艮人:形容人处事不干脆、不利索、过于认真、没有弹性。
艮:
读音:gěn
意思:
1、(人)磨叽、拖沓
如:这个人真~
2、言语率直无曲折
如:他说的话太~
东北话一般指东北官话,分布在除辽东半岛以外的中国东北地区和河北省东北部,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的全境、辽宁省的大部分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等),使用人口约1.2亿。
东北官话可分为吉沈片、哈阜片、黑松片,每片又可分为若干小片。广义的东北话指除了包括东北官话外,还包括辽东半岛南部的东北人使用的胶辽官话。辽北地区至黑龙江的东北话接近普通话,哈尔滨话就是其中的例子。
其他东北话意思:
1、喇子: 塑料水桶。
2、喂得罗: 下小上大的水桶。
3、棒槌: 人参。
4、苞米: 玉米。
5、被垛: 几床被垛在一起。
6、哈喇: 肉和油变质称。
7、砬子: 陡峭的石头山。
8、喝咧: 唱歌。
9、喇忽: 遇事疏忽。
10、列巴:开口面包。
11、唔们: 我们。
12、那嘎哒: 那个地方。
13、嘎哈: 干啥。
14、稀罕: 喜欢。
15、贼: 非常、特别、很。
16、犊子: 混蛋。
17、扯犊子: 闲扯、不干正经事。
18、埋汰: 脏。
19、得瑟: 不务正业或臭美。
20、整个浪儿: 全部。
21、随份子: 随礼、随人情。
22、松明子: 含松脂的木柈儿。
23、水筲: 雪花铁做的上下一样粗的水桶。
24、双棒儿: 双胞胎。
25、甩技子: 发脾气、甩手走人。
26、上外头儿:去外面。
27、上赶子: 主动。
28、善茬子: 指软柔可欺的人。
29、傻得呵的: 痴呆的样子。
30、傻拉吧唧: 傻拉吧登、憨傻、痴呆。
31、扫帚疙瘩 : 磨残的扫帚。
32、赛脸:上脸、不听话、给点阳光就灿烂。越不让干什么、就越干什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北方言大全
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处事不干脆、不利索、过于认真、没有弹性。
“艮人”一词出自地方方言,常见于东北。“艮”字有两种读音,[gěn]/[gèn],艮的本义是“边界”“极限”。指食物不易咬动或嚼烂,也形容为人处事不干脆、不利索、过于认真、没有弹性。艮,也是《易经》八卦中的一卦。艮,互不听从,停滞不前。
东北话一般指东北官话,分布在除辽东半岛以外的中国东北地区和河北省东北部,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的全境、辽宁省的大部分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等),使用人口约1.2亿。
黑龙江和吉林以及蒙东的东北官话接近普通话,口音轻;而靠近河北的辽宁则大部分地区口音腔调比较重,是不少外地人印象中的东北话。
东北话的艺术特点:
1、生动形象性,由静态的语言,转化为动态的语言,将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形象生动的语言。它的生动性来自于劳动,将许多非动性的词语都取动性表达。以“扒瞎”“掰扯”“拔犟眼子”为例,三者都是辩解人的精神状态非常抽象的词汇。
2、第二,东北方言有着巨大丰富性。如喝酒,说“掫”“整”“扪”“倒”“抿”等。“感情深,一口扪;感情浅,舔一舔”。在酒桌上,猜拳行令,最显性格。
3、幽默感,东北人的语言中饱藏着“苦中作乐”的调侃、幽默、滑稽的歇后语、俏皮嗑、疙瘩话,经过游戏化、诗化处理。所以,二人转文学里,宁用古语,不用官话,宁用土语,不用僵硬的概念话。感情最浓的是乡土乡音,一经二人转艺人嘴里说出来,就感到幽默、滑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北话
意思有很多,隔路,倔强,不合群,属于贬义词。
艮有gèn,gěn两种读音。艮的本义是“边界”“极限”。指食物不易咬动或嚼烂,也形容为人处事不干脆、不利索、过于认真、没有弹性。艮,也是《易经》八卦中的一卦。艮,互不听从,停滞不前。
