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麻纸
一种用黄蘗汁染制麻纸而成的古代名纸,由东晋著名的医药学家葛洪发明。纸质粗厚,耐久防蛀,常用于抄写经文。
黄麻纸曾经风行于晋、唐,尤其是寺庙、衙门等处,使用者众多。黄麻纸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的第一张染色加工纸,在中国造纸技术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发明者是东晋著名的医药学家葛洪。黄麻纸是他的“业余”发明。
2、宣纸
宣纸是中国独特的手工艺品,具质地绵韧、光洁如玉、不蛀不腐、墨韵万变之特色,享有“千年寿纸”的美誉,被誉为“国宝”。用宣纸题字作画,墨韵清晰,层次分明,骨气兼蓄,气势溢秀,浓而不浑,淡而不灰,其字其画,跃然纸上,神采飞扬,飞目生辉。
宣纸润墨性好,耐久耐老化强,不易变色。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写字、作画一笔落成,深浅浓淡,纹理可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少虫蛀,寿命长。宣纸自古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誉称。
3、硬黄纸
硬黄纸,唐代劳动人民创造的较名贵的艺术加工纸。用以写经和摹写古帖。唐代人在前代染黄纸的基础上,又在纸上均匀涂蜡,使纸具有光泽莹润,艳美的优点,人称硬黄纸。纸质半透明可用于书画作品摹本的制作。北宋董卣《广川书跋,卷六》“今人不考其实得硬黄纸便谓古人遗墨。
4、水纹纸
古纸名。又名“砑花纸”。这种纸迎光看时能显出除帘纹以外的发亮的线纹或图案。目的在于增添纸的潜在的美。
制法有二:一为在纸帘上用线编成纹理或图案,凸起于帘面,抄纸时此处浆薄,故纹理发亮而呈现于纸上。其二为将雕有纹理或图案的木制或其他材料的模子,用强力压在纸面上。现在各国通用的证券纸、货币纸和信纸等水纹纸,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水纹纸为我国所发明,起源可上溯至唐代,早期水纹纸多用作信纸、诗笺、法帖纸。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五代末、北宋初李建中的“同年帖”,为迄今所见世界上最早的水纹纸。由大小二纸联成,小纸呈现透亮的水波纹图案。北宋画家米芾的“韩马帖”,呈现云中楼阁图案,是更为复杂的水纹纸。
5、竹纸
竹纸是以竹子为原材料造的纸,是古代中国人的发明,同时造纸术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古人用竹子造纸书写文章,代替竹简。中国福建宁化县、长汀县、四川省夹江县和浙江省富阳市为竹纸的重要产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纸
1、黄麻纸
一种用黄蘗汁染制麻纸而成的古代名纸,由东晋著名的医药学家葛洪发明。纸质粗厚,耐久防蛀,常用于抄写经文。
