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
确定工作方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它是今后十年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大思路和重大任务,也是教育系统今后十年工作的共同遵循和指南。
工作方针一共是五句话,20个字: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育人为本。
育人为本是以人为本在教育系统内的根本要求,它强调的是学校要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要为全面发展服务,通过为全面发展服务来激励为社会发展服务。
2、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是围绕育人为本这一核心的两大工作重点,教育公平应当说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人生公平的起点。它的基本要求是保障每个公民接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
3、提高质量、要促进公平。
要提高质量、要促进公平,都需要各地党委、政府和全社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规划时做到教育规划优先,在投入中做到教育投入优先,在各项资源开发中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优先的地位。
没有这个优先战略地位的确立和全社会的支持,教育公平、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建设创新型国家都难以实现。
扩展资料:
教育改革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教育优先地位的确立还不能保证教育的科学发展,还需要教育内部深化改革,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创新我们的教育模式,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特别是在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深化改革。
这两件事情是连在一起的,如果说优先发展强调的是全社会对教育的大力支持,那么改革创新着力强调的是教育系统自身的改革和创新。如果说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两者缺一不可,那么教育优先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两个一个都不能少。
没有全社会的优先地位,教育要想优先发展是很难的;有全社会的支持,没有教育系统自身的改革也是做不到的。所以我们把这两个看作是促进公平、保证质量的两项重点保障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袁贵仁谈纲要如何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教育,关系着每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创新进步的源泉。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2011,“十二五”开局之年,一面是660万应届毕业生,1600多万即将升学的小学生,一面是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益显露弊端的教育培养机制。中小学重“育分”、轻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尚不适应时代发展,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作为中国进入21世纪后的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教育揭示了一个光明前景。 教育根本在于育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我们必须深思的问题。注重实用化、功利化、工具化,以传授知识技能为要,在方法上注重“规训”,强调强制灌输的现时代教育机制显然与人的全面发展背道而驰。《纲要》提纲挈领地提出“教育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而作为与国家同步的《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则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开题要义予以提出,全面发展、终身教育、职业教育成为主题,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教育机制存在的问题。抛开妄加否定,不翼寄一蹴而就,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上海教育担负起更加光荣而崇高的历史使命。 为了实现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现代教育首先应该培养兼具理性和德性的完整的人。我们应当注重培养每个人的独立思想、自由精神、健康人格、公民观念、规则意识、质疑勇气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解决的便是文理不通的问题,而这与上海市金山教育“崇文通理”的教育指导思想不谋而合。时刻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这也成为金山教育屡获殊荣的根本。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国典范、全市领先职业教育和全国先进艺术教育地区,金山教育以文为魂,理为根,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向实现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迈开了坚实的一步。 传承改革开放30年经验,着眼未来教育发展,《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以一个蓝图的形式,开拓创新引入终身教育、职业教育、特色教育等,给所有人以希望。蓝图已经画好,真正发挥各地区的能动作用才能真正将其落到实处,实现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崭新突破。 面对未来,教育改革依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表面、肤浅、零碎的理解与革新,只能劳民而伤财。贯通文理,崇文通理,打破人才培养的桎梏,方能真正实现每一个人的终身发展。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介绍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其中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二十字工作方针,作为我国教育系统今后十年工作的共同遵循和指南。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