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发展前景?

2024-12-29 17:53:2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中药产业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产业,是当今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又是我国医药经济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研究表明,中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药现代化是提升中药产业的重要途径。当今国际国内医药市场的各种变化及21世纪医药市场的发展趋势,在给中药产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的同时,也形成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应对中国加入WTO以后的世界医药市场,就成了中国中药产业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本刊记者走访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高新技术产业司。该司产业处处长顾大伟博士就我国中药产业的行业前景、现状、发展思路和近期主要工作目标作了详细的阐述。
医药行业是全球经济中的一个热点,作为医药行业的分支,中药行业更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顾大伟认为,中药行业是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的。众所周知,医药行业是全世界公认的国际化产业,在国际最新标准划分的28种产业中,医药品是国际交换量最大的15类产品之一,也是世界各国出口量增加最快的5类产品之一。预计未来10年里,全球药品销售额每年将增长7%左右,到明年医药市场销售额将达到4000亿—4060亿美元,2010年将达到6800亿—7200亿美元。与此同时,国际植物药市场也呈现出了快速增长势头,在现有每年销售额300亿美元的基础上,正以平均10%的年增长率快速增长。另据国际组织预测,今后一段时间,国际植物药将快速增长至1000亿美元,达到国际医药市场销售总额的1/6—1/4。
随着全球范围“回归自然”浪潮的涌起和对化学药品副作用的深入认识,国际市场对中药的欢迎度在逐渐增强。在一些发达国家,中药正在走俏,这为中药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同时,由于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我国人均用药水平低,仅为美国的1/40,药品消费的空间是巨大的。
中药产业是我国医药产业中独具特色和优势的领域,中药在我国使用已有五千年的历史积累,拥有系统的中医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现代科技手段开发中药,与化学药物和生物技术药物相比,具有风险低、命中率高、周期短、成本低的显著优势,是参与药品市场竞争、扩大出口和解决12亿多人口用药问题的重要手段。
我国制药业,特别是中成药工业,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1999年,全国中药工业总产值已达到384.56亿元。目前,中药产业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涌现了一批中药骨干企业和市场龙头品种,由于现代中药产业巨大的市场前景和高附加值的吸引力,而且有国家强大的产业政策导向,中药产业已成为投资者选择的热门行业。中药产业必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但是,国外天然药物领域竞争日益激烈。而有关资料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中药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并不理想。在中药行业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中国加入WTO以后,更加严峻的挑战、更加激烈的竞争会随之而来,国外企业将抢滩中国市场,对中国企业形成一定程度的威胁。
国外企业的威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国际植物药需求快速增长的同时,中药产品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中药占国际市场的份额和效益却在下滑,1996年—1998年连续3年滑坡,1999年略有回升,但市场份额不足5%,而日韩两国却占到了25%。值得注意的是,世界某些发达国家,如德国、法国、日本,他们在无传统经验和理论的情况下,依靠现代科技理论取得了产业化成功之路,并大举向我国市场推进。
2、国外企业竞相低价收购我国中药材资源的情况愈演愈烈,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与此同时,国外企业凭借其资本、技术、产品优势,设置高门槛的技术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给中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设置屏障。
3、生物技术领域的高速发展以及中国加入WTO带来的挑战等,都对我国中药产业构成了全方位威胁。不过机遇与挑战并存,从积极意义上讲,机遇带来有利于发展的外部条件,而挑战则是激励发展的内在功力。
我国中药产业化发展已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条件,蓄势待发,中药行业正蕴育着一场即将到来的产业革命
