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琴由来的传说是什么故事

2025-01-02 14:23:10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民间故事之:马头琴的由来

回答2:

传说,马头琴最早是由察哈尔草原一个叫苏和的小牧童做成的。

一天,苏和抱养了匹刚出生的小马驹。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小白马在苏和的精心照管下长大了。一年春天,草原上传来了消息说,王爷要在喇嘛庙举行赛马大会。苏和也听到了这个消息,邻近的朋友便鼓动他,让他领着小白马去参加比赛。

苏和的小白马跑了第一名,王爷反而夺走了小白马。一天晚上,小白马逃了回来但因伤势过重,第二天便死去了。苏和用小白马的骨头、筋和尾做成了一只琴,纪念小白马。每当他拉起琴来,他就会想起对王爷的仇恨;每当他回忆起乘马疾驰时的兴奋心情,琴声就会变得更加美妙动听。

扩展资料:

马头琴是适合演奏蒙古古代长调的最好的乐器,它能够准确的表达出蒙古人的生活,如:辽阔的草原、呼啸的狂风、悲伤的心情、奔腾的马蹄声、欢乐的牧歌等。

与此相关,元代的蒙古民族乐器总体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不仅仅是用于舞蹈和歌曲伴奏,而且还产生了纯器乐曲,诸如《海青拿天鹅》《白翎雀》等,确实有了长足的进步。

到十八世纪初,马头琴的外观及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随着马头琴琴体的革新,马头琴的演奏技巧也有了新的创造和发展,涌现出不少民间说唱演奏家。

回答3:

马头琴最早是由察哈尔草原一个叫苏和的小牧童做成的。苏和是由奶奶抚养大的,婆孙俩靠着二十十七岁的苏和已经长得完全像个大人了。他有着非凡的歌唱天才。一天,太阳已经落山了,可是苏和还没有回来。就在人们十分焦急的时候,苏和抱着一个毛茸茸的小东西走进蒙古包来。

人们一看,原来是匹刚出生的小马驹,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小白马在苏和的精心照管下长大了。它浑身雪白,又美丽又健壮,人见人爱,苏和更是爱得不得了。一天夜里,苏和从睡梦中被急促的马嘶声惊醒。他想起小白马,便急忙爬起来出门一看,只见一只大灰狼被小白马挡在羊圈外面。

苏和赶走了大灰狼,一看小白马浑身汗淋淋的,知道大灰狼一定来了很久了,多亏了小白马,替他保护了羊群。他轻轻地抚摸着小白马汗湿的身子对它说:“小白马呀!多亏你了。”

一年春天,草原上传来了消息说,王爷要在喇嘛庙举行赛马大会,因为王爷的女儿要选一个最好的骑手做她的丈夫,谁要得了头名,王爷就把女儿嫁给谁。苏和也听到了这个消息,邻近的朋友便鼓动他,让他领着小白马去参加比赛。于是,苏和牵着心爱的小白马出发了。

赛马开始了,许多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扬起了皮鞭,纵马狂奔。到终点的时候,苏和的小白马跑到最前面。“我是来赛马的,不是来卖马的呀。”苏和一听王爷的话,顿时气恼起来。我能出卖小白马吗?他这样想着,不假思索地说出了那两句话。

“你一个穷牧民竟敢反抗王爷吗?来人哪,把这个贱骨头给我狠狠地打一顿。”不等王爷说完,打手们便动起手来。苏和被打得昏迷不醒,还被扔在看台底下。王爷夺去了小白马威风凛凛地回府去了。

苏和被亲友们救回家去,在奶奶细心照护下,休养了几天,身体渐渐恢复过来。一天晚上,苏和正要睡下,忽然听见门响。问了一声:“谁?”但没有人回答。门还是碰碰地直响。奶奶推门一看:“啊,原来是小白马!”这一声惊叫使苏和忙着跑了出来。

他一看,果真是小白马回来了。它身上中了七八支利箭,跑得汗水直流。苏和咬紧牙,忍住内心的痛楚,拔掉了马身上的箭。血从伤口处像喷泉一样流出来。马因伤势过重,第二天便死去了。

白马的死,给苏和带来了更大的悲愤,他几夜不能入睡。一天夜里,苏和在梦里看见白马活了。同时轻轻地对他说:“主人,你若想让我永远不离开你,还能为你解除寂寞的话,那你就用我身上的筋骨做一只琴吧!”苏和醒来以后,就按照小白马的话,用它的骨头、筋和尾做成了一只琴。

