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提剑入咸阳,炎炎红日升扶桑;光武龙兴成大统,金乌飞上天中央;
哀哉献帝绍海宇,红轮西坠咸池傍!何进无谋中贵乱,凉州董卓居朝堂;
王允定计诛逆党,李傕郭汜兴刀枪;四方盗贼如蚁聚,六合奸雄皆鹰扬;
孙坚孙策起江左,袁绍袁术兴河梁;刘焉父子据巴蜀,刘表军旅屯荆襄;
张燕张鲁霸南郑,马腾韩遂守西凉;陶谦张绣公孙瓒,各逞雄才占一方。
曹操专权居相府,牢笼英俊用文武;威挟天子令诸侯,总领貔貅镇中土。
楼桑玄德本皇孙,义结关张愿扶主;东西奔走恨无家,将寡兵微作羁旅;
南阳三顾情何深,卧龙一见分寰宇;先取荆州后取川,霸业图王在天府;
呜呼三载逝升遐,白帝托孤堪痛楚!孔明六出祁山前,愿以只手将天补;
何期历数到此终,长星半夜落山坞!姜维独凭气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劳;
钟会邓艾分兵进,汉室江山尽属曹。丕睿芳髦才及奂,司马又将天下交;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翻译:
汉高祖刘邦提着三尺剑进兵咸阳,从此历史翻开新篇章,暴秦的统治终于结束了;
汉光武帝刘秀建立的东汉,承继了前朝,一代布衣,也登上了权利的顶峰;
哀哉,痛哉,汉献帝刘协年幼,东汉的腐败让这个政权奄奄一息,江山将沦陷于他手;
何进没有谋略,诛杀宦官不成,反而引狼入室,召唤了董卓这个虎狼之师,董卓霸占朝纲,人民不敢言而敢怒;
司徒王允定下连环计诛杀了董卓,为国除贼,可是事没多久,董卓残部李傕郭汜便再次长安,献帝刚走出狼群,又进入了虎窝;
四方的军阀,贼寇犹如蚂蚁一般,天下各路诸侯纷纷割据,建立势力;
孙坚孙策起兵江东,袁绍袁术起兵黄河流域,刘焉刘璋父子盘踞在巴蜀,刘表也在荆州占了一块地盘;张燕在常山,张鲁据守汉中,马腾和韩遂守卫西凉;陶谦,张秀,公孙瓒,也都凭借自己的才华,割据一方;
曹操迎献帝到许昌后,开始独霸朝廷,专权,做了汉王朝的丞相,曹操召集各路文臣武将,英雄豪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统帅大军占据中原;
涿郡楼桑的刘备本事汉皇宗亲,与关羽,张飞结为兄弟,想着匡扶汉室;可是刘备等人一直没有自己的根据地,只得寄人篱下,四处奔波,带着少有的兵力,四处寄人篱下;
可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为了同一个梦想,两人的关系犹如鱼和水;隆重一对,诸葛亮就已经看清了三分天下的未来;先夺荆州再取西川,成就霸业就在天府之国的成都了;
可惜事与愿违,刘备一意孤行,夷陵之战的惨败,为了蜀国的长存,白帝托孤成了经久不衰的感人一幕;诸葛亮六出祁山,希望凭借着一己之力来完成北伐的大业;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人的寿命有限,命数在此,星落五丈原;姜维继承北伐大业,仅凭着自己的一身才华和气力,九伐中原皆空劳,劳民伤财的背后,是蜀国的气息奄奄;钟会与邓艾分兵伐蜀,可怜汉室的江山,就这样毁于一旦,归了魏国;
魏帝曹丕,曹睿,曹芳,曹奂,一代又一代,没能守住大业;司马氏篡权,大魏的天下归了他人;世事纷乱无常,人算不如天算,天命在此,非人力所抗拒之因素;
三足鼎立已成了过去,只能让后人去凭空遐想,吊慰古今了。
全书结尾与开篇呼应,以古风一篇,综述后汉三国之风云变幻,最后四句是总括评点,云: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各位看官如果对中国传统小说略有知晓的话,这种以诗词开篇结尾的格局是一种惯例。这种文体格式有两个方面的意义需要展开说说。其一是在形式方面的,可以叫作“韵白结合”;其二是在内容方面的,可以称为“呼应点题”。
散韵结合,诗文相和,这是中国传统小说、戏剧的文学惯例。这种惯例的形成,有着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国传统文学以诗歌为宗,以诗歌为贵,而小说戏剧往往不登大雅,乃文人之末事,饭余之谈资而已。在中国文学史中,为数不多的小说,往往会出现作者的纠纷,因为许多文人是在失意没落的时候写小说,往往羞于署名,或以笔名落款。但相比较,浩如烟海的诗词或古文作品,除了民歌之属,多数大名凿凿。官吏文人皆以工于诗文为傲,以诗文为正宗,这种文体是文人雅士的修养体现,况且从唐以来,诗歌与文章也是取士选才的主要文体。
文人科举失利,仕途失意,借故事杂话抒情写志,落为小说家流,但又不甘心,于是在故事叙述中,常常夹杂诗文韵体,显示文人本色,展示才华。当然,在中国传统小说戏剧中,诗文韵体往往起到了对故事情节、主题思想、人物性情等叙述表达起凝炼点题升华的作用。
《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与结尾诗,一方面的确显示了本书作者的才华,文采蕴含都可算得一流;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三国演义》全书的主题观念,很有代表性地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气质。
漏了四句:受禅台前云雾起,石头城下无波涛。陈留归命于安乐,王侯公爵从根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