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提升装置滑升模板以灌筑竖向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
沿革 20世纪20年代,美国曾使用手动螺旋式千斤顶滑升模板的方法修建筒仓。40年代中期,瑞典出现了颚式夹具穿心式液压千斤顶和高压油泵,用脉冲程序控制滑升,使这项施工技术得到了改进和发展。其后很多国家和地区采用该法建造了不少高耸建筑。例如,加拿大多伦多城的550米高的电视塔(见彩图)、香港的218米高65层的合和大厦(见彩图)都是采用这种方法建造的。中国最初在修建筒仓时也使用螺旋式千斤顶滑升模板。60年代起开始用穿心式液压千斤顶和自动控制装置以建造高耸建筑。1980年,北京在用这种施工方法修建20层住宅楼时采取逐层滑升、逐层现浇混凝土楼板的办法,取得了三天完成一层楼的施工速度。1983年建造的高52层的深圳国际贸易中心主楼也是采用内外筒整体滑升的方法施工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构造 滑升模板的工作原理是以预先竖立在建筑物内的圆钢杆为支承,利用千斤顶沿着圆钢杆爬升的力量将安装在提升架上的竖向设置的模板逐渐向上滑升,其动作犹如体育锻炼中的爬竿运动。由于这种模板是相对设置的,模板与模板之间形成墙槽或柱槽。当灌筑混凝土时,两侧模板就借助于千斤顶的动力向上滑升,使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徐徐脱去模板。
模板可用钢制或木制,为了减少滑升时模板与混凝土之间的摩阻力,通常应做成顶边宽比底边小6~10毫米的梯形板。模板的外侧须用围圈框紧,围圈和千斤顶提升架相连,千斤顶则支承在圆钢杆上。提升架和提升架之间须设操作平台,模板两侧须设悬吊脚手架,以利操作及行走。高压油泵和自动控制装置即放在操作平台上。这样当千斤顶爬升时便可通过提升架把模板和操作平台一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