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级地震和8.0级地震差多少?

2025-01-01 01:43:2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日本人不怕地震

前几个月我去日本神户,负责接待我的是小岛先生。他四十多岁,办事认真细致。

一进客房,小岛就拿出酒店发的入住手册仔细看起来,看完后提议我们沿着手册上标识的逃生通道走一圈。我觉得现在是太平盛世,没必要这么做,小岛却严肃地说:“日本是个地震频繁的国家,每年平均好几千次,在3级以上的每天平均4次,我们必须时刻应对。”

沿着逃生通道行走,小岛说地震并不可怕,如果能预报及时,掌握救护知识,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小危害。其实地震发生后,真正死于地震的人并不是最多的,更多的人是死于恐慌。

回到酒店,我躺在阳台藤椅上,酒店下面的街道车水马龙,谁能想像这座高楼林立的城市曾在1995年发生过里氏7.2级强震,五千多人死亡,两万多人受伤,十多万栋建筑物遭破坏,大地震也使日本公民的防震意识越来越强烈了。我发现阳台上有个钢制盖子,直径一米五左右,不知道做什么用。我喊小岛过来看,小岛揭开钢盖,告诉我下面是一个软楼梯,是酒店为顾客准备的第二个逃生通道,一旦房门被震变形无法打开,就可以利用这个逃生通道。

回到客房,我发现吧台下放着个绿色包包,我拿上来,小岛却忙把它放回原处,一本正经地说:“这是防震急救包,一旦地震来临,酒店顾客可先在吧台下躲避,再见机行事。急救包里装着饮用水、干粮、止血绷带、药品、防烟面罩、电子信号发生器等。”

晚上准备上床休息,小岛让我测试一下手电筒的亮度。我这才注意到床头挂着一个黑色手电筒,打开开关,一束刺眼的亮光喷射出来。“万一电力中断,手电筒完全可以担当你的光明使者。”小岛笑着走开了。望着他的背影,我想,早听说日本人在地震时镇静自若,原来都源于震前做足了功课啊!
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0级地震,特大自然灾害牵动了全中国人民的心。尽管6天已经过去,但频发的余震更让人们急需获得地震发生时如何避难等问题的知识。记者曾在日本居住过一段时间,经历过多次地震,在此介绍一些日本人在发生地震时的做法和自己对他们地震教育的体会。

日本素以地震多而闻名。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全国平均每天有4次地震,6级以上的地震每年也有1次。发生于 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造成了死亡99331人,伤103773人,失踪43476人的惨剧。1995年1月17日,发生在兵库县南部地区的“阪神大震灾”强度达到7.2级,造成约6400人死亡,4万余人负伤的巨大损失。

2007年7月16日,日本西北部新澙地区发生6.8级地震,此次地震发生时,记者正在日本东京进修,当时坐在办公室里明显感到一阵头晕,正在惊奇,才发现同事们都在面面相觑,这时大家才认识到发生地震了。由于离震源比较远的缘故,东京的工作生活并没有受到影响。但回到家打开电视,才知道这次地震造成的损失巨大,震中位于房屋建筑多为木制架构的新澙县,造成11人死亡,1000多人受伤,柏崎海岸向西北平移 16厘米。损失初步估计达1.5亿日元。

在电视播放的地震发生时的画面中,记者看到震源附近的房屋内部家具剧烈晃动,一些堆放在高处的纸张等杂物纷纷掉落,室内吊灯大幅摆动,一片狼藉,但我发现那些身处震区的日本人却反应十分镇定:有的立刻就钻到桌子底下,有的人站在屋角,有的人就站在室内比较空的地方,以免被倒塌的家具砸到。没有人慌张喊叫,也没有人到处乱跑,日本人在地震发生时的表现可以称得上镇定自若,训练有素。

第二天在与同事们的交谈中了解到,日本人在地震时的这种表现,源于他们平时的防灾训练。日本设有专门的防灾法案,在对震前的预防、震中的防护、震后的救援方面都有严格而细致的规定。日本各地定期都会组织人们进行防灾演练,加上日本本身经常发生地震,“演练”机会很多,防灾经验都很丰富,甚至可以说,在地震发生时采取最正确的防护方式已经成为日本人的本能。

