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水浒传》中的杨志100字左右

2024-12-20 01:04:06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作为悲剧人物的杨志自身也留给我们了无尽的思考.杨志所留给我们的思考恐怕还在于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黑格尔曾经将辨证法引入悲剧冲突,他认为悲剧冲突的根源在于主人公的理念冲突,这一悲剧冲突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合理的内核即带有一定辨证思维.杨志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在很大程度上也具有对立统一的冲突理念.作品通过杨志行贿高俅求官,怒杀牛二,押运生辰纲几处表现杨志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理念冲突.杨志为复职收齐了一担财物,在王伦劝其入伙时为其指出在乱自上作的时代其复职的可能性不大,杨志自己对这一点也心知肚明,但无奈其始终忘不了"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终于打点上下,见到了高太尉,但却终没能复职,还落得盘缠用尽,街头卖刀,迈出了其悲剧道路的第一步.杀牛二的一刀,也应是杨志的又一次理念冲突,杨志明知"禁城之中,如何敢杀人"," 和你往日无冤,昔日无仇,一物不成,两物见在,没来由杀你做甚么",但泼皮的无赖行径终于引起了英雄的怒火,一刀下去迈出了其悲剧之路的第二步.押运生辰纲时,杨志明知"其实去不得,乞钧旨别差英雄精细的人去", "今岁途中盗贼又多,此去东京,又无水路,都是旱路.经过的是紫金山,二龙山,桃花山,伞盖山,黄泥冈,白沙坞,野云渡,赤松林,这几处都是强人出没的去处.更兼单身客人亦不敢独自经过,他知道是金银宝物,如何不来抢劫 枉结果了性命,以此去不得",虽如是几番推托,但终于将差事担在了肩上,迈出其走向悲剧道路的又一步.
当然这里我们并不想过多分析杨志的理念冲突,只是想通过杨志理念冲突导致的悲剧结局所带给我们对人才本身的思考.杨志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理念冲突留给我们的启示在于:人才不仅需要有超乎常人的能力,而且还应该能够审时度势,做到顺势而为,方能发挥自己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贡献,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逆势而行,不但不能尽自己的才力为社会做一份贡献,而且不能保全自身.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种人才审时度势的例子不胜枚举.博古而鉴今,我们只有从英雄悲剧中找到我国传统英雄悲剧的原因,才不会使英雄(人才)落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从英雄悲剧中获得启示,受到教育,这也应是杨志悲剧留给我们的卡塔西斯之一吧.
水浒这一古典名著中可圈可点之处不胜枚举,但杨志悲剧却能让我们对我国漫长封建文化积淀下的用人体制留下无尽的思考.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示,使我们的情感得到净化.

回答2:

1.忠,但受猜忌无法实现自己报复,同时,又生不逢时,自己空有一身功夫满身报复,只是奸臣当道,昏君无能,无可奈何,惨遭被放逐的命运。但他的忠无处不在,梁山好汉初留时就因为自己未完成尽忠之责,婉言拒绝。后偶遇梁中书赏识,得以护送生辰纲,这不失为另一次机会,但因智取这一节有失去了这一机会,只好被迫先上二龙山后上梁山,以求权宜之计。
2.义,对梁中书对自己的赏识信任,侵力去报,这又不失为义。
3.暴,途中因行进太慢,对军健殴打,使人心不合,这也间接导致了这场被劫之运。在东京,买刀杀牛二是被放逐北京,也是因为暴躁。
总之,他的本来目的只是“一枪一刀博的个封妻萌子”,但最终因生辰纲这个转折是自己走上了梁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