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观是一种由于自我感觉失调而产生的不安情绪,表现为心理上的自我指责、安全感缺失和对预期的负性思维方式(就是对未来总是往坏处想)。其本身是内省的,属于精神层面的,但能很直接的影响到器官层面,表现为躁狂、抑郁,心跳加速、气喘不接或神经衰弱、神情恍惚。楼主,是不是遇到什么不快的事情了?如果有,您可以找我聊聊。
如何改变一个人的悲观心理?
1.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
这个目标要可行,也就是说,外在条件和自身条件都要具备。最初的计划要比较易于实现,需要的时间、精力比较少。如果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太多,在你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的情况下,你半途而废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你一想到某个目标就兴致勃勃地准备采取行动的话,你就不必往下看了,你不是这篇文章希望帮助的对象。)如果你住在内陆省份,就先别计划进游大海:如果你只在游泳池里游过泳,就不要计划横渡琼州海峡。这些目标对目前的你而言太远大了些。
现在,我们假定你的目标是"今年夏天学会游泳"。这个目标可行吗?可行的,因为我有好几个朋友都是一个夏天就学会了游泳,他们并不是运动天才;我知道离家不远有个游泳场,开设有游泳课程;我有参加游泳课程所需的这笔钱;这个夏天我有时间。
2、对你的目标精确定义。
只有目标明确,你才能判断是否达到了目标。否则,你总有办法对自己说:"我失败了。"为了重新对生活充满信心,你需要成功的体验。因此,在实施这项行为治疗的过程中,你要确保你会有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使你相信你才能力做到你想做到的事情。所以,请你精确定义你成功的标准。
"今年夏天学会游泳","今年夏天"是指什么时候?2004年6月一9月。哪种游泳方式?蛙泳。怎样才算是学会?能不借助于任何辅助工具游100米。好了,9月30日,你可以依据这些标准检验你的目标是否达到了。
3、将你的行动计划划分成足够小的步骤,确保你的计划一定可以完成。
为你的目标制定一个详细计划,计划的每一步要达到的目标都足够小,以确定你一定可以做到。比如,你第一步的目标可能是:确定游泳课的上课时间。你可能对这个目标嗤之以鼻,觉得太轻而易举了。但对于某些抑郁很重的人而言,能打起精神做这件事也很不容易了。记住,在确定每一个分目标时,要确保你一定可以完成。每完成一个目标,你就胜利了一次,每一次成功会令你的自信逐渐增长。如果你定的分目标太大,就难免失败,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会打击你的信心,也许,几次失败之后,你就会对这个计划完全丧失兴趣和信心,半途而废,重又返回到以前什么事也不要做的状态之中去了。
4、用自己的行为定义是否成功。
换言之,目标中不要牵涉到他人的行为。如果你的目标是与人交往,注意不要制定这样的目标:下班后和小李一起喝咖啡。这个目标的不当之处在于:这个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小李是否接受你的邀请。你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但不能控制别人的行为。因此,你的这个目标违背了上一条原则,你并不能确定这个目标一定可以实现。依据确保成功的原则,你可以这样修改目标:下班后,邀请小李一起喝咖啡。只要你开口邀请过,那你就成功了。至于小李的反应,并不重要。邀请技巧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5、目标中不要有情感成分。
在这个计划中,重要的是做,而不是你在做的过程中的感受。你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但不能直接控制情绪。而在抑郁状态下,你很难从任何活动中得到愉快的感觉。情绪会受到行为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是即刻起作用的,需要一定的时日。因此,如果你一定要感到愉快才算是成功,那么,你很可能会失败。不要制定这样的目标:"我要愉快地游两圈",只要"我要游两圈"就足够了。
消极思维习惯是基于一种错误的思维模式,如果不对这种思维模式进行重建,就会感到自己的各项能力都在逐渐萎缩,很难集中注意力,精力被大量损耗,使人们经常处在零成就感中,会导致你没有毅力坚持自己的目标,变得拖延,消极。会在不经意间产生各种悲观的念头,即便早已功成名就也依然缺乏安全感,忧虑不断。
如果不对这种思维模式进行重建,抑郁感或焦虑感就会不请自来,不久你就会发现,你几乎对所有事都感到消极,形成一个负面情绪恶性循环的怪圈。
消极思维模式,使我们越来越负面,越来越无望,剥夺了实践能带给我们的动力,感受到的自由和快乐越来越少。
消极思维习惯,会侵蚀我们的自尊,习惯性的看低自己,总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价值,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自我价值感低。
消极思维习惯,会使我们,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件事情上。
但只要打开电脑,就会感到疲劳甚至头疼。消极思维习惯,会使我们,懒惰自责,做每一件事情花费的精力都比正常人多很多。
消极思维习惯,会让我们不愿意谈及任何自己生活中的事情,即便只需透露一些生活的琐碎细节。
