭绝。因为一些物种的绝迹会导致许多可被用于制造新药品的 分子归于消失,还会导致许多能有助于农作物战胜恶劣气候的基因归于消失,甚至会 引起瘟疫。
四、森林面积减少
最近几十年以来,热带地区国家森林面积减少的情况也十分严重。在1980-1990 年,世界上有1 .5亿公顷森林消失了。按照目前这种森林面积减少的速度,40年以后, 一些东南亚国家就再也见不到一棵树了。
五、淡水资源受到威胁
据专家估计,从下个世纪初开始,世界上将有四分之一的地方长期缺水。请记住, 我们不能造水,我们只能设法保护水。
六、化学污染
工业带来的数百万种化合物存在于空气、土壤、水、植物、动物和人体中。即使 作为地球上最后的大型天然生态系统的冰盖也受到污染。那些有机化合物、那些重 金属、那些有毒产品,都集中存在于整个食物链中,并最终将威胁到动植物的健康, 引起癌症,导致土壤肥力减弱。
七、混乱的城市化
到本世纪末,世界上的大城市将达21个,大城市里的生活条件将进一步恶化:拥 挤、水被污染、卫生条件差、无安全感---------- 这些大城市的无序扩大也损害到了自然区。因此,无限制的城市化应当被看作是 文明的新弊端。
八、海洋的过渡开发和沿海地带被污染
由于过渡捕捞,海洋的渔业资源正在以令人可怕的速度减少。因此,许多靠摄取海 产品蛋白质为生的穷人面临着饥饿的威胁。集中存在于鱼肉种的重金属和有机磷化合物 等物质有可能给食鱼者的健康带来严重的问题。 沿海地区受到了巨大的人口压力。全世界有60%的人口挤在离大海不到100公里的地 方。这种人口拥挤状态使常常很脆弱的这些地方失去了平衡。
九、空气污染
多数大城市里的空气含有许多取暖、运输和工厂生产带来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威胁 着数千万市民的健康,导致许多人失去了生命。
十、极地臭氧层空洞
尽管人们已签署了蒙特利尔协定书,但每年春天,在地球的两个极地的上空仍再次 形成臭氧层空洞,北极的臭氧层损失20%到30%,南极的臭氧层损失50%以上。
环保纪念日
国际湿地日
2月2日为国际湿地日。根据1971年在伊朗拉姆萨尔(RAMSAR)签定的《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湿地是指“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禽类的生息和迁徙有重要的作用。
世界水日
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做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 界水日”。决议提请各国政府根据各自的国情,在这一天开展一些具体的活动,以提高 公众意识。从1994年开始,我国政府把“中国水周”的时间改为每年的3月22日至28 日,使宣传活动更加突出“世界水日”的主题。
世界气象日
1960年,世界气象组织把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以提高公众对气象问题的关注。
地球日
1969年美国威斯康星州参议员盖洛德 纳尔逊提议,在美国各大学校园内举办环保问题的讲演会。不久,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的学生丹尼斯 海斯将纳尔逊的提议扩展为在全美举办大规模的社区环保活动,并选定1970年4月22日为第一个“地球日”。当天,美国有2000多万人,包括国会议员、各阶层人士,参加了这次规模盛大的环保活动。在全国各地,人们高呼着保护环境的口号,在街头和校园,游行、集会、演讲和宣传。随后影响日渐扩大并超出美国国界,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最终形成为世界性的环境保护运动。4月22日也日渐成为全球性的“地球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地都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环保活动。
世界无烟日
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把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以提醒人们重视香烟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世界环境日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各国环境保护运动的深入,环境问题已成为重大社会问题,一些跨越国界的环境问题频繁出现,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逐步进入国际社会生活。 1972年6月5~16日,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来自113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和民间人士就世界当代环境问题以及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制定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和109条建议的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提出了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以鼓舞和指导世界各国人民保持和改善人类环境,并建议将此次大会的开幕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1972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联合国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环境日”的主题。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每年都在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宣传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时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召开表彰“全球500佳”国际会议。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由于日益严重的全球荒漠化问题不断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从1995年起,每年的6月17日被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世界人口日
1987年7月11日,以一个南斯拉夫婴儿的诞生为标志,世界人口突破50亿。1990年,联合国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1987年9月16日,46个国家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开始采取保护臭氧层的具体行动。联合国设立这一纪念日旨在唤起人们保护臭氧层的意识,并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以保护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健康。
世界动物日
意大利传教士圣• 弗朗西斯曾在100多年前倡导在10月4日“向献爱心给人类的动物们致谢”。为了纪念他,人们把10月4日定为“世界动物日”。
世界粮食日
全世界的粮食正随着人口的飞速增长而变得越来越供不应求。从1981年起,每年的10月16日被定为“世界粮食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生物多样性公约》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为纪念这一有意义的日子,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1995年起每年的12月29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自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地球环境的恶化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于是,环境保护日渐得到了各国的重视。但是,由于环境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与经济发展、社会问题有着比较难协调的冲突,因此,今年来,对于环境保护概念的理解也日趋新颖和合理。
