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的战场主要集中在?

2025-01-04 00:38:46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主要是在广州和福建附近,林则徐在东莞虎门销烟。希望对你有帮助回答人的补充 2009-10-09 19:20 抗英指挥部旧址(三元里古庙)
位于广州市北郊三元里村东华里门外,原是当地人民供奉北帝的神庙,建于清顺治年间,后曾多次修缮。该庙为前后两进,中隔一天井,屋脊饰以琉璃鳌鱼宝珠。正门额上书写“三元古庙”4个大字。前廊及庙内四壁绘有“伏牛传经”等壁画和图案花纹。占地237.6平方米。1961年国务院公布三元古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辟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陈列馆,陈列鸦片战争时抗英斗争文献和实物,介绍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实,是广州人民常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

�义勇祠
位于广州市北郊石井村。清道光二十一年六月(1841年7月),何玉成为祭祀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中死难的烈士,呈请两广总督祁�NFE39�批准所建。始建在抗英战场牛栏岗,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被英法联军报复毁坏(一说毁于咸丰四年(1854)红巾军起义的战火)。同治五年(1866),升平社学集资在石井北郊石井桥重建此义勇祠,现石雕“义勇祠”横门额是从原址迁来的。义勇祠址坐西向东,是一座宽6米,长18.2米,青砖石脚,前后两进一天井祠堂式建筑。1962年7月,义勇祠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三元里人民抗英烈士纪念碑
位于广州市北郊三元里村西门楼前的山岗上。1950年10月,由广州市人民政府修建,碑身为塔形建筑,高20米,正面镌刻着“一八四一年广东人民在三元里反对英帝国主义侵略斗争中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1963年3月,抗英纪念碑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鸦片战争博物馆
鸦片战争博物馆在东莞市虎门镇口村南面,也是当年鸦片战争的古战场所在地。东依牛背脊山,西对珠江口,是一所收集、陈列、研究林则徐禁烟及鸦片战争文物史料的专题性博物馆。

馆内庭院面积宽阔,树荫如盖,绿草如茵。中轴线上依次矗立着虎门人民抗英群像、林则徐塑像、馆舍等。馆舍仿古炮台的立面设计,雄伟庄严。院内南侧是当年林则徐销毁鸦片时所开挖的销烟池。展馆分4层,建筑面积达2500平方米。陈列内容为《林则徐禁烟与鸦片战争史实》,详细介绍了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展出了销烟池的木桩、木板;林则徐手书的对联、条幅;抗英时用过的武器;当年缴获英军的洋枪、洋炮等珍贵的实物资料。二楼“金锁铜关”陈列,采用超视域背景画加原大模型,复原了虎门要塞的雄伟场面,气势感人。馆内大量使用场景复原、放映录像等手段,整个陈列生动有趣,游客络绎不绝。