黄麻纸曾经风行于晋、唐,尤其是寺庙、衙门等处,使用者众多。黄麻纸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的第一张染色加工纸,在中国造纸技术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发明者是东晋著名的医药学家葛洪。黄麻纸是他的“业余”发明。
2、宣纸
宣纸是中国独特的手工艺品,具质地绵韧、光洁如玉、不蛀不腐、墨韵万变之特色,享有“千年寿纸”的美誉,被誉为“国宝”。用宣纸题字作画,墨韵清晰,层次分明,骨气兼蓄,气势溢秀,浓而不浑,淡而不灰,其字其画,跃然纸上,神采飞扬,飞目生辉。
3、硬黄纸
硬黄纸,唐代劳动人民创造的较名贵的艺术加工纸。用以写经和摹写古帖。唐代人在前代染黄纸的基础上,又在纸上均匀涂蜡,使纸具有光泽莹润,艳美的优点,人称硬黄纸。纸质半透明可用于书画作品摹本的制作。北宋董卣《广川书跋,卷六》“今人不考其实得硬黄纸便谓古人遗墨。
4、水纹纸
古纸名。又名“砑花纸”。这种纸迎光看时能显出除帘纹以外的发亮的线纹或图案。目的在于增添纸的潜在的美。
制法有二:一为在纸帘上用线编成纹理或图案,凸起于帘面,抄纸时此处浆薄,故纹理发亮而呈现于纸上。其二为将雕有纹理或图案的木制或其他材料的模子,用强力压在纸面上。现在各国通用的证券纸、货币纸和信纸等水纹纸,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5、竹纸
竹纸是以竹子为原材料造的纸,是古代中国人的发明,同时造纸术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古人用竹子造纸书写文章,代替竹简。中国福建宁化县、长汀县、四川省夹江县和浙江省富阳市为竹纸的重要产地。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糊窗户的纸
对于糊窗户一事,古人们也发明了专门的纸张,无论是韧性还是透光性,都比之前的纱窗、棉窗要好,而且价钱还便宜。除了这种普通的窗户纸,还有一种油窗纸,不仅能韧性和透光性要强于普通窗户纸,而且还可以防水。
叫做“桑皮纸”,薄而韧,淡黄色,糊窗户的则是加厚的,多层叠加,用好些年不破。这种纸用途很广,但身份低贱,所以没宣纸那么著名,比如包食物,包糖果,储藏衣物等等,都很好用,防潮防蛀。现在工艺已经失传,做不出存生物制造的桑皮纸了。
东汉元兴元年(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但这时候,纸还没有普及,质量也不是很好,容易烂,不能大面积的当窗户纸用。在西晋的时候出现过“洛阳纸贵”的现象。
到了隋唐的时候,纸仍是很贵的。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张才大量普及,平民百姓也才能用得起。再后来,根据需求,造纸术也得到了改进,出现了一种韧皮纸专门用来糊窗户。
除了纸张的原因,还有房子的原因。老房子都有很宽的房檐,如果不是刮很大的风,把雨刮的很斜,下雨基本上淋不到窗户。糊纸的窗户是横竖交错排的很密的木条格子,叫窗户棱子,在表面刷浆糊,浆糊用面粉等熬的,均匀涂抹在上面,在把纸糊的很平整,强度不低,农村粘贴好的春联风吹日晒雨淋一年都还可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纸
