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毒剂的大多数分子是由碳、氢、氧原子以及磷、硫、氯、氟等原子所组成。由于毒剂分子的主要成份中都含有碳元素,因此同日常人们熟知的食油、煤、酒精等一样,被称为有机化合物。具有有机物的特性。即,一是遇上火能燃烧,当地面上染有毒剂时,可利用火烧的方法进行消毒;二是能溶解于酒精、汽油等有机溶剂中。消毒时,可使用汽油、酒精这类有机溶剂去擦拭物体表面;三是一般毒剂渗透能力比较低,在地面上同时滴一滴水与一滴毒剂,毒剂只渗进地表面,而水却渗入较深。这样,对染毒地面消毒时,就不用挖得很深,只需铲除地表面一层薄土就行了;而在收取染毒的土壤样品时,只用收取表面一厘米厚的土层。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物质的化学性质在起作用。例如木柴、煤的燃烧、铁锅的生锈、做馒头之前在面粉里掺苏打粉等等。
木柴烧过以后会变成炭黑。当把点着火的木柴放进铁筒里,加上盖子以后很快就会熄灭。这是因为木柴的燃烧,必须有空气中的氧相助,燃烧才会彻底。当盖上盖后,隔绝了外边的空气,铁筒里氧气燃烧完了,木柴就会熄灭。这里木柴和氧的相互作用称为氧化——还原反应。木柴被氧化变成炭,而空气被还原,氧化与还原同时进行。铁会生锈也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缘故。铁被氧化以后,改变了原来的性质,成为氧化铁,即通常所说的锈。毒剂也具有这种化学性质,也能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性质对毒剂进行消毒。如芥子气毒剂遇到三合二消毒剂以后就能起这个反应。芥子气被三合二氧化,三合二本身被还原,芥子气就改变了原来的性质,失去了毒性。
用一根细管插入石灰水里,人只要用嘴吹几口气,沉淀就会产生。这是因为人呼出的是二氧化碳气体,它一遇到石灰水就会变成碳酸,使水呈酸性。而石灰水溶液呈碱性,当碱遇酸后,在水里就发生反应,形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下来。通过反应,改变了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原来的性质,生成了新的物质——碳酸钙,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酸碱中和反应。利用物质的这个特性,可对具有酸性或碱性的毒剂进行消毒。如路易氏气是酸性毒剂,对付它,只要泼些碱水就能使路易氏气失去毒性。
由此人们发现,掌握毒剂的脾气,根据其化学性质,采取针对性的化学手段来对付它,就能达到消毒目的,这也是对毒剂洗消的主要方法。
二、消毒剂的妙用
消毒剂种类繁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类:
次氯酸盐类消毒剂。包括次氯酸钙、漂白粉、三合二等。三合二学名叫三次氯酸钙合二氢氧化钙,是一种有氯气味的白色粉末,不溶于有机溶剂,而溶于水。在水溶液中呈混浊状,并有杂质沉淀。
氯胺类消毒剂。一氯胺是有机消毒化学药品中很重要的一种。它是白色结晶粉末,稍有氯气味。易溶于水,能溶于酒精而不溶于其它有机溶剂。含有效氯约26%。常用的是一氯胺和二氯胺。
碱性消毒剂常用的是氢氧化钠,又叫烧碱,是白色固体,易溶于水,也能溶于乙醇中。还有氨水、草木灰、石灰、小苏打等。
这些消毒剂,各具有独特的本领,毒剂一旦碰上它们,就会被“消灭”。
使用氢氧化钠对神经性毒剂沙林的消毒能迅速地改变其化学性质,碱所引起的水解可消除磷酸酯的毒性,产生无毒的甲基磷酸异丙酯钠盐。使用二氯胺具有较强的氧化、氯化能力,可对染有维埃克斯毒剂的皮肤、服装和武器技术装备消毒。
用三合二消毒剂可对糜烂性毒剂芥子气的消毒。三合二的主要成份次氯酸钙,性质很活泼,在水溶液中能分离出次氯酸根,以后又进一步放出极活泼的氧和氯,对毒剂的消毒就是利用次氯酸钙具有的强烈氧化和氯化能力。当三合二水溶液与芥子气毒剂作用后,使芥子气中的硫原子被氧化、氯化 生成无毒物质,从而使其失去毒性。
其它毒剂,如氢氰酸、光气等使用后,持续时间短,地面物体一般不需消毒。工事内可利用通风或喷氨水。对西埃斯的染毒地域,可用5-10%的氢氧化钠溶液消毒。
许多消毒剂在正常气温下消毒效果良好,但在严寒条件下,气温降到零下几十度时,使用通常办法消毒,消毒液会冻结,不能发挥作用。于是人们就在实践中反复摸索,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在低温下用水冲洗消毒时,可在水中加入食盐,使水不易冻结。当用三合二水溶液消毒时,应先在水中加入水玻璃(俗名泡化碱),只用加进1%就使三合二不会沉淀,调制均匀后,消毒效果非常好。如不用三合二,可改用10%氨水或25%浓氨水,能够在零下15度不冻结,取得消毒效果。此外,在气温低的情况下,还可采用溶剂浸泡以增大溶解度,或者采用蒸气冲洗或加温冲洗的方法提高温度,增强消毒的效力。
