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气候怎么样?

想去西藏玩玩,望友友给说说。谢谢!
2024-12-17 14:29:34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1、气候类型复杂,农业气候资源差异悬殊

  西藏地城辽阔,拔海高低差异大,从110m的西霞巴曲出口处,到8844.43m的珠穆朗玛峰,高低相差约8700m,从雅鲁藏布江河谷到珠穆朗玛峰顶,具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气候类型,如在西藏东南部海拔800m以下的地区,日平均气温≥0℃的积温在4000℃·d以上,年降水量为3000~5000mm,农作物种类多,且有热带季雨林分布。在海拔4500m的藏北高原寒带,≥0℃积温,最少的地方不足500℃·d,年降水量也只有几十毫米,近似于荒漠。

  2、辐射强,光温水配合好,有利于作物高产

 太阳辐射是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的能量来源,它直接影响着作物产量的高低,西藏是太阳辐射高值区,作物生育期间的太阳总辐射及其强度均高于我国东部地区,冬小麦生育期长,太阳辐射强,积累的总辐射量多。冬小麦生育期间的总辐射日平均强度,也比我国东部平原地区强得多,而且我区的太阳直接辐射都大于散射辐射,如狮泉河的直接辐射占年总辐射量的78%,可见太阳辐射是高原上十分有利的农业气候因素。
  太阳总辐射强,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和密植高产;有利于提高作物叶面、地面及近地层温度,对较低温度阶段起到一定的补偿作用;有利于发展保护地蔬菜和经济作物的生产,提高"死?quot;和温度较低的春秋季光能利用率。
就光质和光量来看,西藏紫外线强,使植物生长低矮、粗壮、叶片增厚,可抑制作物徒长,增大密度不易倒伏;有利于杀死某些病菌和微生物,作物病虫害较轻;但紫外线对动植物有机体有较大的伤害,有一些作物如蔬菜等,适当减少紫外线含量(如保护地内)能得到品质优良的产品。另外,西藏红外线也很强,它产生的热效应可部分弥补空气温度低的缺陷。尤其是总辐射中的可见光和光合有效辐射多,能充分满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的需要。因此,太阳辐射强是西藏粮食主产区喜凉作物产量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就光温水配合而言,以拉萨为例,冬小麦返青之后,日平均辐射量均在1925.9 以上,最热月气温为15.6℃以上,该月日平均辐射量也达到年内最大值2820 ,对于麦类等喜凉作物来说,前期温度较低延长了生育期长度,幼穗分化充分,后期温度不高,无高温通热现象,作物生育期这种光温水的良好配合,对作物高产十分有益。然而,在西藏东北部水分条件较好,光能也较多,但热量条件差,热量成为主要限制因素,而在藏北高原上,虽然光能资源十分丰富,但热量及水分条件均很差,这是目前藏北高原北部难以开发利用的重要原因所在。

  3、热量水平低,不利于农牧业发展

  西藏宜农面积有45.37万 ,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0.42%,这主要是受到热量条件的限制,西藏大部地区年均温度在0℃以下,日平均气温≥0℃积温小于1500℃·d,难以满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另外,温度低,使得作物种类较少,农作物主要是青稞和小麦,经济作物极少。西藏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在广袤的藏北高原和阿里高原上,年平均气温大部分在0℃以下,牧草返青迟,一般在4月中、下旬,青草期和牲畜饱育期较短,且大部分草场牧草低矮、稀疏,全年冷季长达6~7个月,使畜草季节极不平衡,极大地限制了牧业生产的发展。总之,热量水平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光能和其它资源的开发与充分利用。

  4、降水高度集中,强度小,夜雨多

  (1)、降水量集中,有利于作物后期的生长,提高产量
  西藏主要农区,年降水量集中在6~9月,占年降水量的80%以上,该期间又是麦类作物的拔节、抽穗、扬花和乳熟期,是作物生长的需水关键期,也是籽粒灌浆、营养物质从营养器官迅速向穗部籽粒输送的阶段,必须有适宜的水分,才有利于籽粒灌浆和粒重的增加。因此,降水集中在6~9月对麦类作物的生长发育极其有利。
同样西藏主要牧区,年降水量也集中在6~9月,对牧草的生长发育有利。
  (2)、降水强度小,有效性高
  西藏除东南部及南部边缘地区日降水量有大于50mm以上的降水外,其它绝大部分地区无大于50mm以上的强降水,日降水量出现大于25mm的机率也较少,70%以上日降水量在0.1~5.0mm之间。降水强度小,水分缓慢渗透土中,降水的有效性高,也减轻了对土壤的冲刷,提高了作物对水分的利用率。
  (3)、夜雨多,光、温、水配合好,有利于提高气候资源的利用率
  西藏主要农区"一江两河"流域的夜雨率在75%以上,尤其是拉萨河谷农区。夜间多雨,白天光照较为充足,提高了作物的光合能力,作物可以充分利用光、温、水资源,对产量的形成非常有利。

回答2:

西藏的气候比较恶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