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蓝海战略》之书评 有一个道理,一条小溪,当水遇到石头,会怎么样呢?毫无疑问,绕道而行,以柔克刚,这是首要原则。 蓝海,浩瀚的蓝色海洋,充满着生机;红海,血腥的红色海洋,充满着威胁。这是在没有阅读《蓝海战略》一书之前的意识,而在这本书中,我们确切了解到了蓝海与红海的定义:所谓“蓝海”,指的是尚未开拓的市场空间,里面是潜在的需求和高利润空间,蓝海与竞争无关,其游戏规则还有待确立;与之对应的是“红海”,指的是业已存在的所有行业,里面的产业边界是明晰和确定的,游戏规则也是已知的。而蓝海战略要求企业突破传统的血腥竞争形成的“红海”,拓展新的非竞争性的市场空间,与已有的、通常呈收缩趋势的竞争市场需求不同,蓝海战略考虑的是如何创造需求,突破竞争。那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蓝海战略呢?它真的是企业存活的一根救命草吗?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产品的供过于求,使得整个市场犹如一片充满血腥的红色海洋,入世五年来,伴随着资本雄厚管理成熟的跨国集团进入中国市场,地区性和垄断性的庇护消失。中国的企业面临的是一片生死搏杀的竞争战场,多少企业已变成昨日黄花,逐渐淡出了国人的视线。多少企业还在这片红海中,杀个你死我活。鉴于此种态势,企业要想继续生存,就必须突破现状。那么如何改变?历史告诉我们,硬碰硬只能是两败俱伤,何不换一种方式,选择一条以柔克刚的道路,绕过障碍,就好比水绕过石头,去寻找另一片天空呢?那就是选择蓝海战略。书中作者令人信服地向我们展示了该如何追求创造性而不是对抗性的战略方案,美国西南航空,在竞争近乎惨烈的航空业里独辟蹊径,去掉比较昂贵的服务(如供餐、饮料等),以低价和便捷的服务取得了成功。还有江南春和他的分众传媒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自江南春提出“媒体生活圈”概念以来,已将户外广告延展至海、陆、空三界,创造了广告界的一片蓝海,黄浦江上广告船“船长六号”的出现更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代表。目前许多企业对蓝海趋之若骛,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的一种现状,另一方面,蓝海战略符合了创建和谐社会的社会主题,它的各种理论一向持一种平和、公平、理智的评析态度。在《蓝海战略》一书中,许许多多的理论均能让人耳目一新,蓝海战略的四条原则(重新构筑市场边界;关注前景,而非数字;超越现有需求;遵循合理的战略顺序),还有分析工具中的四步动作框架(剔除、减少、增加、创造),以及从战略定价到目标成本的理论,还有解决障碍问题时的“领导引爆法”,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价值创新”理论。价值创新是蓝海战略的基石,也是决定性因素。价值创新也不仅仅是“创新”,它必须以价值的产生为前提。价值创新要求企业引导整个体系同时以实现客户价值和企业自身价值飞跃为目标。回顾历史,无数企业也受益于价值创新,比如辛巴克,西南航空,而诺基亚从造纸发展到手机,格兰氏从羽绒服发展到微波炉,丰田汽车从纺织机械发展到汽车,无不证明指导企业未来实践,最需要的是创意和突破。而且,价值创新不等于技术创新,不论是行业的新进入者,还是颇有经验的老者都可以开创蓝海。生活中,不乏蓝海的存在,只是缺乏善于发现的眼睛。不幸的是,蓝色海洋大致属于未知领域。要想跨出红海,走向蓝海,就必须通过层层的障碍和风险。企业只有将创新与效用、价格、成本整合在一起时,才能称之为价值创新。如果创新不能根植于价值之中,那么技术创新者和市场先驱者往往会落个为她人做嫁衣的结果。比如第一个诞生计算机的是MITS,而不是微软苹果IBM。录像机是AMPES发明的,而不是索尼松下飞利浦。 为什么大家不记得当初的发明者呢?因为这些商家都没有赚钱,发明了这些产品后,都亏本了。我们当然只记得赚了钱赢得胜利的厂家。我们是想要发明技术却亏本,还是要通过产品来赚钱,赢得胜利呢?技术创新者就是发明了这些创意的前者,但价值创新者就是发现了新价值最后赚钱的这些人。然而,任何事物都会有两面性,不是说红海就只有绝对的劣势,蓝海会有绝对的优势。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那些简单认为蓝海战略优于或可以完全代替红海战略的设想,实际上是片面的,因为,即使采用蓝海战略,致力于增加需求,试图摆脱竞争,但并不等于就可以真正消除竞争。蓝海战略也不是万能的。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永葆卓越,正如任何一个企业都无法长盛不衰一样,也不是任何一个企业都能在蓝海中自由遨游,开创蓝海战略必须经历风险,仔细斟酌一下,我们自己的企业是否可以经历得住由红海向蓝海转变的过程考验。任何公司都不希望在跳出红海之后,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小水塘。即使一个企业已经进入了一片蓝海,那么它之后又会怎么样呢?它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其他企业的模仿,所以它必须保持蓝海战略的持续和更新,但现实生活中,这并非很容易的事情。任何事物会有它的兴盛期和衰退期,就好比一条抛物线,会有它的顶点,然而顶点过后就是滑坡。有人预料,当企业从红海跃进蓝海之后,这片蓝海会由于越来越多的进入者而变成一片紫海,进而还会变成一片红海。仿佛一个圈又回到了原点,但是市场是动态的,企业必须不断适应和改变,宁可进入紫海也不要停滞不前,死守红海。当然,在蓝海到紫海再回到红海的这一个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一个因素还是竞争。在市场中,竞争是一个动力,一个永远也无法消失的事物。即使一个企业进入了蓝海,那么它也并没有消除竞争,而是逃避了竞争,绕过了竞争的这块“石头”,没错,这确实是一个妙计,但当它的蓝海转为紫海甚至是红海的过程当中,或者是从一片蓝海转向另一片蓝海的过程中,要想在这个过度时期安然无恙,为了避免太大的冲击,也必须要立足于竞争当中。开创蓝海的人,实际上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面对竞争是必须的。因此,我们的另一条原则是刚柔相济。其实,红海与蓝海也并不矛盾,而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先守住“红海”这片阵地的同时,再开创蓝海。在开创蓝海的同时不要放弃竞争意识,能在“红海”中取得领先份额,又能畅游于蓝海之间,才是真正的王者。红海与蓝海,两者都要抓,而且两手都要硬,那么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呢?书本中,只是在开创蓝海方面起到了一个导向的作用,但是要求企业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所面临的环境,仔细斟酌,进而决定实施的步骤和策略。总而言之,在市场经济的大浪潮中,要想长盛难衰,就必须要在实践中,行动全球化,思考本地化,运用以柔克刚、刚柔相济的手法,这不仅是处世的方法,也是企业的经营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