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红茶、绿菜可以冲泡3次至4次,细嫩的高级茶,冲泡1次至2次就没有什么茶味了。
无论什么茶,第一次冲泡,浸出的量占可溶物总量的50%至55%;第二次冲泡一般约占30%;第三次为10%左右;第四次只有1%至3%了。
从其营养成分(茶叶中的维生素和氨基酸)来看,第一次冲泡就有80%的量被浸出,第二次冲泡时约15%,经三次冲泡后,基本达到全量浸出。
再从茶叶冲泡的香气和滋味的实际情况看,一泡茶香气浓郁,滋味鲜爽;二泡茶虽浓郁,但味鲜爽不如前;三泡茶香气和滋味已淡乏;若再经冲泡则无滋味,似喝白开水了。
一般的红茶、绿茶和花茶,冲泡以三次为宜。乌龙茶在冲泡时投叶量大,茶叶粗老,可以多冲泡几次。以红碎茶为原料加工成的袋泡茶,通常适宜于一次性冲泡。
扩展资料:
成份功能
1.儿茶素类:
俗称茶单宁、是茶叶特有成份,具有苦、涩味及收敛性。在茶汤中可与咖啡因结合而缓和咖啡因对人体的生理作用。具抗氧化、抗突然异变、抗肿瘤、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及低低密度酯蛋白含量、抑制血压上升、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菌、抗产物过敏等功效。
2.咖啡因:
带有苦味,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成份。红茶茶汤中,与多无酚类结合成为复合物;茶汤冷后形成乳化现象。茶中特有的儿茶素类及其氧化缩和物可使除中咖啡因的兴奋作用减缓而持续,故喝茶可使长途开车的人保持头脑清醒及较有耐力。
3.矿物质:
茶中含有丰富的钾、钙、镁、锰等11种矿物质。茶汤中阳离子含量较多而阴离子较少,属于碱性食品。可帮助体液维持碱性,保持健康。
钾:促进血钠排除。血钠含量高,是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之一,多饮茶可防止高血压。
氟:具有防止蛀牙的功效。
锰:具有抗氧化及防止老化之功效,增强免疫功能,并有助于钙的利用。因不溶于热水,可磨成茶粉食用。
4.维生素:
B群维生素及维生素C:为水溶性,可由饮茶中获取。
5.其他机能成份:
黄酮醇类具增强微血管壁消除口臭功效。皂素抗癌、抗炎症功效。胺基酪酸于制茶过程中强迫茶叶进行无氧呼吸而产生,称佳叶龙茶可以防高血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茶叶
红茶、绿茶和花茶,冲泡以3次为宜,乌龙茶可以多冲泡几次,红碎袋泡茶,通常适宜于一次性冲泡。
茶叶的耐泡程度除与嫩度有关外,粗茶、老茶和完整的茶叶,冲泡浸出的速度就慢。就乌龙茶来说,
第一次冲泡,浸出的量占可溶物总量的50%~55%;
第二次冲泡一般约占30%;
第三次为10%左右;
第四次只有1%-3%了。
从茶叶的维生素和氨基酸的营养成分看。第一次冲泡就有80%的量被浸出,第二次冲泡时约15%,第三次冲泡后,所剩无几。
茶叶的香气和滋味,一泡茶香气浓郁,滋味鲜爽,二泡茶虽浓郁,但味鲜爽不如前,三泡茶香气和滋味已淡乏,若再经冲泡则无滋味。
茶叶经过多次冲泡,能使一些难溶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逐渐浸出,对人体有害。一杯茶长时间冲泡做法是不可取的。
扩展资料
茶水比例
总觉得在家喝茶与在茶馆里喝滋味不同,探究原因,我以前总归结为家中和茶馆环境、氛围不同,因而导致心情不同,从而影响口腔里、舌尖上的滋味,但经专业人士相告,其实这最大的原因很可能是沏茶时不同的茶水比例所致。
泡茶有很多讲究,不同的地方泡茶的方法虽有不同,但基本要求是一样的。为了使茶叶的色、香、味充分地冲泡出来,使茶叶的营养成分尽量地被饮茶者利用,其中应注意茶、水的比例。
一般来说,茶、水的比例随茶叶的种类及嗜茶者情况等有所不同。嫩茶、高档茶用量可少一点,粗茶应多放一点,乌龙茶、普洱茶等的用量也应多一点。
对嗜茶者,一般红、绿茶的茶、水比例为1:50至1:80,即茶叶若放3克,沸水应冲150至240毫升;对于一般饮茶的人,茶与水的比例可为1:80至1:100。喝乌龙茶者,茶叶用量应增加,茶与水的比例以1:30为宜。家庭中常用的白瓷杯,每杯可投茶叶3克冲开水250毫升;一般的玻璃杯,每杯可投放茶2克,冲开水150毫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泡茶茶水比例
装茶最好别超过三次
生活中有些人喜欢将茶叶反复冲泡,直到喝不出味道为止;有些人则冲泡一两次就赶紧换茶叶。这两种做法哪种正确,一杯茶究竟冲泡几次比较好?记者采访了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尹君峰。
尹君峰告诉记者,有些人喜欢喝淡茶,有些人喜欢喝浓茶,虽然茶叶冲泡的次数和不同人的口味有很大关系,但从营养吸收上来说,袋装茶最好只冲泡1次,散装茶则别超过3次。 他解释,茶叶中含有具有抑癌作用的茶多酚、可以降血糖的茶多糖、使中枢神经兴奋的咖啡碱,以及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能析出多少,和冲泡的次数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外形颗粒越大的茶叶,营养物质析出的速度越慢;颗粒越小,析出的速度越快。
