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人生态度是入世而非出世。他宦海沉浮一辈子,他从来没抛弃过世俗生活和仕途生活,他是大儒,但又通佛通道,儒释道在他身上矛盾又统一。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古代读书人都希望有所作为,建功立业,所谓“大丈夫当以天下 为己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等,当这种理想无法实现或遭遇挫折时,道家的思想又占上风,而道家讲的是无为,所以他又像庄子一样,要逃离这个社会。
旷达——顿悟——感伤,是苏轼文学作品中所特有的一种情感模式。他一生屡遇艰危而不悔,身处逆境而泰然,但内心深处的感伤却总是难以排遣。这种感伤有时很浓,有时又很淡,并常常隐藏在他爽朗或自嘲的笑声的背后。无论是人间天上,抑或是廊庙江湖,对于苏轼来说均是“外部世界”,本无区别。他最后的归宿只能是自己的“内心世界”。所谓的“也无风雨也无晴”和“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实际只是词人希望获得精神解脱的一种象喻而已。
我认为我们要学习他那种遇艰危而不悔,身处逆境而泰然的豁达精神,尽管我们只是一介凡人,尽管对一些事情或压力无法释怀,但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尽力从容面对之。
我记忆里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赫赫有名的苏东坡,后来了解原来他是饱读史书是首屈一指的大文学家,有人拿他与康熙,李世民秦始皇相提并论。我想这必有其因。后来知道他的性格是悦乐的。他的处事原则,他的才华,他的哲学观,在这些方面有学者指出他很值得研究。
我对他的崇敬是源于他对生活的达观。作为宋代一代文豪,他的散文他的诗他的政绩更令我另眼相看。据史料记载苏东坡是当官的,他这辈子不是官运亨通,而是官运越当越小,不是他能力不及其他官吏,而是怀才不遇更是奸臣排挤,他们如一丘之貉使当时有相当口碑政绩斐然的苏东坡贬了又贬。当初贬到黄州(湖北省某一地名)写下赤壁赋之千古绝唱,然后再贬到杭州,在那里他依旧活得潇洒因为他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西湖写了又有相当的脍炙人口的:水光潋艳晴偏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他,把西湖比作西施,无论化浓妆还是淡妆总是那么美丽,人们说游西湖要游两次,雨中要享受,晴天更要去慢慢体会咀嚼!他所表达的意境和审美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
我感觉自己在这些年来有点收获唯一让我高兴的是我还在以自己还小的脸蛋去学习。今天我25了,我还在期望男人到了30岁,试试30而立的滋味,我只有在20多岁的日子里写满奋斗和感悟!去理解去向往的真的成功人士所经历的苦难和挫折。这样我的生活才不会趋于平庸。
今天我25了,在年轻的岁月里我依旧踯躅在现代社会。。。的苦闷里,我不明白人类净化到这个地步思想却要被社会潮流吞噬,比如金钱至上的肤浅价值观,比如盲目的攀比物质富有
而失去一个真正的为理想而拼搏的动机取向,还有在我们周围的少数官员贪婪的吸食着劳动人们的血汗,这些都在构成着现代社会的痼疾。能真正釜底抽薪只有人们的思想觉悟。
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偶像,不要求他外表和地位多么华丽和尊贵,也不要他多么伟大,只是在平常生活中他是强者,在落魄的时候有自己的追求,在困苦和郁闷的时候有自己的理想,在别人随波逐流和众口铄金的时候能坚持自己的原则!在一个历史的长河里有一个孤独的身影在执着的等待汇入劳动人民的灵魂大海深处。其实当他躺在灵柩的时候,他的精神,他的人格早已在后人的心里流下了深深烙印,他就是今天我写是主人公-苏轼,我的偶像!
我在期待自身的成熟,也期待社会的进步,期待民主的宽松的政治环境,更期待有追求真,善,美的大批新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