日本朋友告诉记者,在地震发生的短暂瞬间,人们在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概率最大。由于日本是地震多发地区,在建筑物的防震标准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东京地区的楼房基本上都具有抵御8级以上地震的能力,因此在发生地震时,如不能立即转移到室外,应首先在室内避震。避震应选择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如桌子下,墙角等。采取蹲或坐的姿势,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以减少被砸的面积。待一波地震过后,再有秩序的从安全通道转移到室外。

听了朋友的介绍,记者才回想起来,到进修单位的第一天,事务员首先就交给我一袋物品,打开一看,里面装的是水、饼干、哨子、毛巾等物品,原来这是公司派发给每个员工的防灾袋,人手一份,以备在受困时发挥作用。在介绍单位情况时,事务员带领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办公楼的安全梯。她反复强调一定要记住安全梯的位置,以便在发生地震、火灾等灾害时安全离开。当时,记者对于这样的介绍还感到比较奇怪,现在想起来,这可能就是日本防震训练的一部分吧。

谈起对地震的反应,日本朋友还告诉我,地震的时候一定不要慌张,特别是在撤离建筑物的时候一定要保持秩序,有时候无秩序情况下的拥挤和踩踏可能会造成比地震更大的人员伤亡,日本公共场合的安全梯和安全通道都修建得十分宽敞,只要有秩序,在很短时间里,大家都会撤到安全的地方。
新华网北京5月17日电(记者 华义)在长期的防震抗震生活中,日本人积累了丰富的与地震“斗争”经验,有句与地震有关的日本俗语——灾害在忘记时袭来,就是日本民众时刻不忘应对地震的写照。

日本地震频发。据统计,全球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约有20%发生在
日本。日本各级政府时常设想一旦某处发生地震,会造成多大范围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政府应当如何处理这种可能的危机。正是这种强烈的危机意识,让日本政府和民众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尽力设法防震抗震,其中紧急避难用品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日本搜索网站输入“防灾袋”或“非常袋”,可以找到非常多的资料。这种用具可以说是一个“百宝袋”,它结实耐用,有的具有一定的防火防水功能,可容纳瓶装水、压缩饼干、手压式手电筒、口罩、手套、药品等多种应急用品,有些应急品需要每年更换一次,以防过期或失效。

日本的地震教育从娃娃抓起,这也是日本防灾工作的一个特点。比如一些小学经常举行防震演习,教育孩子们一旦发生地震不要慌乱,要保护好头部,从容有序躲避,有的学校还会让孩子们利用模拟地震晃动的“体验车”感受地震。

日本家庭主妇们长期在家从事家务活动,也积累了丰富的室内防震经验。由于地震可能引发燃气管道破裂甚至火灾,因此一觉察到大地摇动她们就立即关闭厨房火源,打开可出逃的门窗。在她们为防震准备的食品中,有盐和糖等人体必需品。有的人把贵重物品放在枕头套内,遇事抱起枕头就走,既可用枕头保护头部,又能降低财产损失。有的家庭的防震用品人手一套。

在办公室、商场、街道等其他场合,日本人也设计了不少避险和互救方式,比如牢记发生地震时避免停留在货架或悬空物体附近,一些公共场所绘制有详细的逃生路线图等等。此外,电话公司、媒体等机构都会在第一时间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高密度的信息服务。日本地震预警系统甚至会利用地震纵波与横波先后袭来的短暂时间差发出地震速报,分秒力争以降低地震的影响。

正是日本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针对防灾减灾付出的种种努力,以及把防震避险融入日常工作生活的危机意识,让日本民众尽可能多地掌握了逃生技能和防灾能力,能够从容地面对地震

回答2:

日本的地震常发,他们每个人防地震的意识都很好,建筑都是要抗震8级的(好象。。)
四川地震不多发。。人们都没预料到也没遇过。。所以。。

每个震级差30倍的能量。就是7级的少8级的30倍的能量。。

回答3:

震级差一级,能量要差大约30倍,按指数增长。也就是说,1个8级地震大约相当于30个7级地震。计算下来,1个8.0级地震相当于26-27个7.2级地震.

回答4:

8级地震的能量是7级地震的30倍。中间的相差估计你能感受到了吧。呵呵,可以说7级可以不死人,8级不死人那就只能谢天谢地了。9级在不死人,那就估计那地方估计就没有人!!

回答5:

因为日本是多发生地震的国家,人家的建筑时间抗震8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