宣纸、薛涛笺、水纹纸、高丽纸、白鹿纸等。
1、宣纸
宣纸是中国传统的古典书画用纸,是中国传统造纸工艺之一。宣纸"始于唐代、产于泾县",因唐代泾县隶属宣州管辖,故因地得名宣纸,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
2、薛涛笺
薛涛设计的笺纸,是一种便于写诗,长宽适度的笺。此笺原用作写诗作为诗笺,后来逐渐用作写信,甚至官方国札也用此笺,流传至今。薛涛笺介绍薛涛笺产生于唐代。
3、水纹纸
古代名纸。又名"花帘纸"。这种纸迎光看时能显出除帘纹以外的发亮的线纹或图案。目的在于增添纸的潜在的美。简介古代名纸。又名“花帘纸”。
4、高丽纸
高丽纸,又称韩纸,古代高丽国(公元918年—1392年)所产之纸。是以楮皮为原料、运用传统手工方式而制成的传统纸张,亦称“楮纸”。
5、白鹿纸
白鹿纸是一种古纸名,为宫廷御用。纸为特净皮,规格为一丈二尺,所以也被称为"丈二宣"。 制造工艺要求高,制作难度大,是一种难得的书画佳纸。
我国纸的文化源远流长,历代名纸很多,早期的纸如絮纸,灞桥纸,居延纸,罗布淖尔纸,旱滩坡纸,蔡侯纸等等,有的见于著录,有的是现代考古的实物发现。
西汉马圈湾纸
居延金关纸
由于历史久远和当时生产的数量有限,这些纸已均无传世。这里介绍一些唐宋以后的名纸。
1、宣纸。因产于宣州而得名。唐以前开始制造,开始以檀树皮为原料。宋元以后又用楮,桑,竹,麻等十数种原料制作。宣纸质地绵韧,纹理美观,洁白细密,搓折无损,利于书写绘画,墨韵层次清晰,有独特的渗透,润墨和一次吸附性能,落墨着色,能呈现出明显的书画虚实相同的独特风格,写字骨神兼备,作画墨韵生动。另外它还耐老化,防虫蛀,耐热耐光,适合长期保存,"千年年美纸","纸中之王"的美称。宣纸根据其加工不同可分为生宣,熟宣和半生不熟宣。生宣纸又叫生纸,生产后直接使用,吸水性,润墨性强,强用于泼墨画,写意画。笔触层次清晰,干,湿,浓,淡,变幻多端。熟宣纸,以生宣纸经过矾水浸制者叫做熟宣或矾宣。经过加矾,砑光,拖浆,填粉,深色,洒金,加蜡,施胶等工序而制成,作书画不易走墨晕染,适宜于画工整细致的工笔画和写楷隶书。此纸久 后会漏矾脆裂。唐朝写经的硬黄纸,五代北宋的澄心堂纸都是熟宣纸。半生不熟宣即半熟宣,是用生宣浸以各种植物汁液而成,具有微弱的抗水力,用以写字或作画,墨色洇,散较缓,适用于书写小幅屏条,册页或用作兼工带写的绘画。
宣纸又按用皮料的不同比重分为棉料,净皮,特种净皮三大类;按尺寸分为二尺,三尺,四尺,五尺,六尺,七尺,八尺,丈二,丈六,尺四,尺六,尺八等规格;按厚度分有单宣,夹宣,二层,三层,四层几种。最薄型的宣纸是特制的,主要用于拓片,拷贝,印刷古籍,装帧印谱;品名有棉连,扎花,罗纹,龟背纹,蝉翼等。 2、薛涛笺,唐末五代名纸。是一种加工染色纸,因为由薛涛创制,所以得名。薛涛,唐长安人,幼年随父亲宦居四川,后父逝,沦落风尘成为乐妓。她善作诗填词,感当时纸幅太大,亲自指导工人改制小幅纸。因用薛涛宅旁浣花溪水制成,因而又"浣花笺"。相传薛涛曾把植物花瓣撒在纸面上加工制成彩笺。这种纸色彩斑谰,精致玲珑,又称"松花笺"。后历代有仿制。 3、水纹纸,唐代名纸,又名"花帘纸"。这种纸迎光看时能显示除帘纹外的透亮的线纹或图案,目的在于增添纸的潜在美。