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认为怎样对待贫与富

2025-02-02 08:48:07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首先,孔子认为:人人都想有钱,他承认自己也想求富,但求富欲望并不很强: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忧道不忧贫”(只担心道不能行,不担心贫穷”)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孔子很少谈到利益,却赞成天命和仁德。)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

二、一个人有无钱却是先天注定的: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三、君子爱财,要取之有道: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只要自愿拿着十余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他教师育大大方方公开收取学费、明码实价、认为理所应当,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
“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国家无道而自己富贵,是耻辱。”)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
四、富了要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
“富而无骄”、“富而好礼。” (“富有而不骄傲自大”、“富裕而又好礼。”)
“富而无骄易。”(“富裕而不骄傲是容易做到的。”)
“见利思义” (“见到财利想到义的要求”)
五、穷也要坚守道义: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君子虽然穷困,但还是坚持着;小人一遇穷困就无所不为了。”)
“贫而无怨难”(“贫穷而能够没有怨恨是很难做到的”)
“贫而无谄”,(“贫穷而不谄媚”)
“贫而乐”(“贫穷却乐于道”)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放于利而行,多怨。”(孔子说:“为追求利益而行动,就会招致更多的怨恨。”)
六、从治国的角度,应该:
1、实施富民政策:
“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人口已经够多了,还要再做什么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起来。”冉有说:“富了以后又还要做些什么?”孔子说:“对他们进行教化。”)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国家有道而自己贫贱,是耻辱。”)
2、圴贫富:
“好勇疾贫,乱也。”(“喜好勇敢而又恨自己太穷困,就会犯上作乱。”)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对于诸侯和大夫,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由于财富均了,也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
3、关心贫穷:
“周急不济富。”(只周济急需的人,而不周济富人。”)
“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假如天下百姓都隐于困苦和贫穷,上天赐给你的禄位也就会永远终止。”)

回答2:

有钱很好,但是要做好事,没钱也没事,但是要有志向。孔子对贫福要求与看法不高,因为一个好的老师看重的是学生的才能与未来。就这样,都是同学给个最佳吧。

回答3: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论语·里仁》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乱矣!”《论语·卫灵公》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大体是君子爱财取之以道 君子固穷 不义富贵如浮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