艮是会意字。甲骨文从“人”,从朝后看的“目”,会人扭头向后瞪视之意,金文将目移到人背后,其义更明显。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艮。《说文解字·日部》还有一个“㫐 (yǎo)”字,从日,从匕,表示远望浑然不分的样子,是“杳”的近义字,因其篆文与“艮”形近,隶变后楷书遂相混也写作“艮”,㫐废而不用。
扩展资料:
艮,互不听从,停滞不前。由”匕“和”目“会意。“匕目”的意思,好比两人互相怒目而视,互不相让。《周易》说:目光停止在腰部的界限上。”匕目“会意构成“艮”字,“𠤎、目”会意构成“真”字。
很也
很者,不听从也。一曰行难也。一曰?也。《易传》曰:艮,止也。止可兼很三义。许不依孔子训止者。止,下基也,足也,孔子取其引伸之义。许说字之书,嫌云止则义不明审,故易之。此字书与说经有不同,实无二义也。《方言》曰:艮,坚也。《释名》曰:艮,限也。
从匕目
会意,古恨切。十三部。
匕目,犹目相匕
目相匕即目相比,谓若怒目相视也。不相下也,很之意也。
《易》曰:“艮其限”
艮九三爻辞。独引艮其限者、以限与艮音义皆同也。
匕目为𥃩,目为真
𠤎音化,亦言二字同意。
康熙字典
【未集下】【艮字部】艮 ·康熙笔画:6 ·部外笔画:0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古恨切,根去声。《说文》艮,很也。从匕目。匕目,犹目相匕不相下。匕目为𥃩,很戾不进之意。
又卦名。止也,限也。《易·艮卦》彖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
又坚也。《扬子·方言》艮磑,坚也。《注》艮,磑,皆石名。
又难也。《扬子·太𤣥经》象艮有守。《注》艮,难也。
又姓。汉有艮当,注乐经。
又《集韵》胡恩切,音痕。与拫同。拫攎,引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艮
形容一个人性格直爽,有话就说,不会掖着藏着,不会两面三刀,很固执,好打抱不平。
艮人”一词出自地方方言,常见于东北,“艮”一字有两种读音,[gěn]/[gèn],三声声调时强调人说话太直等,四声声调时意为八卦之一,其意为边界。在方言中常见三声,可用“艮”形容水果或蔬菜不脆,也可以用来形容人,故而有了“艮人”一说。
扩展资料:
词汇长句
1,老么卡哧眼儿 例:瞧你长的那样,老么卡哧眼儿,那个能看上你,形容又老又丑的人
2,皮儿片儿 例:老王家那小子把家里造的皮儿片儿的,同皮皮片片: 乱七八糟的。
3,魂儿画儿 =魂画例句:你这脸上抹啥了,造的魂儿画儿的
4,破马张飞 例:你这是嘎哈啊,破马张飞的,能不能消停点儿
6,舞马张枪 例:同上
7,毛愣三光 例:你能不能稳当点儿啊,别成天毛愣三光的让人不放心
8,七吃咯嚓 例:麻利,干净利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北方言
形容一个人性格直爽,有话就说,不会掖着藏着,不会两面三刀,很固执,好打抱不平。
艮人”一词出自地方方言,常见于东北,“艮”一字有两种读音,[gěn]/[gèn],三声声调时强调人说话太直等,四声声调时意为八卦之一,其意为边界。在方言中常见三声,可用“艮”形容水果或蔬菜不脆,也可以用来形容人,故而有了“艮人”一说。
扩展资料:
艮(gěn)
1、指食物韧而不脆,如:花生米艮了。
2、指人磨叽、拖沓,如:这个人真艮。
3、指言语率直无曲折 ,如:他说的话太艮。
4、指衣服朴素,如:他穿的衣特艮。
5、指食品不松脆,如:艮萝卜。
艮(gèn)
1、八卦之一,代表山,如:艮岳(山名。在今河南开封城内东北隅;宋徽宗政和年间在汴京东北隅堆土为山,广集天下奇花异石、珍禽怪兽、佳果文竹于此处)
2、艰难,象艮有守。—出自西汉末年扬雄《太玄·守》
3、界限,所得在艮。艮者,限也。限立而内外不越。—出自宋·叶适《朝议大夫蒋公墓志铭》。
4、时辰名。约相当于凌晨二点到四点,若依葬书,多用干、艮二时,并是近半夜,此即文与礼违。—出自后晋· 刘昫《旧唐书·吕才传》
5、止;静止 ,泉可艮,九天之上,九天之下,何所不艮?—出自清·恽敬《艮泉图咏记》
6、坚固;坚硬,艮,坚也。—出自三国魏时张揖《广雅》
7、用于人姓、名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