在谈到中国中药产业的现状时,顾大伟说,改革开放20年,我国中药行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有需求、实施高技术改造的中药骨干企业;已有了一批可以产业化的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的高新技术;通过实施“中药现代化产业行动计划”、“九五”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为中药高技术产业化提供了一批可应用的成果,并初步形成了中药产业化的科技支撑条件,拥有了良好的政策及融资投资环境。总之,中药产业化发展已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条件,毫不客气地讲,我国中药产业正萌动着蓄势待发的巨大能量,蕴育着一场即将到来的产业革命。
我们不能否认,我国中药产业家底较薄弱,相对落后,仍然存在“一小、二多、三低”(企业规模小,企业数量多、重复产品多,企业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低、生产能力低)现象和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多,但主要问题是产业过程化中高科技含量低。目前,有几个关键问题急需解决。一是先进适用的制备工艺、高新技术和装备,急需推广应用。当今医药工业技术革命的发展趋势正朝着制造过程自动化、系统集成化的方向迅速发展,因此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内在质量和质量的稳定性。然而,作为需高度保证产品质量的中药产业来说,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技术及其装备却严重滞后,与国外有20年的差距,尤其是中药提取,精制工艺的科学性、先进性、严谨性距国际先进水平尚有较大差距,工艺条件客观化控制程度不高,制造技术及装备缺乏集成化,仍有相当一批中药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共性技术急需解决。因此,要积极地依靠官、产、学、研、金结合,研究或借鉴其他领域的先进技术,实施对中药制药过程中各项单元制造技术与装备的智能化组合应用,及其关键工艺参数的在线检测连续采集和程序化、自动化控制。这是中药产业走向高技术产业化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如果能将上述过程的关键环节进行控制和优化,并开发出高质量的控制成套装置和技术平台,按日前1/3的中药企业需要改造的话,仅此一项就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二是我国可集约化、规范化生产的高技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亟待提高,可参与国际竞争的大型现代企业集团急需发展和培育。三是符合中药特点,并为国际社会所认可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急需建立,中药产业化创新体系亟待建立和健全等。如果这些关键问题能得到解决,中药产业的市场份额必将大大提高。
在扶持壮大中药现代化产业方面,国家计委有着明确的发展思路,也采取了不少举措来支持中药发展
顾大伟介绍说,计委在扶持壮大我国中药现代化产业方面的整体发展思路是:以疗效优势突出、市场需求量大的现代中药高技术产品为龙头,以实力强规模大的企业为主体,组织产、学、研、金相结合的队伍,依靠先进适用技术为支撑,在政府的扶持指导下,通过实施对中药产业全过程关键环节的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全面提高中药产品的高技术含量,形成中药大型跨国企业集团,快速提高中药产品在国内与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使中药产业发展成为以高技术密集型企业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为基础、具有强大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大型现代产业,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国家计委决定采用“专项扶持”的形式贯彻这一战略。通过现代中药示范工程建设提升我国中药工业的整体水平,促进中药产业的结构调整,开辟新的产业领域,通过强化现代中药产业的基础支撑条件,为实现跨跃式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培养一批单品上规模的中药企业,如在抗癌领域具有一定影响的哈药慈航等制药企业。特别是加速高技术中药产业化发展,示范应用先进的提取、分离、制剂及生产过程系统控制技术,使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中药骨干企业在生产工艺和装备水平上全面实现技术提升,建立对全行业进行技术辐射的示范工程和产业化基地,促进“大企业、大品种、大市场”战略的实施。加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现代化产品的产业化,使我国中药在中国加入WTO后具有强劲的竞争力。
现代中药产业化专项扶持的实施,将使我国中药产业(主要指中药种植农业和中药工业)规模到2005年达到年产值800亿—1000亿元,年均递增16%以上;中药产品年出口额达到100—120亿元,占中药工业产值的10%以上,年均递增20%;年实现利税150亿元,年均递增10%,其中利润50亿元,年均递增10%;产业技术水平明显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占中药工业总值的比重达30%,技术进步对中药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5%以上;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中药工业重点依托企业50个,产值占全行业70%,大型企业集团重点产品200个,其中年产值超5亿元的30个,超1亿元以上的100个,约占中药产品产值的30%,使中药产业成为名符其实的支柱产业。

