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因其四人都是王公贵族(一般是国家君王的后代),所以后人尊称他们为“战国四公子”。【魏国信陵君:魏无忌】 信陵君名魏无忌(?~前243),是战国时期魏昭王的少子,魏安厘王的异母弟。魏安厘王元年(公元前276年)封于信陵(今河南宁陵县),号信陵君。生年不详,死于安釐王三十四年(公元前243年)。《史记·魏公子列传》载:公子对于士,不论贤不肖,都很谦虚,以礼相待,不敢以富贵而傲人。因此方圆几千里的士都来投奔他,以致食客有三千人。【齐国孟尝君:田文】 孟尝君,名田文(?-前279年),是战国时期齐国宗室大臣。田文的父亲名叫田婴。田婴是齐威王的小儿子、齐宣王庶母所生的弟弟。田婴曾于齐威王时担任要职,于齐宣王时担任宰相,封于薛(今山东滕州东南),权倾一时,谥为靖郭君。田婴死后,田文继位于薛,是为孟尝君,以广招宾客,食客三千闻名。
【楚国春申君:黄歇】 春申君,名黄歇(前320~前238)为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曾任楚相。黄歇游学博闻,善辩。楚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12县。 春申君明智忠信,宽厚爱人,以礼贤下士、招致宾客、辅佐治国而闻于世。顷襄王时,秦昭王派大将白起带兵打败韩国和魏国后,联合韩、魏两国共同讨伐楚国,形势危急,顷襄王派能言善辩的春申君出使秦国,说服秦昭襄王退兵。顷襄王病重,春申君设计使留在秦国作为人质的楚太子熊完逃回楚国即位,即楚考烈王。楚考烈王任他为相。在秦军围攻邯郸时,春申君带兵救援。后又为楚北伐灭鲁。
【赵国平原君:赵胜】 平原君,名赵胜(?-前253年),是战国时期赵国宗室大臣,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封于平原县[东武(今山东武城)],号平原君。在赵惠文王和赵孝成王时任相,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之一,以善于养士而闻名,门下食客曾多达数千人。和齐国孟尝君田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合称战国四公子。
战国时代四君子都“无王术”或“无霸术”,皆“士以知己委用于人,报其用者术苟不王“。也就是说,古代的“君臣之道”、“尊卑上下”,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和行动。
孟尝君在魏国无法立身后,其实是做过国中之国“薛国”最高统治者的,但其没有“称霸之心”,中立于东周诸侯列国,其志向也就是乐得“乐哉悠哉”,最终乐极生悲病死。而其由于没有指定继承人,致使他的众多儿子为了争夺薛公之位自相残杀起来。见此,齐襄王拉上魏昭王一道,联合出兵杀到“薛国”,将田文的儿子们都给杀了,瓜分了薛地,孟尝君的“薛国”也宣布寿终正寝。
春申君也曾有大有作为的机会,公元前242年,各诸侯国担忧秦国吞并中原,六国盟约联合起来讨伐秦国,春申君辅佐的楚考烈王担任六国盟约的首脑。六国组成合纵联军,由春申君任命庞暖为联军主帅,六国联军曾一度攻到函谷关,秦国倾全国之兵出关应战,六国联军战败而逃。楚考烈王把作战失利的罪责归于春申君,从此开始被冷落。也就是说关键时候“玩杂了”。
信陵君在战国四君子中名望最高,礼贤下士、急人之困,曾在军事上两度击败秦军,分别挽救了赵国和魏国危局。但“盛极而衰”,本身就屡遭魏安釐王猜忌的信陵君,又受到吕不韦离间,被魏王解除了兵权。信陵君明白自己被废弃不用的原因,他没有去找魏王老兄为自己辩解什么,也没有抗争,而是“谢病不朝”。此后,无官一身轻的信陵君,与宾客们天天笙歌燕舞,放纵自己醉生梦死,得过且过。四年之后,“竟病酒而卒”。
至于平原君,司马迁的确评价其若“有能抗君之命,窃君之重,反君之事,以安国之危,除君之辱,功伐足以成国之大利”。也就是说,如果其有“王术”,一旦当上国君,是足以振兴国家,抵御外敌的。
虽然他们比较出名,但是在政治方面却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