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 踏莎行的主旨 分层和艺术特色

悬赏啊,要快啊。。。。。。
2025-02-01 14:39:1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主旨:通过写旅人在征途中的感受,抒发了浓重的离愁别恨。
分层: 欧阳修《踏莎行》词上、下片分写行者与居者
-------------
艺术特色: 这首词写的是早春南方行旅的离愁。词的上片写行人在旅途的离愁,下片写想像中家室的离愁。主要运用了以下三种艺术手法:
1、以乐写愁,托物兴怀。词的上片展现了这样的境头:一位孤独的行人,骑着马儿离开了候馆,望着已经凋落的梅花,走过溪上的小桥,拂掠那岸边的柳丝,迎着东风,踏向那散发着芳香的草地。在这个画面里,有梅花、细柳、薰草、溪桥,表现了南方初春融和的气氛,这美丽的春景,这和煦的春风,引诱着多少人携眷踏春!而这“良辰美景”对于行人来说,却如同虚设,甚至于因为远居他乡,要引起怅怅别绪。王夫人《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首词,以乐景写离愁,从而达到烦恼倍增的效果。
2、巧于设喻,化虚为实。“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就是这种写法。“愁”是一种无形的“虚”的东西,要表现“愁”,诗人们常常将它“物化”,说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比如:李煜《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白“一水牵愁万里长”,都是把“虚”的愁绪,化成可感的形象——春水,大大加强了艺术效果。
3、逐层深化,委曲尽情。婉转达意,可以使诗词更加含蓄有味。不直写自己思念家室,而从对方着笔,设想家里人如何思念自己,这便使感情更进一层 。杜甫《月夜》中,“今夜鹿阝州月,闺中只独看”,“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就是采用“设身处地”的写法。诗人自己望月思家,却想像妻子望月思念诗人的情景。这首词也采用这种写法,想像他妻子登楼远望,柔肠寸断,妆泪盈盈,这已是进了一层,又反过来体谅她,劝她不要高楼倚栏(“莫近危栏倚”),想像她可能会看到这样的景象:“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春山已在视线终极,而行人却还在春山以外,即不在视线之内,什么也看不见。这样,那深沉的离愁便被婉转细腻地表现出来了。这首词只五十八字,由于巧妙地运用了以乐写愁、化虚为实、更进一层等艺术手法,便把离愁表现得淋漓尽致,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手法:以乐景写哀情,先扬后以抑。
特点:暗用典故,翻新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