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跳远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

大家帮帮忙要交论文了谢谢
2024-11-24 17:24:3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只是要了解这个项目吗?是要了解技术,还是要了解历史,还是要了解训练方法?请讲清楚

三级跳远起源于18世纪中叶的苏格兰和爱尔兰,两者跳法不同。苏格兰采用单足跳、跨步跳、跳跃,而爱尔兰用的是单足跳、单足跳、跳跃。现国际田联规定必须使用苏格兰跳法(即由单脚跳、跨步跳和跳跃组成的)。

三级跳远是田径运动中发展较晚的一个项目。一八九六年第一届奥运会上,三级跳远被列为正式的比赛项目,当时的最高成绩是13.71米。

最初的三级跳远技术是比较低级的,人们对于这项运动的技术特点,认识比较肤浅,第二跳的跨步跳,仅仅是作为第一跳和第三跳的过渡。一九三六年日本运动员第一个跳了16米,其技术特点是第一跳跳得高而远,起跳有力,动作灵巧。但第二跳起跳迟缓,远度较短,三跳的节奏不均匀。以后各国运动员曾努力使三级跳远发展到三跳紧密衔接,没有停顿的技术阶段,巴西的一名运动员在一九五五年跳出了16.56米的新水平。五十年代中期,苏联运动员改进了“单脚跳”的技术,其特点是腾空抛物线高,交换腿的时间晚,用高摆腿的落地方式,使成绩又有新的提高。六十年代初,波兰运动员跳过了17米,其技术特点是助跳速度快,腾空抛物线低,身体的向前性好,第三跳跳得远。人们在不断的运动实践中加深了对三级跳的认识。

现三级跳远世界记录

男子三级跳远:1995.08.07 英国人爱德华滋 18.29米
女子三级跳远:1995.08.10 乌克兰人伊纳萨·克拉维茨 15.50米

三级跳远是在助跑以后沿直线连续进行三次跳跃的一项运动。由于这项运动使下肢的负担很大,所以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比其他项目要高一些。它要求运动员有快速的助跑速度和良好的弹跳力,以及强大的腿部力量。

三级跳远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五阶段为创新,目前没有形成一个体系)。

在第一阶段,运动员的第一跳跳得较远,飞行轨迹较高,但第二跳的放腿起跳不很积极,只是一个单腿跨步,第二跳仅仅是第一跳和第三跳之间的中间联结环节。这一技术风格使当时的运动成绩达到15.30~15.60米。

第二阶段,是技术上的所谓“积极起跳式”阶段,这一技术是日本运动员首先向世人展示的。这一技术风格的突出特点,是在第二跳和第三跳积极放腿起跳。为此目的,运动员在腾空阶段就开始准备起跳——空中屈腿抬膝。 然后快速伸腿着地,使第二跳的距离明显加长。1936年奥运会冠军——日本运动员田岛直人就是依靠这一技术,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突破16米大关的人。

第三阶段:50年代流行两种技术风格,我们将这两种技术风格分别称之为“垂直冲击式技术”和“缓冲式技术”。第一种技术风格是前苏联运动员首先向世人展示的,其突出特点是第一跳距离较远,在放腿起跳前的腾空阶段,大腿举得较高(“高摆腿”)。然后由上向下,“冲击式”落腿着地,保障与支撑动作的积极协同。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延长第二跳的距离,但同时又会造成第三跳对总成绩的“贡献”有所下降。

采用“缓冲式技术”的运动员,其动作特点是放腿起跳的动作比较“柔和”,没有较大幅度的大腿预摆动作。这样可以有助于在腾空阶段保持速度,使第三跳达到较远的距离。在50年代的各种比赛中,这两种技术风格在竞争中互有胜负。

第四阶段:60年代又出现了三种技术风格——“垂直式”、 “划水式”和“跑步式”。
“垂直式”的技术特点,在于没有大腿“高摆”动作,小腿向大腿收拢,然后垂直向下落腿着地。采用这种技术风格的运动员,速度素质和速度力量素质比较突出。
“划水式”(这是奥卓林教授确定的术语)的技术特点,在于在大腿“高摆”之后,直腿以“划水”动作积极着地。对于采用这种技术风格的运动员来说,起主要作用的素质是力量素质和速度力量素质。
“跑步式”的技术特点,是在三级跳远的行进过程中,快速向前推进。起跳腿以跑步动作进入起跳,上体保持跑步前倾姿势。采用这种技术风格的运动员的首要任务,是保持进入第三跳的速度。对于这些运动员来说,起主要作用的素质是速度素质。应当指出,首先突破17米大关的,就是“跑步式”技术风格的代表人物——波兰运动员施米特。

第五阶段:跳越—跑步式,典型代表是世界纪录保持者英国的爱德华兹。
早在1981年,乌兹洛夫就对这种技术风格进行过描述。在该篇文章中,乌兹洛夫对三级跳远技术上出现的两种趋势——“划水—力量式”技术和“跳越—跑步式”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在认真分析了这两种技术的所有优点和缺点之后,他得出的结论是,“跳越—跑步式”技术优于“划水—力量式”技术。我们支持乌兹洛夫的这一看法,我们认为,从达到最高运动成绩的观点来看,三级跳远的“跳越—跑步式”技术最有发展前途。

大概情况就是这些了,多不容易,还不给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