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德国二战时期的坦克那么优良,为什么在阿拉曼失败呢

请问这里有什么原因
2024-12-20 18:18:1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阿拉曼战役是一场消耗战,德军后勤补给尤其是油料严重不足。而且兵员及坦克数量只有英军一般。
孙子兵法有言: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德军劣势已经不是少部分装备优势能弥补的,而且德军油料不足,没有燃油,坦克只是废铁。隆美尔面对着绝对劣势最终能够全身而退,而且英军损失比德军多得多,已经是战术奇才。
科普一下:1942年之前,德国坦克面对苏联和美国,甚至英国,没有明显优势。直到后来豹式坦克(5号坦克)和虎式坦克出现,德国坦克战才有了明显技术优势。隆美尔的威名,主要来自于他的战术指挥能力和军事素养。北非战争同时也促使虎式坦克的出现。假如给隆美尔100辆虎式,隆美尔不至于败得如此惨,应该能在英国佬身上狠狠咬下一口。

回答2:

因为那都是YY而已。二战至少一半的时间里,德国的坦克比脑残白痴纳粹迷YY的要破烂很多,39年9/1爆发战争的时候,德国还有大量的破烂III型和超级破烂的II型坦克,论性能都远不如法国战争前大量服役的雷诺FT17 坦克。所以当德国人遇到苏联的T34坦克海的时候才碰得头破血流,数量不是对手,性能更不是对手,拼命生产改进的IV型坦克装了75毫米火炮面对苏联依然力不从心,这才有了仿制T34的黑豹和虎式重型坦克,即便这两种坦克也有一大堆问题,比如二战中最蛋疼的坦克行走机构和负重轮排列就是德国的,虎式重型坦克的机动性和可靠性在其他国家根本就没有投产的可能。所谓的优良很多时候不是YY就是误解。在阿拉曼的时期,德国能拿出的最好坦克就是IV型,对英国坦克有优势,不过不大,而且能运到非洲参战的IV型也不多。北非战场真正比拼的不是地面作战,而是地中海的争夺战,没有海上补给什么都是浮云。

回答3:

北非开打的后期德军的后续补给大多在海上被英军消灭了,后续基本上没有什么补充,物资严重不足,而且阿拉曼战役的时候隆美尔将军不在前线,在德国治病,等隆美尔将军回到北非的时候,仗已经打的差不多了,也无力回天了。
德国坦克的单车性能确实优良,可是也导致当时德国坦克的制造周期长,技术复杂,容易出现非战斗损坏,数量上不去,而且德国坦克大多用的是汽油发动机,汽油易挥发的特性,致使德国战车都没有外挂油箱,大大限制德国坦克的机动能力,而后来俄国坦克在有外挂油箱的情况下行驶距离差不多都能达到德国的两倍。而且后期德国战车的集团作战和俄国对比优势不明显了,德国单车性能好而集团作战的时候由于德国车的及其易坏等等原因,致使集团作战能力差,而俄国正相反,单车能力不足,但是结实耐用,集团作战能力强大,并且数量多。后期最大的原因就是德国车太少了,苏联和美国的坦克太多了。

回答4:

同学,军队里有这么一句话:好狗架不住赖狗多,数量也是战斗力。

阿拉曼战役英军和德意联军的兵力对比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英军23万人对德意联军8万人,一种是英军19.5万人对德意联军10.4万人。其中德军兵力为约4万人。

武器对比的数字比较一致,英军坦克总共有1440辆,后方还有约1000辆后备坦克,而德意联军仅有540辆坦克,德军坦克为260辆。作战飞机英军为1500架,德意联军为350架。

因此,阿拉曼战役的实质就是英军19.5-23万人,拥有1440辆坦克,1500架飞机,德军仅有4万人,260辆坦克。

英国凭借数量优势压倒了占绝对劣势的德军,如此而已!

至于坦克质量,阿拉曼战役中,德国的主力坦克还是装着37毫米炮的3号坦克,装了长身管75毫米火炮的4号坦克只有几十辆
而英国人手里的克伦威尔、A20等坦克在质量上和德国人旗鼓相当,更何况还有美国人新提供的谢尔曼坦克,质量优于当时德国人的坦克

还有一点,就是德国人没油了,坦克没法机动

回答5:

1940年7月,意大利乘英法在西欧失败之机从埃塞俄比亚进犯东非英军。1941年1月,英军对意军发动进攻,收复了东非的失地,并在北非重创意军,俘敌13万。2月,德国隆美尔将军率德国非洲军团进入北非地区增援意大利军队。在德意联军的攻势下,英军开始从利比亚败退。1942年7月,德意联军自利比亚突入埃及,进抵距开罗只有350公里的阿拉曼地区。但由于盟军控制了地中海的制空、制海权,驻北非德军因兵力及装备补给不足而无力继续向前推进,被迫转入战略防御。
与此同时,英国在美国的支援下不断加强其在北非的军事力量,积极备战。经过周密的准备,英军第8集团军司令蒙哥马利决定于10月下旬发动代号为“捷足”的反攻,在突破德意军的防御地域后,迅速向西挺进,占领利比亚昔兰尼加和的黎波里塔尼亚全境,配合即将在北非登陆的英美联军,将德意军全部逐出北非。(另外,1942年的德国已经不是战争初始时的德意志了,国内的军工配套补给体系不能够满足其超长战线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