每当他拉起琴来,他就会想起对王爷的仇恨;每当他回忆起乘马疾驰时的兴奋心情,琴声就会变得更加美妙动听。从此,马头琴便成了草原上牧民的安慰,他们一听到这美妙的琴声,便会忘掉一天的疲劳,久久不愿离去。



扩展资料:

现存状况

在辽阔的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族聚居的省、区,人们喜爱马头琴,除作为独奏乐器外,常用于说唱(蒙语说书)、民歌和舞蹈伴奏或与四胡等乐器合奏。

传统的马头琴音量较小,只适于在蒙古包和室内演奏;经过改革以后,马头琴的艺术造型更加完美,音量和音域得到显著扩大,已完全适于在舞台或室外演奏,它不仅能够拉奏,还可拨弦弹奏,已成为出色的独奏乐器。

还经常参加民族乐队演奏,并成为内蒙古乌兰牧骑(文艺宣传队)的主要乐器,最擅长演奏柔和细腻的抒情曲调,特别适宜演奏悠长辽阔的旋律和为长调民歌伴奏。柔和与幽静的时候听,感觉很美,很清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头琴



回答4:

马头琴是蒙古族牧民非常喜爱的民族乐器。马头琴音色柔和优美,洪亮绵厚,悠扬动听,表现力很强,极适于草原上演奏,它是蒙古民族最古老的一种乐器。随着民族文化艺术漫长的发展过程,马头琴已成为祖国乐器宝藏中一枝特色鲜明的花朵。

关于马头琴,有一段美妙的传说。从前,草原上有一个善良而勇敢的小伙子,人们称他为“巴特尔”,与他朝夕相伴的就是那匹心爱的小黄马。小黄马也和主人一样,倍受草原牧民的喜欢和拥戴。因为它在盛大的那达慕大会上的赛马比赛9次取得第一名,为草原赢得了荣誉。

又一个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金秋季节,萨木腾王爷召集友邻旗的王爷、安班诺颜、札萨克,一方面与他们协商举办“那达慕”盛会的事宜,另一方面又下了一场赌注,如小黄马取胜,其他旗的王爷各自赔偿给主办旗30平方公里的草场,若当不了头马,主办旗赔给其他旗各30平方公里的草场,并给每个王爷赔2名美女。签定协议的消息不胫而走,巴特尔既担心又害怕,担心小黄马已衰老,取胜的把握不大,害怕拿不到第一,给旗民造成损失。

开赛的那天,草原上人山人海,热闹万分。数百匹参赛的马儿披红挂绿,精神抖擞,骑手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萨木腾王爷坐在主席台正中,与客人们等待赛马高潮的到来。随着开赛的号令,数百匹骄健的赛马,如离弦之箭,开始了60里的长途奔跑。前30里,小黄马一直处于中间部位,后30里时,它加快了速度,并一直保持在前10位状态,当距终点5里时,小黄马再次飞跃,挺胸竖耳,加快了速度,处于第三名的位置。巴特尔心里默默的祈祷,祈求苍天保佑,一定要夺取头名,不辜负父老乡亲的期望。小黄马似乎明白了主人的心思,在最后冲刺的一刹那,使出全身的力气,终于比第二名多出半个身子,赢得了胜利。

在人们的欢呼声中,小黄马终于倒下了,再也没有起来。巴特尔悲痛欲绝,一直守护在它的身边。半夜时分,朦胧中他听到小黄马的声音:“主人,你我相伴多年,产生了谁也离不开谁的情感,若想留下纪念,就请用我的骨骼做成琴杆,用我的尾丝做琴弦和琴弓,再用我的皮做成琴筒振动膜,造一把琴留在身边吧!”巴特尔按照小黄马的叮嘱,用它的马头、马尾……制成了草原上第一把马头琴,它一直陪伴着草原牧民一代又一代。

草原牧民具有悠远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特别是口头民间文学极富色彩,而这种口头文学正是在马头琴的演奏下,以说唱的形式流传至令。放牧之余或喜庆佳节,草原牧民有演奏马头琴,以琴声自娱的习惯。他们自己制作马头琴,所用木料、马皮、马尾等均取材于当地。在辽阔的内蒙古草原牧民的毡房里,几乎都能见到这种乐器。

据当年放养骆驼的老牧民讲,马头琴声能使骆驼落泪。,有些母驼不知何故不愿给驼羔喂奶。这时,牧民们就会请来马头琴艺人,在母驼面前演奏低沉动听的曲调,母驼往往会被这温和而柔美的琴声所感动,流下眼泪,主动带走驼羔。可以说,是音乐的感化功能发挥了作用。如今,马头琴已成为登上艺术舞台的主要少数民族乐器,她已经走出国门,流传到日本、韩国等国家地区,为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