制法有二:一为在纸帘上用线编纹理或图案,出于帘面,抄纸时此处浆薄,故纹理透亮而呈现于纸上;其二为将雕有纹理或图案的木制或其他材料制的模子,用强子压在纸面上,犹如现在通用的证卷纸,货币纸的水印纹。明杨慎《丹铅总录》云:"唐世有蠲纸,一名'衍波笺',盖纸纹如水纹也。" 4、澄心堂纸。南唐时徽州地区所产宣纸,薄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有的五十尺为一幅,从头到尾,匀薄如。南唐后主李煜特别喜爱这种纸,特意用自己读书批阅奏章的处所--澄心常来贮藏,供宫中长期使用,所以称"澄心堂纸",后世视为艺术瑰宝。 5、谢公笺。这是一种经过加工的染色纸,为宋初谢景初(1019-1084)创制,因而得名。谢氏受薛涛造纸笺的启发,在益州设计制造出"十样蛮笺",即十种色彩的书信专用纸。这种纸色彩艳丽新颖,雅致有趣,有深红,粉红,杏红,明黄,深青,浅青,深绿,浅绿,铜绿,浅云十种颜色,与薛涛笺齐名。 6、高丽纸,又名韩纸,高丽贡纸。古代高丽国(又称高句丽,朝鲜)所产之纸。北宋陈 《负暄野录》云:"高丽纸以棉,茧造成,色白如绫,坚韧如帛,用以书写,发墨可爱。此中国所无,亦奇品也。"此纸多为粗条帘纹,纸纹距大又厚于白皮纸,经近人研究,宋元明清时我国书写所用高丽纸,大部分是桑皮纸。清乾隆时我国有仿制的高丽纸。 7、金粟笺纸。宋太祖赵匡胤提倡佛教,全国印经之风盛行,为适应这种需要,当时歙州专门生产一种具有浓淡斑纹的 经纸--硬黄纸,又名蜡黄经纸,或称金粟笺。金粟寺在浙江海盐金粟山下,因寺内抄经需纸特多,故纸名"金粟笺"。它的特点是质地硬密,光亮呈半透明,防蛀抗水, 色美丽,寿命很长,虽历千年,犹如新制。 8、白鹿纸,古纸名。《至正直纪》?quot;世传白鹿纸乃虎山写 之纸也。有碧,黄,白三品,白者莹泽光净可爱,且坚韧胜江西之纸。赵松雪用以写字作画,阔幅而长者称白 ,后以白 不雅,更名白鹿。" 9、玉版纸,古代名纸。一种洁白坚致的精良笺纸。宋黄庭坚《豫章集,次韵王炳之惠玉版纸》诗:"古田小笺惠我百,信知溪翁能解玉。"元费著《蜀笺谱》:"今天下皆以木肤为纸,而蜀中乃尽用蔡伦法,笺纸有玉版,有贡余,有经屑,有表光"《绍兴府志》:"玉版纸莹润如玉。"
明竹纸
清蜡笺
元,明,清以来,造纸原料及生产技术都有了很大突破和发展,出现了许多精品,成为可供人观赏珍藏的艺术品。 明代生产的"宣德贡笺",在制作技艺上较为湛。这种加工纸有许多品种,如五色粉笺,金花五色笺,五色大帘纸,磁青纸等。明代还仿制了唐代"薛涛笺"和宋代"金粟山经笺"。这种仿制纸中加云母粉,纸面露出光亮耀眼的颗粒,这是明代人的创新。明代江苏苏州一带有一种洒金笺也名重一时。 清代以来仿制加工的纸品种更多,尤其康熙,乾隆年间(17-18世纪)的制品最为精细,且有传世纸品留存。乾隆年间仿制的"澄心堂纸",这种纸多为斗方式,纸质较厚,可分层揭开,多为彩色粉笺,还绘以泥金山水,花鸟等图案,纸上均有长方形隶书小朱印,印文为"乾隆年仿澄心堂纸",纸料为皮料。清仿"薛涛笺",是一种长方形粉红小笺,印有长方形小印,印文"薛涛笺",多用于信纸。乾隆年间又仿制"金粟山经笺",乾隆帝喜用此纸写字,又用此纸印《波罗蜜多心经》。有些内府的名画也用此纸做"引首",故宫博物院尚有保存。乾隆时期还仿制元代名纸"明仁殿纸",如"清仿明仁殿画如意纹粉蜡笺",纸上用泥金如意云纹,纸厚,表面平滑,纸质匀细,纤维束甚少,属桑皮纸。