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在100多年前,在欧美国家的马车座位上就已经有了安全带,以防止乘客从马车上被颠下来。1902年5月20日,美国纽约举行汽车竞赛。参赛选手沃尔特·贝克工程师害怕在激烈的车赛中翻车受伤,他从学步幼儿在童车里被布条系捆防止摔出车外的事例中受到启发,也在“鱼雷牌”赛车上钉上了几根绳带,参赛时把自己和同伴马达技工紧紧系好。竞赛进行中,高速飞驰的“鱼雷牌”赛车突然撞上一根垂直地面的钢轨,腾空跳起,坠入观众席,当场压死2人,伤10人,可是贝克和那位技工却安然无恙。这便是汽车安全带的起源。 1922年,赛车场上的跑车开始使用安全带,1955年,美国福特汽车装备了安全带。而目前大多数使用的三点式安全带却是瑞典人尼·波林于1957年发明的,他原来在做saab(萨博)的飞机设计工作,到了美国沃尔沃公司后发明了这个真正广泛应用的安全带。 为了强调Volvo汽车的安全形象,当时Volvo总裁Gunnar Engellau延揽尼·波林担任Volvo首席安全工程师;好笑的是,尼·波林的前一份工作是以火药爆炸的力量协助驾驶员弹射出驾驶舱,以逃脱危险的状况;踏进Volvo大门后,他的新工作竟是发明一个当意外发生时把驾驶安稳地绑在椅子上的方法。 在尼·波林着手新的设计前,Volvo已先在所生产车上装置两点式安全带,但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主要是当意外发生时乘员的上半身与下半身都需束紧,两点式的安全带仅着重上半身。尼·波林则依照四条准则提出了V字形的三点式安全带:整条安全带必须分别针对乘员的前胸与大腿两部分、必须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须绕过胸腔与骨盆,以及连接点须在椅身旁下方。 比起Y字形的设计,尼·波林的V字形安全带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安全带上半部与下半部的连结点移至乘员身旁下方,且固定点由椅后方移至两侧,锁扣从人体腹部移开,对乘员的身体不会造成伤害。上世纪70年代尼·波林也针对侧边撞击设计出一套防护系统,也就是后来运用在Volvo车上的SIPS侧撞防护系统。 1963年,沃尔沃汽车公司开始把尼·波林的三点式汽车安全带注册,并在自产的汽车上装配,将安全带介绍给当时尚持怀疑态度的美国人。 与此同时,沃尔沃公司还把他们的安全带发明,免费提供给其他汽车制造商使用,以推广这项保护生命的发明。直到1967年三点式安全带才大量投入使用,所以可以说起源于美国,发展和名扬于沃尔沃。
是荷兰的世爵…
沃尔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