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家文化的诗歌,俗语,名言

比如论语里的比如论语里的礼记里的
2024-11-27 23:04:26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孔子: 人生态度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做人格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不学诗,无以言。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有教无类。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礼记礼的作用【原文】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不妄说(说:通“悦”)人,不辞费。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译文】礼,是用来确定亲疏,快断嫌疑,区别同异,明辨是非的。遵循礼仪,不随意讨好他人,不说多余的话。遵循礼仪,不超过节度,不侵辱他人,与人相交不轻佻。自修其身,言行统一就是善行。行为有修养,言谈符合礼仪,这就是礼的本质。【原文】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译文】礼提倡人与人之间相互往来。我前往施惠于人而受惠者不来报答,这是不符合礼的;人施惠于我而我不前往报答,也是不符合礼的。人类社会有礼仪就安全,无礼则危险,因此说:“礼,是不可不学习的。”具备了礼仪的人,自我谦卑而尊重他人,即使是一个背负担子的商贩,也一定有值得尊敬的地方,而何况一个富贵的人呢?富贵而知道喜礼,就会不骄纵不过分;贫贱而知道喜好礼,志向就不会怯懦。侍奉父母之礼【原文】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凊:qìng,“凉”的意思),昏定而晨省(省:看望),在丑夷(丑夷:同辈)不争。【译文】做儿子的礼节,就是要使父母冬天感到温暖,夏天感到清凉,傍晚要为父母铺上枕席,早晨要向父母请安,在同辈中不要与人争斗。【原文】为人子者,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食飨不为概,祭祀不为尸(古人祭祀先祖时装扮成尸跳舞,一般由有地位的人充当“尸”)。听于无声,视于无形。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訾:zǐ,诋毁,说人坏话),不苟笑。父母存,不许友以死,不有私财。【译文】做儿子的,生活起居不敢占据家中西南隅这个尊贵的中位,不敢在道路的中间行走,不敢在门中央站立。在举行食礼和飨礼中不敢做主人,祭祀时不敢充当“尸”。没听见父母的声音,但能猜想父母该召唤自己了,没见到父母的身影但能猜想父母要指使自己了。不登高处,不临深渊,不随便诋毁人,不随便嬉笑。父母在世,不可对朋友以死相许,不私存钱财。【原文】在父母、舅姑之所,有命之,应“唯”,敬对。进、退、周旋(周旋:转身)慎齐(慎齐:谨慎庄重);升、降、出、入揖(揖:行揖礼)游(游:从容)。不敢哕噫(哕噫:打饱嗝)、嚏咳、欠伸、跛倚、睇视;不敢唾洟。寒不敢袭(袭:这里指加穿衣服),痒不敢搔。【译文】在父母、公婆面前,如果他们有什么吩咐,应该答应“是”,并恭敬地回答他们的问话。进前,后退,转身动作,都要谨慎庄重;上堂、下堂、出去、进来,都要先行揖礼并做到从容大方。在父母、公婆面前,不敢打饱嗝,不敢打喷嚏、咳嗽,不敢伸懒腰,不敢独脚站立或斜靠着身子;眼睛不敢斜视, 不敢吐唾沫或流鼻涕;天冷了,不敢在父母面前加衣服,身上痒也不敢在父母面前抓挠。【原文】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起:更加)敬起孝,说则复谏;不说,与其得罪于乡党州闾,宁孰谏。父母怒,不说而挞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译文】父母有过错,要低声而面色和悦地进行劝谏。劝谏不听,要更加恭敬,更加孝顺,等到父母心情愉快时再进行劝谏;父母不高兴,与其让父母得罪地方上的人,宁可犯颜殷勤劝谏。父母大怒不高兴,鞭打自己,以致流血,也不敢怨恨父母,要对父母更加恭敬、更加孝顺。【原文】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亲有疾饮药,子先尝之。医不三世,不服其药。拟(拟:比)人必于其伦(伦:类)。【译文】国君有病服药,臣子要先尝。父亲有病服药,儿子要先尝。行医相传不到三代,不服用他的药。比人一定要和他的同类人相比。【原文】贤者狎(狎:这里作“亲近”讲)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很(很:此处作动词用,争讼)毋求胜,分毋求多,疑事毋质(质:自以为正确)。直而勿有。【译文】对贤者要亲近尊敬,钦畏爱慕。对爱慕的人要知道他的缺点,对憎恨的人要知道他的优点。积蓄财物又能布施,安于现在的生活又能适应变迁了的环境。对眼前的财物不随意获取,面临危难不随便逃避,与人发生争执不要一味求胜,分配财物不要求多,对事物有疑问不要自以为正确,正确的时候不要自以为是。【原文】吊丧弗能赙(赙,fǜ,拿钱帮人办理丧事),不问其所费。问疾弗能遗(遗,馈赠他人礼物),不问其所欲。见人弗能馆,不问其所舍。赐人者不曰来取,与人者不问其所欲。【译文】去吊丧而不能拿出钱财帮人办理丧事,就不要问人家花费了多少。去慰问病人而不馈赠人空礼品,就不要问人家想要什么。遇到客人而不能安排住宿,就不要问人家住在什么地方。赐给别人东西不要说“来取”。把自己的东西给予别人就不要问人家想要什么。君子自洁之礼【原文】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君子不尽人之欢,不竭人之忠,以全交也。【译文】见闻广博,记忆力强而又谦让,诚心诚意做善事而不懈怠,这种人可以称之为君子。君子不要求别人全心全意喜欢自己,也不要求别人全力效忠于自己,这样,可以使交情能够完美地保持下去。【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译文】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成为器物。人不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兴办教育作为首要的事情。《兑命》说:“要自始至终想着学习。”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其他【原文】孔子过泰山之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壹:确实)似重有忧者。”而(而:乃)曰:“然。昔者吾舅(舅:丈夫的父亲)死于虎,吾夫又死于焉,今吾子又死于焉。”夫子曰:“何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焉,苛政猛于虎也!”【译文】孔子路过泰山旁,看见一个妇人在墓前哭得很哀痛。孔子靠着车前的扶手听她哭,叫子路去问她说:“听你的哭声,好像有深重的忧伤。”妇人说:“是呵。以前我的公公被虎咬死,我的丈夫又被虎咬死,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虎咬死了。”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说:“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孔子说:“学生们记住,残暴的政令比虎还厉害。”

回答2: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回答3:

己所不欲,勿施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