这种纸两面均有精细的加工,背面有黄粉加蜡,且以金片洒之,纸的正面右下角阳"乾隆年仿明仁殿纸"隶书朱印。此纸为内府库贡品,造价极高,有很高的工艺水平。清代除仿制古名纸外,还有一些创新的产品。如保存在故宫博物院内的"梅花玉版笺",纸为斗方式,皮纸,纸表加以粉蜡,再用泥金或泥银绘以冰梅图案,有方形"梅花玉版笺"朱印。这种纸创于清康熙年间,乾隆年间复制盛行,薄于仿明仁殿纸。 清代还新创"五色粉蜡笺"。这种粉蜡笺始于唐代,是以魏晋南北朝时的填粉和唐代的加蜡纸合二成一的加工纸,成为多层粘合的一种宣纸,具备粉纸及蜡纸的优点。底料的皮纸,施以粉加染蓝,白,粉红,淡绿,黄等五色。加蜡以手工捶轧砑光,称"五色蜡笺"。有的在纸面上用胶粉施以细金银粉或金银箔,使之在彩色粉蜡笺上呈金银粉或金银箔的光彩,称"洒金银五色蜡笺";有原用泥金描绘山水,云龙,花鸟,折枝花等图案,称"描金五色蜡笺"。此纸防水强,表面光滑,透明度好,具有防虫蛀的功能,可以长久张挂。书写绘画后,墨色易凝聚在纸的表面,使书法黑亮如漆。由于制作精细价高,故多用于宫廷殿堂书写宜春贴子诗词,供补壁用或作书画手卷引首,室内屏风,多见于宫廷内府殿堂的书写匾额及壁贴等,民间很少流传。乾隆内府制作最精,也"库蜡笺"。 明清以来还有一种新的加工纸,为砑花纸。纸料为上等较坚韧的皮纸,有厚有薄,图案多以山水,花鸟,鱼虫,龙凤,云纹或水纹,也有人物故事或文字。此纸透光一看,能显示一幅美丽的暗纹图画。故宫保存的"砑花蜡印故事笺",用的是细帘纹皮纸,纤维交结匀细,纸厚,色以土黄为多,纸上砑有《赤壁赋》,《卢仝烹茶》等人物故事图案的暗纹。绘画风格均受宫廷绘画的影响。纸的表面施粉,非常精细,很适于笔墨书写。此纸加工方法为加粉染色,再把画稿刻在硬模上,再以蜡砑纸,模上 示的花纹因压力作用而呈现光亮透明的画面。明清以来还制造罗纹纸,发笺,白云母笺,各色雕板印花壁纸等。纸的加工工艺创造了染色,加蜡,砑光,施粉,描金,洒金银和加矾胶等各种技术,人们以"片纸非容易,措手七十二"来形容工艺的繁杂及艰苦。 明清时期我国造纸业在各方面都达到了很高水平,安徽的"宣纸",江苏的"粉蜡笺",福建,浙江,陕西的"竹纸",均为当时著名品种,并流传到国外,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和交流作出了很大贡献。 下面介绍几种明清时期的书画和习字用纸: 1、毛边纸,这是一种竹纸。明末江西出产竹纸,纸质细腻,托墨吸水性能好, 适宜于写字,又可用于印刷古籍。因明代大 书家毛晋嗜书如命,好用竹纸印刷书籍,曾到江西大量订购稍厚实的竹纸,并在纸边上盖一篆书"毛"字印章,人们习惯称这种纸为"毛边纸" ,并沿用至今。现在我国南方产竹的地方均有生产,以嫩竹作原料,用石灰沤烂发酵,捣碎成浆,再添加适当的黄色染料,不施胶,手工竹帘抄造而成。毛边纸质地细嫩,柔软,韧性好,略带蛋黄色,吸水性强,用于书写,印刷,容易吸干墨水,字迹经久不变。较重的毛边纸又称?quot;玉扣纸"。江西横江出产的仿毛边纸又称为"重纸"。现在有些地方如浙江一带用碱法制浆,在竹帘丝网的圆网造纸机上造出,"机制毛边纸",这种纸的质地,外观与手工造的毛边纸均有较大差别。 2、元书纸,产于浙江省富阳县一带。用竹浆抄造。纸质较差,但吸水性好,呈蛋黄色。多用作小学生写大小楷毛笔字练习本,有时也用作农村糊窗纸和加工成卫生纸。 3、连史纸。又叫"连四纸","连泗纸",纸质较厚者又称为"海月纸"。原产于福建省邵武,以及闽北地区和江西省铅山县一带。采用嫩竹做原料,碱法蒸煮,漂白制浆,手工竹帘抄造。纸质薄而均匀,洁白如羊脂玉,书写图画均宜,多用来制作高级手工印刷品,如碑帖,信笺,扇面原纸等。相传是福建邵武连姓兄弟二人经过多年研制,精工抄造而成,因他们排"老三","老四"而得名。
