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备的心中,关羽是守荆州的最佳人选吗?

2025-02-06 04:44:2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关羽是镇守荆州的不二人选,无论是张飞、赵云还是黄忠、魏延,都没有他更加合适。

而丢失荆州的结局,既是局势使然,也是“隆中对”本身的失策,关羽的个人性格并不是其中的主要因素。

我们常用一句“大意失荆州”,来形容一些傲慢的人因自大而办了错事。

但是,如果深究关羽丢荆州这段历史,我们会发现:关羽真的很冤,丧师失地的黑锅也不该由他一个人来背!

关羽从公元212年奉命镇守荆州,一直到公元219年兵败被杀,他率领着数量不多的军队,独自抗衡曹操、孙权两大强敌8年之久,为刘备入川和夺取汉中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可以他说已经非常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而当年留关羽镇守荆州,刘备并没有看错人。他选择关羽,原因主要有如下两个大的方面:

一、赤壁之战前后,关羽是刘备手中最大的王牌

在赤壁之战前夕,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向他献上了“隆中对”,也就是“兼跨荆州、益州,伺机北伐夺取中原”的战略构想。

当然,“隆中对”本身就存在一个大“BUG”:以刘备的实力,根本不能兼顾在地理上无法兼容的荆州与益州,这也是导致关羽败亡的主要原因。

第二年,曹操南下荆州,刘表病死,其子刘琮束手投降。局势的瞬息万变,让在樊城驻守的刘备措手不及,他马上率部南下撤退,并作出了兵分两路占据江陵的战略部署:

一路由他率领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从陆路赶往江陵,而另一路则是由关羽率领水军近万人由汉水南下江陵。

顺便说一句,出生在山西,半生都在中原作战的关羽,为何能够指挥和训练水军?答案我们将在下文揭晓。

接下来,就发生了妇孺皆知的“当阳之战”,尽管赵子龙单骑英勇救主,尽管张飞可能也曾“喝断长板桥”,但刘备确实是个输家,他只能带领残兵败卒仓皇逃走,与关羽的水军会合。

而这个时候的关羽在干什么呢?他已经成功突破了曹军的重重阻截,保存了刘备最后一支军事力量,而且这还是长于在水网密布的荆州作战的精锐水军。

“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资治通鉴》)

而正是因为刘备还有这样一支说得过去的军事力量,孙权才答应与刘备结盟,共抗曹操。否则的话,就只能是刘备投奔孙权、依人篱下了,而不会是二人几乎平起平坐的“孙刘联盟”。

赤壁之战后,我们熟知的三国故事是关羽、张飞、赵云分别夺得长沙、零陵等郡,但在真实的历史上,对于孙刘联军来说,更重要的是继续扩大战果,并防止曹操卷土重来。

“十四年,瑜、仁相守岁余,所杀伤甚众。仁委城走。权以瑜为南郡太守。”(《三国志》)

赤壁之战后,周瑜继续与魏将曹仁在南郡大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曹仁主动弃城而走。促使这位魏国名将选择弃城的,除了周瑜的正面进攻外,还有关羽的致命一击:

“刘备与周瑜围曹仁于江陵,别遣关羽绝北道。”(《三国志》)

也就是说,关羽此时也率领水军参与作战,并截断了曹仁的北上归路。这让曹仁甚为忌惮,于是主动弃城而走。

综上来说,在赤壁之战前后,刘备军中出力最多、功劳最大的都是关羽,没有之一。

所以,在公元212年,刘备征调荆州兵马入川助战时,才留关羽镇守荆州;公元214年,刘备取得益州,又“拜羽督荆 州事”,全面执掌荆州各项事务;公元219年,刘备进位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前将军”是当时蜀汉地位最高的武将,“假节钺”则代表了他可以在荆州代行刘备之权,单独采取重大军事行动。这种待遇,恐怕只有专权时期的诸葛亮能够匹敌或超越。

二、从个人实力来讲,关羽亦是镇守荆州的不二人选

(1)过人的本领

吕思勉先生曾经说,关羽有其他蜀汉将领大多不具备的两大本领:

第一,关羽能够独当一面,而且具有丰富的自领一军的经验。

第二,关羽一到荆州就学会了指挥和训练水军,而且深得精髓。

关羽为何能够具备这两项本领呢?我想这与他喜好读书、学习是分不开的,《三国志》注引《江表传》中,有这样的记载:“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

《左氏传》也就是《春秋》,关羽喜好阅读历史书籍,而其中往往蕴含着许多政治、军事方面的哲理。

可见,他正是通过不断的阅读,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成为一名文武兼备的名将、帅才。

曹魏群臣也曾达成过共识说:“蜀,小国耳,名将唯羽。”(《三国志》)

刘备不选择关羽,还会选谁?

(2)绝对的忠诚与绝对的信任

《三国演义》对关羽的忠诚,进行了无以复加的渲染,而在历史上,关羽对刘备也是忠心耿耿,《三国志》中有这样的记载:

“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关羽作为刘备起兵之初的嫡系将领,对刘备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虽然在徐州兵败,他不得已投降曹操,但历史上的他,也确实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所以才有了上面这段话。

刘备对关羽也极为信任,“自刘备用兵以来,不分兵则已,倘使分兵,总是自己带一支,关羽带一支”(《三国志话》)

所以,刘备入川,也必然是留他最为信任的关羽镇守后方。

(3)是能力也是资历使然

刘备选择关羽,而不是张飞、赵云、黄忠、魏延,其实还可以用“排除法”来理解,这是他综合考量各个武将后的唯一选择。

第一,从能力对比上讲,虽然张飞同为与关羽齐名的“万人敌”,赵云也是一代虎将,但由于此前他们缺乏独当一面的经验,在综合素质方面还不能与关羽并论。

第二,从资历上讲,黄忠、魏延当时均为“新人”,其能力和忠诚度是需要实践考察的。因此,刘备才在入川时,并未选择张飞、赵云相随,而是让黄忠、魏延担纲。

而即便是黄忠日后在定军山立下大功,照样难以服众。比如当刘备进位汉中王,拜关羽为前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关羽就大怒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

因此,如果留黄忠、魏延守荆州,更会让刘备在荆州的老部下们不满。那样的话,荆州只会丢得更快。

回答2:

是的。所以在当时刘备选择让关羽去守荆州,而不是选择让英勇的张飞去守荆州。

回答3:

关羽并不能算守荆州的最佳人员,其实关羽勇猛有余,但智谋不足。如果真要选的话,赵云和黄忠是守荆州的最好人选。

回答4:

是的,不然刘备也不会让他去守荆州,不过后来关羽也是因为荆州才死的,刘备也因此很后悔

回答5:

是的,在刘备的心里关羽是一个有勇有谋值得信任的人,所以把荆州这么重要的城池交给关羽刘备自己是非常放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