化学武器指战争中使用的有毒化学物质。化学武器古已有之,《三国演义》中,关羽就中了魏国的毒箭。更早的例子如公元前559年,亚、鲁、宋、齐,联合伐秦,秦国在泾河上游放毒,亚鲁联军许多人中毒。真正在战场上使用化学武器,还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德军进攻比利时遭到英法联军的玩强抵抗,两军对峙达数月之久,不分胜负,于是德军布设了液氯罐瓶6000多个,内装液氯180吨,于风向有利的1915年4月5日在6000多米的战线上向法军战线上施放,黄绿色有毒氯气顺着风向飘向法军阵地,深入10公里,英法联军有15000人中毒,5000多人窒息而亡,随后德军如入无人之境。毒气战的效果引起交战各国的重视,大量使用化学武器。1915年12月,交战双方都使用了光气。随后又在战场上出现了双光气、氯化苦、氢氰酸等毒草剂。德军研制出了装填有糜烂型毒剂芥子气的黄十字毒气弹,并向英军发射10000多发。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共使用毒气弹6600万发,使用毒剂多达45种,总计11万多吨。当然,深受其害是士兵和平民,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双方中毒死伤军人88万人,平民约130万人。
鉴于化学武器的巨大杀伤力,1925年37个国家签署了禁止使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的《日内瓦议定书》,1975年在上面签字的国家有93个,1988年110个。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拥有年产12000吨塔崩和720吨沙林的工厂;侵华日军对中国军民使用毒气,造成人员死亡4万多人。
可见化学武器危害巨大,使用后很难控制,并且有毒物质很难降解,会对人们留下后遗症,比如说神经性毒剂,中毒后或非常轻微的中毒会造成无法站立,肌肉萎缩,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等等。化学武器对人类及其财产造成极大危害,我们想要禁止和防止受到化学武器的伤害就必须了解它——化学武器。
化学武器可以分为几类:窒息性毒剂,速杀性毒剂,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刺激性毒剂。
光气,双光气,氯化苦都属于窒息性毒剂,光气是军事装备的主要毒剂,这是因为它毒性很大,光气比空气重10倍半,五色无味不易发觉。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光气毒死的军民就有70万。二次世界大战中光气仍是主要毒气,许多国家都有生产光气的工厂,其中美国生产1万8干多吨,德国1万吨。但是由于发现了更具杀伤力的神经性毒剂,光气不在装备军队。
神经毒剂大多为有机含磷化合物。许多有机含磷化合物能阻断正常的神经传导。神经性毒剂属于速杀性毒剂,二战中广泛使用的塔崩在战后被沙林取代。1961年,美国研制出V-X毒气导弹,苏联宣布一种毒辣剂比沙林强100多倍。目前,主要装备部队的有V-X毒剂,沙林和德国研制的梭曼。
氢氰酸、氯化氰为速杀性毒剂。氢氰酸进入人体后会迅速组织细胞氧化过程,导致细胞缺氧出现全身中毒症状。中期中毒症状有:流泪、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接着感到胸闷气短,心跳加快,然后牙关闭紧,瞳孔散大,大小便失禁,最后停止呼吸,整个过程很迅速。不出几秒钟,如果浓度大的话人就会立即死亡。
刺激性毒剂,已列为常规性武器,是因为它只会造成短期伤害,比如:催泪瓦斯等,会使人睁不开眼,丧失活动能力,现已用做警察防暴的武器。
最具代表性的是芥子气,它能使人的组织,皮肤起泡糜烂和坏死。由于德军率先使用,在炮弹上画上黄十字,所以又叫黄十字毒剂。芥子气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是它成本低廉,性质稳定,毒性较强。然而随着神经性毒剂的出现,芥子气的地位才开始下降。
化学武器成本低廉,威力巨大,令人生畏,理应全面禁止。它对环境构成相当大的污染,我们应该加大对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的认识,对它有防备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