宣纸:宣纸的闻名始于唐代,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并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写字则骨神兼备,作画则神采飞扬,成为最能体现中国艺术风格的书画纸。
潢纸:魏晋南北朝时期,潢纸,又称黄纸,染黄纸,黄麻纸,硬黄纸是我国晋代的一种加工染色纸。潢纸主要以黄蘖为染剂,染出的纸呈黄色,故又叫“黄纸”。
金花笺:即“描金笺”。一种描绘有金花的书笺。乐史《杨太真外传上》:“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遽命龟年(李龟年)持金花笺宣赐翰林学士李白立进《清平乐词》三篇。”
凤纸:帝王用纸,上绘有金凤,故名“凤纸”。
龙凤花笺:印有龙凤花纹的笺纸,故名。宋淳化元年(990),太宗以草书书龙凤花笺及纨扇,赐王公近臣。
水纹纸:又名“花帘纸”。这种纸迎光看时能显出除帘纹以外的发亮的线纹或图案。目的在于增添纸的潜在的美。制法有二:一为在纸帘上用线编成纹理或图案,凸起于帘面,抄纸时此处浆薄,故纹理发亮而呈现于纸上。
凝霜:唐龙须所产优质宣纸的名称。参阅《方舆胜览》。
冰翼纸:唐龙须所产优质宣纸的名称。参阅《方舆胜览》。
澄心堂纸:南唐时徽州地区所产宣纸。肤卵如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长者可五十尺为一幅, 自首至尾匀薄如一。因南唐后主李煜喜爱这种纸,曾特地建造“澄心堂”来贮藏,于是澄心堂纸便成为后世艺林瑰宝。
桑皮纸:产生于晋代,是用桑树皮为原料生产的,一直沿用至今。是北方纸的下种。
薛涛笺:一种彩色的小幅诗笺。因店代女诗人薛涛创制两得名。这皂一种质地很好的有包小笺纸。明代以后有人仿制“薛涛笺”,作了进一步加工,使之辩为我图染色纸中的佳品。
水纹纸:又称砑花纸,产生于唐代。这种纸在迎光时可显出发亮的线纹图案。这是用砑缉版砑光而成的,砑纸版上刻有山水、花鸟、云龙等图纹,纸上也就隐现出这些纹饰。故宫博物院藏宋代李建中《同年帖》、米芾《韩马帖》等墨迹,用的就是最早的水纹纸。逮种纸一直流传到现代。
鱼子笺:唐代出产于四川的一种良纸。《文房四谱》记载鱼子笺又叫罗笺,是用细布先把面浆胶劲而挺,能隐现出其纹理。
云蓝纸:唐代的一种有色的麻纸。据苏易筒《文房四谱》记载,段成式在九江造纸,取名云益纸,以赠温飞卿。据日本大村西崖所著《中国美术史》记录,日本正仓院收藏有一种淡青色的染色麻纸,即这种云蓝纸。
白蜡纸:唐代产生。它是本色纸上加蜡,单双面都有,有的还加以砑光,纤维细匀,纸质较厚。有白色称“白蜡纸”,黄色叫“黄醑笺”,到宋代广为盛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吴彩鸾写唐代《刊误谬补切韵卷》,用的就是这种纸。
