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二年有期徒刑缓期三年执行,在法律专业人士一般都称为“判二缓三”。
其通俗含义是:给你三年的考察期,这三年不在监狱中度过,但是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汇报个人情况,如果这三年没有违法犯罪的情况,那么两年有期徒刑就不再执行了,也就是啥事都没有了。如果在这三年的考察期有违法犯罪情况,那么就会收监,也就是取消缓刑,押入监狱坐牢二年,并且如果有犯罪还要新罪旧罪一起惩罚。
判二缓三:判处两年有期徒刑,有三年的考验期(考验期内不用坐牢)。在考验期内遵守缓刑的规定,没有违法犯罪,考验期满就不用执行两年的有期徒刑。如果在考验期内不遵守规定再次违法犯罪,将立即执行两年有期徒刑,并且还要加上再次犯罪的处罚。
依据《刑法》
第七十六条【缓刑的考验及其积极后果】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第七十七条 【缓刑的撤销及其处理】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扩展资料
第七十二条【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第七十五条【缓刑犯应遵守的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参考资料:文县公安局网-《刑法》
缓刑,全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法,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缓刑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判刑一年是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的意思。缓刑两年:对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的处罚结果两年内暂不执行,由特定机构对罪犯两年内的表现进行考察,决定是否执行有期徒刑一年。如果在两年内没有犯新罪或者查出其他罪原判刑罚不再执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六条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的意思是罪犯判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就是有期徒刑的刑期是2年,考察期(缓刑期)是3年。
如果在在这期间没有犯罪或者被发现新罪,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如果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刑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应该是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并非缓期两年执行。缓刑是对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确有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在判处一定刑罚的同时,宣告缓刑。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如果没有犯罪或者其他严重违法行为,缓刑考验期满后,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也就是附条件的不再执行原判刑罚,如果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发现有犯罪行为或者发现在判决前有余罪的,撤销缓刑,将原判刑罚及新罪所判处的刑罚实行数罪并罚。如果在缓刑考验期内有严重违法行为,也可以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意思就是说在二年的考验期内如果没有犯新罪,没有严重违法行为,没有未交待的余罪,二年期满后,原判的二年有期徒刑就不再执行。因此在这两年内要严格遵守各项法律及刑法中关于缓刑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