环境保护就是通过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措施,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还要依据人类的意愿,保护和改善环境,使它更好地适合于人类劳动和生活以及自然界中生物的生存,消除那些破坏环境并危及人类生活和生存的不利因素。环境保护所要解决的问题大致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类身心的健康,防止机体在环境的影响下变异和退化;二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进入环境,以及保护自然资源(包括生物资源)的恢复和扩大再生产,以利于人类生命活动。
当然,环境保护还必须考虑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只有互相之间协调发展,才是新时代的环境保护新概念。
环境保护工作的好坏,直接与国家的安定有关,对保障社会劳动力再生产免遭破坏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人类对环境认识的深入,环境是资源的观点,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空气、水、土壤、矿产资源等,都是社会的自然财富和发展生产的物质基础,构成了生产力的要素。由于空气污染严重,国外曾有空气罐头出售;由于水体污染、气候变化、地下水抽取过度,世界许多地方出现水荒;由于人口猛增、滥用耕地、土地沙漠化,使得土地匮乏等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不保护环境,不保护环境资源,就会威胁到人类社会的生存,也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发展下去。
工业发达国家在本世纪初,只注意发展经济,不顾环境保护,以牺牲环境作代价去谋求经济的发展。当污染形成公害,引起广大人民的强烈反对并影响到经济的顺利发展时,才被迫去治理,付出了昂贵的代价。被后人称之为走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这种发展方式,不但使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甚至会破坏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人类不按照环境科学规律办事,肆意破坏生态环境,也必然会遭到环境的报复。统计资料表明:云南省1950年森林覆盖率为50%,平均九年遭到一次大的水旱灾害。由于乱砍滥伐等破坏,到1980年森林覆盖率仅为24.9%,影响了对气候的调节作用,1950~1980年间竟发生了11次灾害,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环。这是环境给予人类的报复。
环境保护、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之间必须协调发展,这是人类从发展经济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如果三者之间的关系一旦失调,必将造成生态破环、环境污染,所带来的损失和影响非常大,甚至无法计算。若使被破环的环境得以恢复,需要很长的时间和代价,或者根本无法复原。于是,也会严重影响甚至阻碍经济的建设,并造成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的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
1974年 只有一个地球 1975年 人类居住
1976年 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1977年 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
1978年 没有破坏的发展 1979年 为了儿童和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0年 新的10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1年 保护地下水和人类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
1982年 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0周年——提高环境意识 1983年 管理和处置有害废弃物:防治酸雨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1984年 沙漠化 1985年 青年、人口、环境
1986年 环境与和平 1987年 环境与居住
1988年 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 1989年 警惕,全球变暖!
1990年 儿童与环境 1991年 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
1992年 只有一个地球——关心与共享 1993年 贫穷与资源——摆脱恶性循环
1994年 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1995年 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1996年 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 1997年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1998年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1999年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2000年 2000环境千年——行动起来吧 2001年 世间万物 生命之网
2002年 让地球充满生机
2003年 水——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
2004年 保护海洋 匹夫有责
绿色 • 环保 • 消费
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与一些天然食品,保健食品不同,是以环保、安全、营养为首要概念首先,产品或产品的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态环境标准;二是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程;三是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
从1989年农业部农垦司提出的“无公害食品”开始,我国的绿色食品管理和开发生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国30多个省(市,区)成立了绿色食品办公室,建立了9个食品和环境监测机构,初步形成了全国性的食品管理和监测网。迄今为止,全国已有450家企业开发了820多种绿色食品标致产品。
绿色贸易
随着环保意识日益深入人心,生活质量的提高,绿色消费蔚然兴起。据调查,目前绿色消费总量已达2500亿美元,未来10年,国际绿色贸易将以12-15%的速度增长。47%的欧洲人更喜欢购买绿色食品,其中67%的荷兰人,80%的德国人在购买时考虑环保因素。正因为如此,企业的竞争不仅是产品的性能,服务品质,促销手段方面的竞争,也是环境保护的竞争。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应用环境标准阻止“超标”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环境标准已成为“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管理
绿色管理是把环保的观念融于经营管理之中。原料和生产工艺过程的选择都要符合环境标准,废物的回收利用也是其追求的目标。富士公司废旧胶片的循环利用率已达100%;东芝、尼桑、日本电力公司则共同出资2500万美元建立环境基金。绿色管理的推行,在增加了企业的必要环保投入同时,也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贸易效益。
环境保护定义
环境保护是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50年代淘米洗菜,
60年代洗衣灌溉,
70年代水质变坏,
80年代鱼虾绝代,
90年代不洗马桶盖。
污染新用
老黑是一家乡办企业的新任厂长,这厂是墨水厂,折腾了三年,也没放一个响屁。只要是墨水厂的人,穿工作服,一律没兜。说那东西是摆设,没用,一月挣的钱,手心一握,还没热乎呢,就全额上交给婆娘了。人家老黑真叫有本事,走马上任三个月,创了收,露了脸,老哥哥,老姐姐上下班都哼着进行曲,老黑成了小镇的名人。
于是,上门求经的人特多。大老黑很谦虚,免谈成绩,只谈大好形式,只谈难点,一副深沉。小报记者个个都有耐心烦儿,软磨死缠,察言观色,抠东刨西,闹了规齐,敢情是这么一档子怪事。墨水厂隔壁是造纸厂,污染大户,泻出的污水,不用加染料,就地装瓶,给小学生写大楷,一样黑色儿,又经济,又实惠,不丢份儿。不要垫本的卖主,只赚不赔,能不大发吗?乡下人真服了大老黑这一损招儿,别人咋个就没想到呢?没过几天,镇上又多了一家墨水厂,新厂厂长是小报记者。
在百度图片里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