硬黄:唐代产生,用以写经和摹写古帖。以黄檗和蜡染熨而成,质切坚韧,透明性强,便于响拓法帖墨迹,隘放翁《北窗闲咏》诗中说:“名帖双钩拓硬黄”。这种纸经加工还可以防蛀防水,用于抄写经卷,可以保存长久,敦煌藏经洞中存有的初唐《法华经》麻纸用购就是这种硬黄。
全粟山藏经纸:北宋优质纸,浙江海盐县金粟寺所藏,纸土有朱色印文“金粟出藏经纸”。明代董觳在《续澉水志》守援:“大悲阁内贮大藏经两函,万余卷也。其字卷卷相冈,殆类一手所书,其纸幅幅有小红印日叮金粟山藏经纸’。间有无丰年号,五百年前物也。其纸内外皆蜡,克纹理”。以后人们爱用它来装襟珍贵书画作为引首。这种纸的原料多用桑、麻,产地可能是安徽歙县,屠隆《笺谱》中说:“徽州歙县地名龙须者,纸出其间,莹白可爱有黄白经笺,可揭开用之。”可髓就是指逮种纸。
宋仿澄心堂纸:宋代潘谷在歙州仿南唐“澄心堂纸”所造,纸质比原纸为薄。淳化三年本苯摹刻《淳化阁帖》用的纸就是送种仿澄心堂纸。
蠲纸:唐宋时的丁种桑皮纸。又名“衍波笺力,纸上有水牧纹。据鉴定,1967年浙江瑞安慧光塔蚰土砷北宋时期刻本《大悲心陀岁尼经》用的,就是这种纸。 谢公笺 宋代盖州(今四川成都》所产。叉名“十色笺”,是我国染色加工纸中的上品,在历史上与符薛踌笺”齐名。据《蜀笺谱》记载:“纸以人得名替:有谢公、有薛涛。所谓谢公者,……谢公有十色笺:深红、粉红、筏红、明黄、深青、深绿、浅绿、铜绿、浅云,即十龟也。”
玉版纸:宋代产子新安,其色自净,纹理细匀,但纸质较弱。经上浆处理后,即变得光泽坚韧,久藏不蛀。
粉蟮琨:经过加填或涂布的土种古代名纸。如果如填的不是白粉,两是彩粉,那就成为“彩色粉笺”,烟蜡后叉成了“彩色粉蜡笺,如果在上面加以淄金、涂金或描金,就又成了“片金粉蜡笺升”、“金粉蜻笺”。现藏辽宁褂博物馆的宋徽宗赵借《草书干字文》长卷,就是一幅长达三丈多,中间无接缝的特制粉蜡笺,上面用泥金绘有云龙纹图饰,这种笺纸的造价实际上要此锊缎高得多。这种粉蜡笺纸,在元、明、清以后更兴盛,制作硬为精良,加工图饰更为精美,成为可供玩赏的艺术品。
连四纸:宋元时产生。产地以南方的福建和江西为主,这种纸有多种别名:“连泗”、“涟史”等占据《江西省志》记载,当时司礼监行造纸,名称连士纸,接连四纸,绵连四纸。这种绍以竹为原料,自洁光亮,不易变色笋质。凡重要书籍、碑帖名拓、信笺、扇面等都娟此纸。
宣稳贡笺:明宣德午间生产的名纸。与“宣德炉”、“宣德瓷”齐名。有本色纸、五色粉笺、金花五色笺、五色大帘纸和磁青纸等品种。磁青用靛蓝染色,与当时流行的青花瓷类似,因此得名。据明代沈德符《飞凫语略》记载,宣德纸,原是专供内府的御用纸,后传人民间,但极为名贵,不作书画,而是和宣和龙凤笺、金粟藏经纸一样,仅作装潢之用,这种纸上有“宣德五年造素声纸”印,以有“陈清”款为最佳。清初,人们已将宣德贡笺与“澄心堂纸”相提并论,十分名贵。
万年红纸:明清时期,广东南海(今佛山)一带,生产的一种桔红色的防蛀纸。这种纸是用秸红色的红丹刷涂在毛选纸或连四纸上制成的,颜色经久不变。用这种纸装潢在书籍的封逾后ˉ页和封底前一页,可以使全书久藏不蛀。比如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明代崇被四年刊刻的《梦溪笔谈》和清代嘉庆+一年刊印的《羊城古钞》两书,都衬有这种“万年红纸”。
羊脑笺:明宣德年间始造,用羊脑和顶烟墨晴存久后取出涂于磁青纸上,砑光成笺,墨如漆、明知镜,用泥金写经,可房久不坏,虫不能蚀。现传世的明代写经本,就有用这种笺纸泥金书写的,十分精美堂皇。
