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老子。
“无为”作为一种政治原则,在春秋末期已经出现。使“无为而治”系统化而成为理论的是《老子》。他们认为统治者的一切作为都会破坏自然秩序,扰乱天下,祸害百姓。
要求统治者无所作为,效法自然,让百姓自由发展。“无为而治”的理论根据是“道”,现实依据是变“乱”为“治”;“无为而治”的主要内容是“为无为”和“无为而无不为”,具体措施是“劝统治者少干涉”和“使民众无知无欲”。
扩展资料
道家的“无为而治”的含义,自从《道德经》问世以来,被不断实施,现摘取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罗列如下:
1、靠万民的自为无为无不为,靠万民的自治无治无不治。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老子“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以及黄老道家代表作《吕氏春秋》“无智,故能使众智也。故能使众能也。无为,故能使众为也” 等说法中得到证明。
2、不乱干预,瞎指挥。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侯王若能守之,万物以自宾”,“孰能损有余补不足,唯有道者”所以统治者不要乱指挥,瞎指挥,按照事物客观发展规律执行就好了,遵守法律法规。
庄子进一步指出,大道复杂多变,很难认识清楚,所以不乱干预是最好的治国方法。《黄老帛书》中有一段对话,说高阳问力黑:“天地已成,黔首乃生。
莫循天德,谋相覆倾。吾甚患之,为之若何?”力黑对:“勿忧勿患,天制固然”。可见黄老道家也主张尊重自然客观规律不乱干预,顺其自然就好了。
3、为无为。这是老子自己的说法,根据他的“为学日增为道日损”、“辅万物自然而不敢为”、“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的说法,为道着损到最后,自然没有什么可损的了,自然达到老子的最高境界“夫莫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即水的境界了,也就是潜隐默化的无为而治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无为而治
“无为”作为一种政治原则,在春秋末期已经出现。使“无为而治”系统化而成为理论的是《老子》。他们认为统治者的一切作为都会破坏自然秩序,扰乱天下,祸害百姓。要求统治者无所作为,效法自然,让百姓自由发展。“无为而治”的理论根据是“道”,现实依据是变“乱”为“治”;“无为而治”的主要内容是“为无为”和“无为而无不为”,具体措施是“劝统治者少干涉”和“使民众无知无欲”。
无为而治”是老子最重要的政治思想,认为“道常无为而无不治”,“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为”,“为无为,则无不教”。我们从老子关于“无为”的各种阐述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基本观点,即无为的真正目的是“无不为”,即有为。无为只是手段、方略。封建统治者的“无为而治”是为了巩固其政治统治,我们党在农村实行“多予、少取、放活”政策,也有“无为而治”的思想内涵。“无为而治”的思想之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就在于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这个“道”,充分利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对经济进行自我调节,减少不必要的人为干预。只有在市场失灵和市场缺失时,政府才站在前台。如果说计划经济是“有为经济”的话,市场经济就是“无为经济”。“无为”则治国如烹小鲜,“无为”则可达到“无所不为”。
无为而治,出自,论语,垂拱而治,出自尚书,
经常把二者并论,其实二者不对等,道家讲无为,无为与之儒家能在同一个等级的是儒术,与儒家仁政配对的道家治国理念,是以正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