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都有哪几次明显的通货膨胀?起因是什么?

2024-11-22 00:29:4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980年第一次通胀,广大消费者为财政赤字和货币增发买单

原因:基建投资导致货币增发 从1979年开始,中国在逐步推行商品经济的改革过程中,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从1979年至1984年,5年时间GDP就翻了一番,人均收入翻了不止一番。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基建投资和政府财政的支持,据统计,1979年至1980年我国两年财政赤字都达170亿元以上,国家不得不增发货币130亿元来弥补国库亏损,到1980年底,全国市场货币流通量比1978年增长63.3%。

1984-1985年第二次通胀,到1985年通胀率一度高达9.3%
原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导致货币增发 1984-1985年的通货膨胀体现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引起社会总需求过旺,工资性收入增长超过劳动生产率提高引起成本上升导致成本推动。伴随着基建规模、社会消费需求、货币信贷投放急剧扩张,经济出现过热现象。

1987-1989年第三次通胀,政府急刹车导致六成民企倒闭
原因:紧缩政策尚未见效,放开基建投资和货币增发 在1984-1985年中央采取的紧缩政策尚未完全见到成效的情况下,1986年又开始全面松动,主要表现为商品价格的放开和工资改革的推行及随之而来的基本建设投资的大规模升温。基建投资导致市场对货币的大量需求。为此,中国央行发行第四套人民币和推行大额面钞。1987年底,货币供应量达到1454亿元,比1983年增加925亿元,增幅为174%。

1993-1995年第四次通胀,经济“软着陆”,但民企破产、股民被“套牢”
原因:价格市场化、提升工资和房产开发热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 1992至1993年,由于市场经济改革,国家全面放开商品定价。为了弥补差价,提高职工价格补贴标准以及再度提升工资,企业争上项目,外出投资,动用有限的外汇储备大量购进各种机械设备和高档商品,一再地扩大了银行信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