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学霸可以帮忙把 新版红楼梦每集 与原著不同的地方的指出来?

如题,谢谢!
2024-12-19 09:27:20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红楼梦》堪称中国古典小说的扛鼎之作,毫不夸张的说中国古典小说还没有哪一部能够与之比肩。一部《红楼梦》承载了国人太多的文化情结,曾使多少人为之倾倒、痴迷,又曾给我们留下了多少谜团?“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当旧版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后,新版的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是欣喜,还是失望抑或是影视剧中的又一个“鸡肋”。笔者想从新版电视剧几个情节的处理上窥一斑而见全豹谈一下自己浅薄的理解。

《红楼梦》第三回介绍的是小说的典型环境,共有两条线索,其一是向社会政治生活方面延展开去,介绍贾府的显赫社会地位。处“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之中,高“大”气派、风格各异的建筑,各居室精美华贵的陈设,以及严格的礼仪制度,各色人物的穿着,上下“恭肃严整”的秩序,着墨精妙,匠心独运。但新版电视剧对此却多次使用快镜头一闪而过,是为了凸显林黛玉急于见到贾母的心情,还是片长需要?让人匪夷所思。原著的另一条线索是描绘了荣国府几个主要人物的出场,详略得体,先后适宜,虚实并用,主要人物性格跃然纸上,三寸柔毫,鬼斧神工。而新版电视剧呢?我们姑且不谈飘飘而至的林黛玉身上似乎看不到“心较比干多一窍”、“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影子,更不必说演员形象的“千首一面”和“黛肥”的缺憾,单就其对原著内容的无端删节就难免让笔者有一种“颠覆”的感觉。如:贾母当着众人的面说:“我这些儿女,所疼的只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见,今日见了你我怎么不伤心”这句话在众人心里会产生怎样想法?让林黛玉这样聪慧谨慎的人心中会激起怎样的波澜?意味深长,耐人咀嚼啊!再如对王熙凤的描写,原著可分为“写出场,绘肖像,见黛玉,回王夫人”四部分,每个部分又是从不同侧面展示她的性格的,“回王夫人”这一情节恰恰展示的是她精明能干的一面,也为后文“协理宁国府”做好了铺垫。而这些重要情节都被省略忽视过去了,空洞的一场闹剧,留给观众的只有遗憾,只有一头雾水。

