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演员展学昌简历

2024-12-28 22:10:0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提起甘肃的须生演员,就不能不提到展学昌老先生。昌老先生是甘肃靖远县东湾人,1956年14岁考入靖风剧团学艺,师承“麻子红”高徒黄致中、寇世英、曹福成、周正俗、王化明等秦腔名老艺人。他功底扎实、文武兼备、戏路宽广,以演悲剧见长;他嗓音苍劲有力、行腔展拓、气氛热烈;表演潇洒大方,善于刻画人物形象。在近四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是目前秦腔健在的正宗郗派传人之一。除了表演,他还具有较高的导演水平,曾担任过甘肃景泰县秦剧团团长,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秦腔演员。展先生不光在秦腔艺术上有独到造诣,在书法方面也颇有成就,是甘肃著名书法家之一。尤其在靖远、景泰、皋兰县域,妇孺皆知。其戏好、人好、很有人缘。
    展学昌的天赋条件比较优越,身材修长、扮相好,再加上一副高低自如、宽厚明亮的好嗓子,条件可谓得天独厚。先生初习小生,倒嗓后改须生。他的戏路较宽,唱做兼备,能戏很多,他的声音洪亮,带点沙音,唱出来如黄钟大吕,感染力很强,人称“铁嗓子”。他经常演的戏有《祭灵》、《苏武牧羊》、《打镇台》、《烙碗计》、《放饭》、《金沙滩》、《下河东》、《探监》、《南阳关》、《坐洞》、《周仁回府》、《闯宫抱斗》等等。他的纱帽戏和衰派戏是最好的,《放饭》、《祭灵》和《烙碗计》是他的享名剧目。展学昌的唱腔酣畅醇厚,韵味十足,腔拉的相当自然,听起来热耳酸鼻,又加演唱特别买力,一声拉腔,沁人心脾,感情饱满,尤擅演唱一些悲壮愤怨的唱段,感染力非常强。他塑造的人物,多是悲剧形象;他的做工也是相当出色的,身段及做派是最优的。髯口、扬袍甩袖、台步俱很老到,台风稳健大气,演戏非常自然。他在《祭灵》中的磋步,相当精彩,配合鼓点,头上的绒球、飘带及髯口水袖一起有节奏的摆动,如流水般自然,是为一绝。在《放饭》中的甩发、抖须、摆须都非常精彩,一般人演到朱春登看见母亲的时候,都是跪到后走跪步,而他则是一步一跪一叩首,直止跪到老娘身旁,每演止此,台下掌声雷动。而他的“哭腔”也是非常有艺术特色的,演戏又特别投入,演出《周仁哭墓》一折时,声泪俱下,台上台下哭声一片……   
    张振秦先生曾经评价展老先生:行腔流畅自然,高低自如,气力充沛,演唱以喉音为主,脑后音为辅。他的唱腔,高亢激昂,豪放壮美,拖腔韵味浓厚,独树一帜。听他的唱,给人心旷神怡之感,犹如身居高山峻岭之中,荡气回肠,声腔有“回声”之效,酣畅淋漓。他的音准极好,如《祭灵》中“满营中”的拖腔,跌宕有致,错落有序,犹如拔丝山药,非常‘缠弦’,属于典型的“中锋嗓子”。由于常年在基层演出,剧场多为空旷地界,导致他的唱腔重腔而轻字,嗓音爆发力强,唱腔富于感染力,而推字则有含糊不清和“倒字”的弊病,这是不足之处。可能是早年学小生的缘故,他的做派与很多甘肃派演员相比,更多了一丝潇洒气韵。如“投袖”、“提袖”、“甩袖”等水袖功夫,化用了很多小生的水袖程式,表演显得飘逸洒脱。他的髯口、台步、眼神戏、帽翅功夫也非常精湛。如《祭灵》的“水上漂”,头上、身上、脚底下,边式潇洒,极见功夫;《放饭》中的髯口、梢子、跪步、帽翅等,也是信手拈来,驾轻就熟;《烙碗计》的唱念、老生的台步,都独到考究,匠心独具。他塑造的人物,多是悲剧形象,尤擅演唱一些悲壮愤怨的唱段,酣畅醇厚,韵味十足,腔拉的相当自然,听起来热耳酸鼻,又加演唱特别买力,一声拉腔,沁人心脾,感情饱满,能引起很强的观众共鸣。

    说到展老先生的秦腔艺术风格,张振秦先生的评价是:唱念已与陕西秦腔无二致,做派偏重于陕西风格但又不完全是,很多戏中总有一些陕西流派中所没有的表演。如《祭灵》中演到刘备对黄忠说:“老将军,说是你也来奉陪,呵、呵、呵……”,这个地方要踩着鼓点走蹉步,同时“呵、呵”也是合着鼓点笑出,这个就难得多了。这项绝技,恐怕只有这一份了。《打镇台》中,演唱“陈世美秦香莲结为丝罗”一大段唱时,边唱边舞动帽翅,左右交换,一直到唱完这段‘乱弹’为止,此种演法,为陕西所无;并且,《打镇台》的套路比较陕西也增添了很多技巧表演,如左右报李庆若“咽气”,他不像现在演的双袖甩出爬在桌子上抖须,而是坐在椅子上,斜亮腿,抖须,这个地方,每演必有彩声。
    展老先生为人很和蔼,从不摆架子,到农村去演出就和村民吃住在一起,非常热心。只可惜境遇不佳,中年痛失爱子,对他打击很大,1990年景泰县剧团解散,他随后去靖远县剧团,时间不长,便辞去公职,从此淡出舞台,很少再登台演出。1997年左右,又重活跃在景泰等地的舞台上,并在这个时间和兰州市秦剧团灌制了两盘盒式专集,这套盒式专集到景泰后,很快抢购一空,以至出现了断货缺货的现象,这在当时是罕见的。如今的展学昌,定居兰州,偶尔在茶园搭搭台,过过戏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