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成像基本原理,一方面是基于X线的穿透性、荧光效应和感光效应;另一方面是基于人体组织之间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别。当X线透过人体不同组织结构时,被吸收的程度不同,所以到达荧屏或胶片上的X线量即有差异。这样,在荧屏或X线片上就形成明暗或黑白对比不同的影像。
1895年德国的物理学家伦琴在一只嵌有两个金属电极(阴极和阳极)的真空玻璃管两端电极上加上几万伏的高压电时,发现在距玻璃管两米远的地方,一块用铂氰化钡溶液浸洗过的纸板发出明亮的荧光。当用手去拿这块纸板时,竟在纸板上看到手骨的影像。当时伦琴认定:这是一种人眼看不见、但能穿透物体的射线。因当时无法解释它的原理和性质,故借用了数学中代表未知数的“X”作为代号,称之为X射线。
X线影像的形成,是基于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首先,X线具有一定的穿透力,能穿透人体的组织结构;
第二,被穿透的组织结构,存在这密度和厚度的差异,X线在穿透过程中被吸收的量不同,以致剩余下来的X线量有差别;
第三,这个有差别的剩余X线,是不可见的,经过显像过程,例如经过X线片、荧屏或电视屏显示,就能获得具有黑白对比、层次差异的X线图像。
X线实质是一种电磁波,它具有电磁波的共同属性。此外具有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特有性质。 一.物理特性:
1、X线在均匀的、各项同性的介质中,是直线传播的不可见电磁波。 2、X线不带电,故而不受外界磁场或电场的影响。
3、穿透作用:X线波长短具有较高能量,物质对它吸收弱,因此具有很强的穿透本领。
4、荧光作用:某些物质被X线照射后,能激发出可见荧光。
5、电离作用:具有足够能量的X线光子能够撞击原子中的轨道电子,使之脱离原子产生一次电离。被击脱的电子仍有足够能量去电离更多的原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X线成像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