如果说“进贾府”是对原著情节的浅薄“颠覆”的话,那么“黛玉葬花”可以说是对原著精髓的一种“颠覆”了。
原著“黛玉葬花”出现在第二十三回。 “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上挂着纱囊,手中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原著中对“ 葬花”这一情节的设计,曹雪芹赋予黛玉的意思很明显,大观园里面是干净的,但外面就是“脏的臭的”了。“葬花”于大观园内,是要让花永远保持干净纯洁。而花在黛玉心中自然是园中包括自己在内的女孩子们的象征,大观园也是她们现实中的理想世界。而林黛玉所企求的恰恰是精神生命的清澈,是理想世界的永恒;做法似乎天真可笑,却是对外部现实世界的一种否定。“葬花”就是想把两个世界区别得泾渭分明,而“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用绢袋装好,既是洁身自爱,更是对理想的执着与固守。而导演在这段情节的处理上显然有所欠缺。其一,电视剧的情节是把原著的第二十三回与第二十五回中的有关情节合二为一了。在一片繁花飘落之中黛玉满面凄然挥锄葬花,是为花儿感伤,是为自己“寄人篱下”的处境流泪抑或是对受到冷落的心痛?观众大概只能感受到这三种心境吧?原著那特有的深邃的内涵就这样被几滴眼泪,几片落花,几声鬼魅似的音乐和悲声掩去了;其二,电视剧中黛玉把花从绢袋中倒出而葬,大概是为了追求画面之美造成视觉的冲击力,但这样就更削弱了原著中对理想执着与固守的精髓。我们姑且不说宝玉那伤感而又近乎迷惘的眼神,那空灵,飘渺,略显阴森的场景,仅就以上两点我们不能不说这是对原著精髓的一种“颠覆”!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审美习惯,审美需求,同样一个民族也有一个民族的审美渴望和审美特点。西方人更醉心于把最美好的东西撕裂给人看,而东方人更希望大团圆的结局,于是有了“化蝶”,有了“鹊桥相会”。黛玉之死是个难以避免的结局,高鹗续写的原著中人们对黛玉之死的反应笔者颇感遗憾,尤其是那个和黛玉最亲近并曾把黛玉“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的贾母的表现更是不合情理。“走至半路,一一回明了贾母。贾母自然又是哀痛的,只因要到宝玉那边,只得忍泪含悲的说道:‘既这么着,我也不过去了。由你们办罢,我看着心里也难受,只别委屈了他就是了’”。直到大病未愈的宝玉“立刻要到潇湘馆来”贾母这才与“王夫人即便先行”。“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亡,其言也善”,更何况林黛玉已经香消玉殒,和林黛玉最亲的贾母怎么会如此冷静,冷漠呢?虽说贾母对宝钗说:“都是因你林妹妹,才叫你受了多少委屈”心中认为是林黛玉影响了宝玉和宝钗她心目中的这段最美满的姻缘,但黛玉如此年轻就撒手人寰,再也不会“危及”到贾宝玉和薛宝钗了。只因要到宝玉那边?只因看着心里难受就不去了?只一句“别委屈了他就是了”?轻率地托词,冷漠的处理后事的意见,未免有些不近人情,不符合我们本民族的审美习惯了吧?而新版电视剧对这一情节做了很好的处理,贾母闻讯后,当即赶往潇湘馆,这样既真实的表现了贾母和林黛玉的亲密关系,又可以使黛玉的死显得不过于悲凉、冷寂,符合我们民族的审美习惯。至于人们所谓“黛玉裸死”的过分指责,笔者很难苟同,因为“探春、紫鹃正哭着叫人端水来给黛玉擦洗”,为去世的人净身这是我们民族的传统做法,电视剧中所谓的“裸”,其实也仅仅是黛玉露出来肩膀,胸部以下都是盖着东西的。这应该是生活的真实再现,是一种恰当的“会通”。

一部斥巨资打造的电视剧,却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收视率,还遭来一片指责甚至谩骂之声,这不能不说是全体主创人员和众多对新版《红楼梦》寄予厚望的粉丝的悲哀。虽说众口难调,虽说“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因过于追求画面的唯美,对原著精髓把握的不到位甚至可说是浅薄,虽有闪光的“会通”,但过多的“颠覆”,也就使这部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剧失去了应有的光芒,“鸡肋”——中国影视剧的悲哀!
资料来源
刘婷_THU 新浪博客

回答2:

新版红楼们就是按照后四十回高鹗续写的通行本,也就是我们所能见到有头有尾,算是完整的《红楼梦》拍的。不同的地方只在于,在一些原著的场景里为了体现电视剧的效果加多了一两句无关紧要的话,无伤大雅。还有删掉了一点点情节,其他完全一样,连台词都一样。因为电视剧和小说的体现形式不同,完全照搬难免会出现情节过于繁多冗杂或者过于单调的情况。如果你要人一集集指出来,其实我指的出,原著电视剧我都看过不止一次,不过完全指出来要对着电视剧重新看才行,我尽力想。新红楼里面,刘姥姥把巧姐带走后文就没交代了,原著后来又带了回来,最后许配给刘姥姥那里的一个富农的儿子,是个秀才。哦对了,新红楼拍的时候出了点问题,所以出现了一些不应该和原著不同的地方,比如呆香菱情解石榴裙、香菱学诗,乃至后来贾雨村遇到甄士隐,甄士隐说要了解最后的尘缘,香菱生子难产,庙里失火,贾雨村以为甄士隐死了后来发现没死那里都没有。如果说情节上有一大纰漏的话,这就是了,香菱的戏没了很多,让香菱整个人物都单薄了,间接影响对宝黛爱情的交代。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