会使我们总是回避那些必须做出决定的问题。总是在延迟做决定的期限。使自己一再与机遇失之交臂。
消极思维习惯,会使我们常处在逃避的状态,甚至以为即使不去主动解决,身边的麻烦也会主动消失。只要事情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就会逃避。
假如这种思维方式不进行重建,那么各种一时激励的法子都不会取得效果。
消极思维习惯,会使我们面对再小的困难,都会感到排斥,什么也不想做,消极过后,更加无法原谅自己。如果不对消极思维习惯进行重建,就无法彻底走出这个恶性循环。
消极思维习惯,会阻碍我们的自我分析,所以总是会被消极思维习惯拉回到泥潭。很难自我调整成功。
如果你只看到这里,知道了消极思维的危害,以为首站告捷就错了,发现消极思维不等于思维重建。如果你现在告诉自己要积极起来,这种模糊的说法是不会对解决问题起到任何作用的。这种积极的考虑也只会停留在想法上,因为并没有真正重建思维模式,人们往往对自己的思维了解得并不多。思维重建并不是空中楼阁,思维重建的过程会传达给你一个整体清楚的认知。而且你会轻松地把精力投入到自己所追求的事情上。你的人格会更完整 ,率真,诚实,强大。
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模式不同,每个人的重建也不可能相同,我的能力只能做到一对一的解决,暂时还无法做到流水般的复制,如果拿固定的模式去套那是极不负责任的。
声明:以上所有文字内容为本人原创所有,受著作权法保护,不允许任何个人和机构转载,抄袭,如若侵犯本人著作权将交由本人律师处理,凡抄袭者都将受到侵权之诉追究。
什么是悲观心理呢?心理学上一般认为,悲观是一种由于自我感觉失调而产生的不安情绪,表现为心理上的自我指责、安全感缺失和对预期的负性思维方式(就是对未来总是往坏处想)。其本身是内省的,属于精神层面的,但能很直接的影响到器官层面,表现为躁狂、抑郁,心跳加速、气喘不接或神经衰弱、神情恍惚等。并且在群体层面上,悲观情绪具有很大的传染性——特别是在相对不大的群体中,能迅速蔓延开来——比流感来得要快得多。
一般来说,容易产生悲观情绪的个体都有一定的共性,表现在意志相对脆弱,生性胆小,但其实这样的个体由于长期适应欲求不满的状态而长期处于情绪的低水平活动中,也就是所说的更为麻木,多数并不会由于悲观情绪而对健康和生活产生过分的影响。但有的个体,其内心本质是有一定的意志力和争胜心的,思维也相对敏锐,具有一定的A型性格特点,则会在对待现状和自我的失衡间产生大量的负性思维,例如过分自责,不仅对自己的“失误”负责,对于别人的过错也认为和自己有关因而需要负责,并且长期陷于关于这种自责的思考中。
我们在讨论一类问题的产生时,首先应该明了产生这种问题的机制:我们要相信人的思维活动并非那么复杂,其实绝大多数人的思维模式都可以概括为几种形式。其中常见的一种就是自我循环放大(学过电工学的朋友可以将其理解为自激震荡)。这个最常见于内向的个体,内向个体的思维特点是自我指向性,一个封闭的内心的心理容量是相对有限的,视野也相对有限,一旦形成某种负性思维,则可能长期徘徊在内心里,并通过每一次思考循环得到放大,最终使不起眼的一点小事变成仿佛天大的过错,悲观多数时候就是这样产生的。
所谓极端的悲观者其内心则更为争强好胜,在内向的压力下与悲观感产生了更为激烈的冲突,这样的个体通俗的说都有些“一根筋”,也就是会沿着一种思维模式走出去很远,比如害怕出差,则非正常的强迫自己集中注意力于一点,反而常因为注意力崩溃而犯错,从而陷于更深的自责;人际关系也常陷于恐惧心理,对于非自己的错误,甚至原本与自己无关的事也无端的自责,诚恳到让人害怕。
其实每个人都有悲观情绪,这是由事物的相对性决定的——假设没有悲观,那么何来乐观?每个人的情绪必然会存在波动性,否则一潭死水般的那就是机器了。这其中的关键是在于如何正确对待和利用这种波动。正常的人在遭遇挫折或犯错误后都会认真思考,但这种思考一般是开放性的——不仅向内思索自身的失误或缺陷,也向外观察造成问题的环境特点,如果确实是任务艰巨、环境险恶,或者“实在不是我军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了。。。”,那么通过总结之后会形成一定的自我评判,相当于自我写出报告,通过这样的形式将已经过去的搁置,使自己能始终向前看,也就是用一种务实的发展的眼光看自己和生活,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积极的人生”。
而不健康的心理,过度的悲观主义者,在“向前看”的时候更多的不是观察,而是“复制”——用自我已有的、过去形成的感觉如铺路般的向前铺过去——你甚至可以认为这是一种想象力丰富的表现,所以高智商人群中往往存在个更多的悲观者——聪明人的大脑运算更快,也就能更容易的将过去自我的错误意识放大。
我们知道很多走向犯罪道路的人都有一种心理,大致是认为别人不会有我聪明,所以我干的事别人不会发现。事实证明这往往是错误的——谁能比谁傻多少?而另一类人,特别是高智商的悲观者,则往往会形成一种相反但又类似的思维模式——别人都比自己聪明,或者至少跟自己类似聪明!由此得出的结论就是,我会干的事别人也都会,那我去不去干也都一样了。我要干就要干出众的事,而由此陷于经年累月的思考和内省。
由此我们应该能了解到,关于悲观也好、乐观也好,其核心是在于观察生活的视角,那么如何调整自己的视角,或者说怎样才能更好的拥有这种自我调整能力,在下一次我会和大家做进一步的讨论。
首先是成长经历,家庭教养环境这种,长期压抑过分批评的环境容易导致,再有,就是个人性格特质了,还有对生活的要求这些
因为我们现在很孤独
什么都要自己一个人承受
我们也是人
自己解决不了的(遇到不想要的结果)就会悲观、颓废啊
我们也要缓解压力的
要不怎么办
我们都是守法的公民
不能危害社会只能折磨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