与散装茶叶相比,袋装茶的茶叶在加工制造时通过切揉,充分破坏了叶细胞,颗粒形状比较小,茶叶中的营养物质经过3—5分钟的第一次浸泡,就会有80%—90%析出,第二次冲泡以后,剩余10%左右的营养物质也差不多全部析出了。因此,尹君峰建议,袋装茶最好冲泡一次,不仅在营养的吸收上没什么损失,也不会影响口感和滋味。散装茶由于颗粒比较大,第一次冲泡的时间最好长一点,应在5分钟左右,其中的营养物质会有60%—80%析出;经过第二次冲泡,会有80%—90%的营养物质析出;第三次冲泡后,营养物质的浸出率将超过95%,再冲泡下去,已经没什么营养作用了。
至于有专家指出,茶叶经多次冲泡,会使其中的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浸出。尹君峰指出,这种说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但不必过分担心。目前我国茶叶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大多水溶解度极低,按每人每天饮茶10克计算,即使冲泡1毫克/千克残留的茶叶,摄入的农药只有0.0001毫克,是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天允许摄入量的几千分之一。茶叶中的重金属铅的浸出率也比较低,只要购买正规厂家的茶叶,其含量就不会超过国家标准。
每种茶叶的冲泡方法不同,像乌龙茶一般冲泡在六泡左右,质量好一些耐泡点的可以泡到八九泡,绿茶的一般在三泡左右口感就会淡了,普洱茶的话要看这个茶的年限品质了,好的能冲泡十好几次。
一般为三次。
1、茶叶第一汤(第一次泡出来的茶汤<水>)不能倒,因为茶叶第一次冲泡出茶叶中可溶有机成分80%左右,第二汤10%左右,第三汤5%。所以第一汤倒了还吃茶干什么?自然泡三次就毫无价值。
2、越嫩的茶相对教好(乌龙除外),好茶一般只有一汤或两汤。
3、茶叶泡久了其中的重金属等有毒物质会出来。
茶叶,指茶树的叶子和芽。 别名茶、槚(jiǎ),茗,荈(chuǎn)。泛指可用于泡茶的常绿灌木茶树的叶子,以及用这些叶子泡制的饮料,后来引申为所有用植物花、叶、种子、根泡制的草本茶,如"菊花茶"等;用各种药材泡制的"凉茶"等,在中国文学中亦称雷芽。有些国家亦有以水果及香草等其它植物叶而泡出的茶,如"水果茶"。
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发现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遗迹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
参考资料 中国茶网 茶知识
装茶最好别超过三次
有些人喜欢喝淡茶,有些人喜欢喝浓茶,虽然茶叶冲泡的次数和不同人的口味有很大关系,但从营养吸收上来说,袋装茶最好只冲泡1次,散装茶则别超过3次。
茶叶中含有具有抑癌作用的茶多酚、可以降血糖的茶多糖、使中枢神经兴奋的咖啡碱,以及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能析出多少,和冲泡的次数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外形颗粒越大的茶叶,营养物质析出的速度越慢;颗粒越小,析出的速度越快。
与散装茶叶相比,袋装茶的茶叶在加工制造时通过切揉,充分破坏了叶细胞,颗粒形状比较小,茶叶中的营养物质经过3—5分钟的第一次浸泡,就会有80%—90%析出,第二次冲泡以后,剩余10%左右的营养物质也差不多全部析出了。
袋装茶最好冲泡一次,不仅在营养的吸收上没什么损失,也不会影响口感和滋味。散装茶由于颗粒比较大,第一次冲泡的时间最好长一点,应在5分钟左右,其中的营养物质会有60%—80%析出;经过第二次冲泡,会有80%—90%的营养物质析出;第三次冲泡后,营养物质的浸出率将超过95%,再冲泡下去,已经没什么营养作用了。
拓展资料
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
发现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遗迹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饮茶始于中国。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依据品种和制作方式以及产品外形分成六大类。依据季节采制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叶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药用保健茶、茶食品、含茶饮料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