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天气热容易累 很困?

2025-01-24 17:38:03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人们生活在自然界里,气温每时每刻都在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及一切活动。气象学上把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称之为空气温度,简称气温,国际上标准的气温度量单位是摄氏度(℃)。公众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是在植有草皮的观测场所中离地面1.5米高的百叶箱中的温度表测得的。由于温度表保持了良好的通风性并避免了阳光直接照射,因而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这个温度基本上反映了观测地点(当地)的气温。在夏日炎炎的午后,在交通繁忙的水泥路面,在空气遮挡的阳台上等小环境的气温要比百叶箱气温高得多,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人感觉到实际气温与气象台播报的气温不相符的原因。

那么,气温对人体健康都有哪些影响呢?

在高温环境中,人体要通过蒸发来散失热量,以此来维持体温的平衡。在人体出汗过程中,身体中的盐分就会随汗液流失,血液浓缩,血色素等增加,血液黏性增高,心脏血管负担加重。从而引起血压下降,为了维持正常血压就更加重了心脏的负担。人体的皮肤大量排汗,使肾排出的水分减少,也就影响到肾功能。高温还影响到人的神经活动和运动协调等。

在冬季,气温明显下降,在低温环境中,人体为了保持肌体的热量平衡,组织代谢加强,氧气的需要量增加。如果不能满足上述条件,则人体就会消耗体内细胞的储备,从而造成人体组织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另外,由于冬季室外气温很低,人体的血管容易变硬变脆,特别是中老年人要特别注意增衣保暖。早晨气温最低时应推迟室外晨练的时间,以免因气温过低造成血管破裂而导致生命危险。

实践证明,人们在炎热的夏天食欲往往不好,营养摄取量下降,导致人体能量平衡出现负值;当气温下降,进入秋冬季以后,人们的食欲才会变得旺盛,营养摄取量的增加不但可以补偿夏天损失的能量,而且还可以将体内多余的能量贮存在皮下,以减少人体皮肤的热量散失。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热量需求委员会调查:当外界气温比标准气温升高10℃时,人体对热量的摄取量要减少5%;当外界气温比标准气温下降10℃时,人体对热量的摄取量要增加5%。由此可见,人体对营养的摄取量与气温关系很大。此外,气温的高低还影响到人体对维生素、食盐的摄取量。为了适应环境,不同气候地区的人,其体形都有较大的差异,而环境条件中最主要的是气温。

冬季,气温明显下降,室外气温平均都在10℃以下,寒冬时节气温则低于0℃,人们热量消耗很大,因此,人们的食欲好,这时人们应多吃高蛋白的动物型食物及豆类食品,特别是热性的羊肉、狗肉,中老年人还应常进行些药物进补。此时,北方人多用火锅涮羊肉、牛肉,这样有利于补偿人体热量的消耗。

总之,气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很大,我们要不断注意气温的变化,适时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人们的身心健康。

回答2:

要多喝水 预防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