回答2:

中药行业产业链发展现状

中药行业是医药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的战略性产业,关系着国民身体的健康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中药行业产业链中,上游产业主要包括中药种植业以及为中药行业提供相关生产设备的行业等,例如中药材培育基地、中药材加工研发基地等。下游产业包括医药流通、居民健康和保险等行业,主要是中药消费市场,有医院、药店、部分超市和商店。它们共同组成中药行业产业链。

上游产业:价格决定生产成本

上游行业已形成中药材农业化发展的基本雏形,为本行业原材料供给提供了保障,但是,从中成药工业整体发展看来,由于全国制药企业GMP认证已结束,绝大部分企业将集中精力科技创新、扩大生产,这将不同程度地增加中药材的需求量,导致上游中药材价格上涨,增加本行业的原材料成本。

上游行业对中药行业的影响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上游行业为中药行业提供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其原材料的甄选和炮制工艺直接影响下游产品的生产制造,另一方面上游行业主要通过原材料价格对中药行业的生产成本施加影响。

在中药成本构成中,占据首位的是药物配方研发费用,其次为农产品原材料,主要是指各种中药材。近年来中药材价格的普遍上涨,增加了中药制造行业的生产成本,从而增加了中药制造行业的运营压力,同时也压缩了中药制造行业的利润空间。

下游产业:

通过医药流通业,中药产品最终进入消费市场。医药流通市场的发展以及消费渠道的多样化,大大降低了中药行业的流通成本,使消费者能以更低廉的价格消费各类医药产品。下游企业一方面为中药行业带来源源不断的需求推动力,另一方面也为行业的产品销售和服务延伸提供了十分中药的销售渠道和服务渠道。

对医药产品而言,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意愿也影响着中药产品的销售情况。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保健意识的不断加强,以及对中药理论的认可不断深入,有效推动中药行业的发展。

——药品终端市场

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以及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中国医药流通发展势头良好,近十年来持续保持持续高速增长。同时,药品终端市场的药品总量也在逐年增加。2019年我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药品销售额实现17955亿元,同比增长5%。从增长率来看,受制于国家集中采购、国家医保管控的加强、医联体的推进和重点监控药品目录的执行,全年药品销售额增速出现了逐步放缓的趋向。

根据米内网在2020年1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药品终端市场销售额为7839亿元,同比下跌10.7%。

我国药品市场最大的销售终端在医院,其销售规模约是零售药店终端的三倍,2019年第一终端占比为66.6%;第二终端2019年占比为23.4%;第三终端占比为10.0%。随着公立基层医疗的销售占比逐渐增加,其市场份额逐渐加大。在2020年上半年,零售终端的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系由于国务院公布取消对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B证、C证的审批,这意味着合法的药品流通企业都可以自由开展互联网药品的B2B、B2C业务。

——医院终端市场

中国医院用药始终是第一终端,在整个医药市场上占据重要的位置。据统计,目前其用药量约占全国医药市场的60%以上。

自2003年以来,医院终端规模每年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2008年在诸多行业受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的情况下,依然获得了超过20%的增长速度,显示出弱周期性的特点。2019年,医院用药市场规模为11951亿元,同比增长3.56%。根据米内网在2020年1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国医院终端市场规模为4952亿元,其中城市公立医院为3696亿元。

随着公立医院,尤其是城市公立医院终端趋于饱和,这部分市场增速持续放缓,终端占总比重也在不断降低,由2011年的68.7%降至66.6%。同时,县级公立医院市场销售额增长率明显快于城市公立医院市场销售额的增长,但其增长速度也成逐年下滑趋势。但是由于国家出台限抗令、重点药物监控等诸多政策的限制,未来,县级公立医院的增长速度将进一步放缓。

——零售终端市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我国药品零售市场规模逐年增长。2019年,中国药品零售市场规模达4195亿元。其中,零售药店销售额中的药品(包括化学药品、中成药和中药饮片)销售占主导地位,占零售总额的96.71%;网上药品的销售占3.29%。根据米内网在2020年1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国药品零售终端市场规模模为2087亿元,其中实体药店为1968亿元。

——基层医疗终端市场

2011-2019年,我国药品基层医疗终端市场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增速较快。在2019年,我国药品基层医疗终端市场规模达到了1808亿元,其中乡镇卫生院在2019年达到了1112亿元。根据米内网在2020年1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国药品基层医疗终端市场规模为800亿元,其中乡镇卫生院为423亿元。

——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中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