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前无畏舰

舰级舰名
2024-11-26 10:20:04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前无畏舰
彼得大帝号 1872,1959退役
叶卡捷琳娜二世级战列舰
切斯马号 1886,1907年被击沉
叶卡捷琳娜二世号 1886,1907年被击沉
西诺普号 1887,- BU 1922
格奥尔基·波别多诺塞茨号 1892
亚历山大二世级战列舰:
亚历山大二世号 1887,1925年沉没
尼古拉一世号 1889,1918年沉没
十二使徒号 1890,1920年代末退役
甘古特号 1890,1897年沉没
纳瓦林号 1891,1905年在对马海战中被击沉
三圣徒号 1893,1922年退役
伟大的西索伊号 1894,1905年在对马海战中自沉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级战列舰: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 1894,1904年在旅顺港之围中沉没
波尔塔瓦号 1894,1905年在旅顺港战役中被日本海军俘获,改名为丹后号,1923年退役
塞瓦斯托波尔号 1895,1905年在旅顺港战役中自沉
罗斯季斯拉夫号 1896,1920年被凿沉
佩列斯韦特级战列舰:
佩列斯韦特号 1898,1904年在旅顺港被日本海军击沉,打捞后编入日本海军,改名为相模号,1917年沉没
奥斯利亚比亚号 1898,1905年在对马海战中被击沉
胜利号 1900,在旅顺港战役中被日本海军俘获,改名为周防号,1922年退役
波将金号 1900,1922年退役
列特维赞号 1900,1905年在旅顺港战役中被日本海军俘获,改名为肥前号,1924年作为靶船被击沉
皇太子号 1901,1924年退役
博罗季诺级战列舰:
博罗季诺号 1901,1905年在对马海战中被击沉
亚历山大三世号 1901,1905年在对马海战中被击沉
奥廖尔号 1902,1905年在对马海战中被日本海军俘获,改名为石见号,1922年退役
苏沃洛夫公爵号 1902,1905年在对马海战中被击沉
光荣号 1903,1917年沉没
叶夫斯塔菲级战列舰:
叶夫斯塔菲号 1906,在一战中被德军俘获,1919年德军在撤退时将其凿沉
金口约翰号 1906,在一战中被德军俘获,1919年德军在撤退时将其凿沉
圣安德烈级战列舰:
圣安德烈号 1906
保罗一世号 1907

无畏舰
甘古特级战列舰:
塞瓦斯托波尔号 1911,后改舰名为巴黎公社号,1957年退役
波尔塔瓦号 1911,后改舰名为伏龙芝号,1941年沉没,1944年打捞出水,1956年退役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 1911,后改舰名为马拉号,1941年沉没,后被拖到岸边,1952年退役
甘古特号 1911,1959年退役
玛丽亚皇后级战列舰:
叶卡捷琳娜大帝号 1911,1917年改名为自由俄国号,1918年沉没
玛丽亚皇后号 1913,1916因弹药库爆炸沉没,后打捞出水,1922年退役
亚历山大三世号 1914,一战末期被英国俘获,改名为阿列克谢耶夫将军号,1936年退役
尼古拉一世号 1916,未完工,1919年被拆毁
苏联级战列舰(均未完工)
苏联号
苏维埃乌克兰号
苏维埃白俄罗斯号
苏维埃俄罗斯号
阿尔汉格尔斯克号 即英国皇家海军君权号战列舰,1944年转让,1949年归还
新罗西斯克号 即意大利海军恺撒号战列舰,1948年转让,1955年因舰上发生爆炸沉没

回答2:

无畏舰是20世纪初各海军强国竞相建造的一类新型主力舰的统称。其特征可以概括为:统一口径的主炮(通常口径为11至13.5英寸),主炮塔布置于舰艏和舰艉,以及交错布置于舰身舯部。排水量大多为20,000吨以上,一般使用蒸汽轮机作为动力,航速超过19节。日俄战争之后,俄国海军面临战列舰极度短缺的窘境。1906年,在设计和性能上有着革命性突破的英国无畏号战列舰问世,它让俄国舰队仅剩的几艘战列舰也迅速地过时。同时,“无畏”号的出现也标志着一轮新的海军军备竞赛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不甘人后的俄国海军打算为自己争取四艘无畏型战列舰,并全部配备在波罗的海,以便在可能爆发的战争中与德国人在波罗的海的力量抗衡。在俄国人的设想中,这些新型战列舰应该具备这样一些起码的要求:航速至少21节,装备12门12英寸(305毫米)主炮和至少16门4.7英寸(120毫米)炮廓式副炮。这也符合俄罗斯海军的传统:火力第一、速度第二。
相对于无畏舰这一全新概念,俄国船厂的设计和建造能力显得极为不足,因此,海军部向国内外各大造船厂发起招标,不久海军部就收到了国内外27家造船厂提交的51份设计方案,这些方案来自意大利、法国、英国、美国甚至德国,但27家船厂中只有6家是俄国的。开始,海军部对意大利库尼贝蒂(Cuniberti)公司的方案很感兴趣,但当得知意大利人把120毫米副炮安装在炮塔(而非俄国人希望的炮廓)中,并且坚持不对这一设计做出修改后,俄国人马上把这个方案抛在脑后。接下来进入俄国海军眼里的是德国布洛姆与福斯(Blohm&Voss)公司的方案,但俄国人又提出这些战列舰必须在俄国船厂建造,德国人当然不愿意接受,双方也不欢而散。俄国海军部决定利用买下的德国设计按照俄国标准重新修改德国公司的原始设计,波罗的海船厂接受了这个任务。在修改过程中,英国约翰·布朗船厂提供了很多帮助,英国人从那些被否决的方案中发掘出可取之处,其中就包括了库尼贝蒂公司方案的不少特点(这也使得甘古特级最终和该公司原始方案颇为相似)。
新型战列舰的建造于1909年开始,由于俄国造船厂本身效率低下,加上正在建造的又是一种全新的战舰,新型战列舰的建造困难丛生进度很慢,到1910年甚至陷于停顿,因为海军对于正在建造中的战列舰在舰体强度和建造工艺方面都不满意,认为根本无法达到设计要求。此后两年,新型战列舰的建造一直断断续续,而在此期间,杜马锲而不舍的努力终于收到了一定效果:造船厂的缺陷得到了改进,海军糟糕的行政管理体系也终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解决了一系列问题之后,新型战列舰得以继续建造,但正是在这两年中,世界各海军强国的无畏舰也在飞速发展,英国已经开始建造装备13.5英寸(343毫米)主炮的战列舰,从而使俄国无畏舰在开工时所期望的火力优势荡然无存。
该级舰四艘均于1911年下水并进行海试,第一艘服役的“塞瓦斯托波尔”号于1914年加入海军作战序列,其余三艘也在当年12月陆续服役。俄国方面一般也把该级舰称为塞瓦斯托波尔级战列舰。
1917年8月,布尔什维克控制了这四艘战列舰,并且在1918年1月29日复员了大部分水兵,4月份又把这些战列舰拖到喀琅施塔得基地闲置起来。但不久,国外势力支持的白卫军纷纷叛乱,同时,外国干涉军也开始在阿尔汉格尔斯克、摩尔曼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登陆,局势的变化让这些无畏舰开始积极准备战斗。
后来,经过改装,增强火力和性能,这四艘舰分别参加了卫国战争、二次大战。战争结束后,三艘战列舰中只有两艘得以继续在作战舰队中服役:“甘古特”号在波罗的海,“塞瓦斯托波尔”号在黑海。在战争中坐沉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重新浮上水面,但由于受损严重,该舰于1950年11月28日被划入了勤务舰队,成为无动力的火炮训练舰“沃尔霍夫”号,不久火炮训练任务被取消。1951年9月22日,“沃尔霍夫”号又被改成海军学校。1953年,原“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结束了自己的军舰生涯,被拆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