砑花笺:明清著名加工纸。纸料为优质皮纸,有素色、有彩色。用砑版砑上山水、花鸟、虫鱼、人物故事、云龙水纹等图案。如北京故宫藏有乾隆年间彩色砑花蜡印故事笺,纸上有历史故事图纹。
梅花玉肢笺:清代康熙年间制造的土种高级笺纸。乾隆时多有仿制。其纸用皮纸为原料,箝表面涂加粉蜡,再用泥金或泥银播冰梅纹饰,纸的下角加有朱文小印“梅花玉版笺”。
清仿明仁殿纸:清代乾隆年间生产的仿制元代“明仁殿纸”的一种黄色笺纸。这种纸为清宫御用,造价极高,质地、工艺都达到了极高的程度。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清仿仁殿纸笺。纸质较厚,可揭成数张。原料为桑皮,纸面用泥金绘如意云纹,纸表平整光洁,背面也是黄粉加蜡,再施以洒金。正面右脚有“乾隆年仿明仁殿纸”朱文隶书款。
洒全银五毪蜡笺:清代名纸。在各色粉蜡笺纸上加涂金银粉或洒金银细片,显得富丽堂皇、光彩照人。这种笺纸多由苏州官家作坊或大内如意馆的纸工制造,其用途多为宫廷诗词书帖、或作壁用、室内屏风和书画手卷的引畜,是一种高级笺纸。这种纸早在唐代已产生,到清代有了很大浆展,制作工艺精良,花色品种繁多,有金银片如雪花的,叫“片金”、片银”,有小片如屑的,叫“屑金”、“届辗”;有金银如泥的,叫“泥金”、“泥银”。有单面洒金银,也有双面加金;有一面屑金、一面泥金的;还多用泥金、泥银绘制各种云龙花卉图案的。故宫博物馆中,现在还藏有明清内府御用的各种洒金钱粉蜡笺纸。
清仿澄心堂纸:“澄心壁纸”原为南唐内府御用的高级名纸,清代多有仿制。其原料为皮缉,纸形为非方,纸质通常较厚,可分层揭开,多为粉蜡彩笺,用泥金银仲绘各种图案纹饰,纸上加隶书小朱印“乾隆年仿澄心堂纸”款识。
清仿侧理纸:这是清代乾隆年闽仿制晋代的“侧理纸”纸彤如筒状,纸面为斜向帘纹,然而与晋代原纸相比:只是纸形、纹饰相似,而原料、制法不同。
还魂纸:一种用废纸再加工而成的纸,故又称“再生纸”。宋代已有生产,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北宋乾德五年写令《救诸众生苦难经》,北京图书馆藏南宋嘉定年间刻本《春秋繁露》等,都是较早生产的还魂纸的实物。
笺谱:主要是明、清生产的印有诗文图画的信纸。既可实用写信,又可供艺术欣赏,是纸中的小品艺术。著名的《北平笺谱》采用木刻水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国内外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口向。
总之,中国的造纸工艺,在明、清时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几乎所有古代的优质名纸都有仿制。除宫廷御用的昂贵纸张外,民间造纸技艺也相当高明,也能生产各色加工笺纸,如粉蜡笺、珊瑚笺、冷金笺、泥金笺、指金笺、朱砂纸、虎皮纸等各种品种都有,而且大量生产各种木刻水印的诗笺、信笺,后来又发展成为绘制,印有各种图纹唧对联、屏条的专用纸。这些纸的制作和原料都很讲究,在形式装饰上也有体现出极高的艺术性,深受古玩收藏和鉴赏者跑珍视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