沙角炮台
沙角炮台,城区南行10公里,炮台设于沙角山,濒海,南望穿鼻洋,龙穴岛清晰可见,烟台始建于清嘉庆六年(1801),据水师提督关天培的《筹海初集》记载,沙角炮台长139米,炮洞11个,配大小铁炮11门,炮台正门配炮1门,另铸250公斤生铁炮1门备用。台上建有神堂、官厅4间,官房3间,兵房17间,还有火 药库等设施,均青砖结构,基础、垛口、炮洞、台面为花岗石砌筑。 此外,在相连的扯旗山有望楼和圆形炮台;在捕鱼台山建有露天炮位。沙角炮台与大角炮台东西斜峙,形成虎门海防的第一重门户。 但两台相距3600多米,当时大炮的射程仅及中泓,炮火封锁洋面不够得力。关天培就任广东水师提督后,认为沙角炮台地居要冲,形势得宜,对虎门要塞重新市防,把沙角炮台改为号令台。凡外国商船人境,必须停泊在沙角洋面以外,待我水师检查,获推后才能通过。如有不法船只企图闯入,则放空炮一响,命其停止,如违反命令则打炮一发以承警告,再不听从则瞄准开炮,并知会各炮台备战。1841年1月7B,英国侵略军出动20多艘战船、2000多人偷袭沙角和大角,大角失守后,部分将士突围到沙角炮台抵抗,浴血奋战,因寡众悬殊,弹尽无援,三江协副将陈连升父子与绝大部分将士壮烈牺牲,沙角炮台也遭英军破坏。道光二十三年(1843)及光绪年间进行了重修和扩建,沙角炮台的炮位遍及沙角湾的捕鱼山、仑山、象山、白鹤山等附近相连的小山包。其中捕鱼山炮台也由原来的露天炮台扩建为4个暗炮台,总称捕鱼台,其中有前捕鱼台、后捕鱼台、左捕鱼台、右捕鱼台。沙角炮台由地方接管后,专门建立了沙角炮台管理所,进一步加强了保护和管理。濒海台、捕鱼台等炮台保存尚好,常年向国内外游人开放,每天观众络绎不绝。鸦片战争的古战场,今天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旅游观光的好场所。1982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威远炮台
威远炮台位于镇威远岛南山前偏西南海滩处。临水贴浪,正控珠江主航道。道光十五年(1835)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为加强中路海防力量所建,是虎门海口防务的主要阵地。道光十九年(1839),林则徐视察海防,以防英人入侵,接纳邓廷份、关天培的建议,巩固东北角山根与对面江心上了横档岛构锁两道拦江排链,拦截入侵之敌,使航道东西、上下左右,构成严密的火力交叉网。鸦片战争前夕,其防御体系几使英人震慑,由于琦善拱手媚敌,拆卸军防,以致铜关毁锁,门户洞开。道光二十一年(1841)二月二十六日,英军先克横档,然后集兵强攻威远,其时,岛上驻军无援,数百官兵与敌肉搏阵亡,炮台陷落后被毁。二十三年(1843)再建,咸丰六年(1856)十月十六日,再次被英军摧毁,至光绪八年(1882)由总督张树声奏准修复。

威远岛(阿娘鞋岛)位于虎门海口东岸,它与海口中的横档鸟以及海口两岸的芦湾山构成虎门海口的第二重门户,成为广州海路的天然屏障。自明代开始,朝庭就在虎门海口的山地设置了简易军事建筑物。直至清代,相继在阿娘鞋岛上修建了 南山炮台、威远炮台、镇远炮台、靖远炮台、蛇头湾炮台、鹅夷炮台以及九门寨等防御设施。这些炮台和设施构成了阿娘鞋岛的炮台群体,组成了上、中、下立体交叉的火力网。这些炮台在鸦片战争中均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现存的威远诸炮台基本上保存了清代炮台旧貌。因此,威远诸炮台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军事研究价值、社会教育价值和旅游开发利用价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节马碑
节马碑,原置于虎门寨关忠节祠内壁。是清同治元年(1860)重修此祠时,虎门水师提标中军参将郑耀样,右营游击赖建犹所立。碑料为黑云石,碑长1.5米,宽0.4米,厚0.023米。节马碑图文并茂,前段刻有一幅栩栩如生的节s马图,后段是赞颂节写的《书马行》诗文。它记载了1841年1月7日,英军重兵进攻虎门海口的沙角炮台,守将陈连升率领全台600多名官兵,抗击数倍于己的敌人,而绝大部分壮烈殉国,陈连升的战马也被掳香港,其坐骑久随主人征战,训练有素,性如其主。英国侵略者喂之不吃,近之则踢,骑之则摔,刀砍不惧,后来被放到香港的山中,它连地上的草也不吃,每日朝着虎门沙角烟台的方向悲鸣嘶叫。好心的中国人把饲料喂它,捧给它才吃,如果放在地上它就不吃,并昂首而走。每当近前看它的人讲到它是陈连升的战马时,它就泪水涔涔,当有人说带它回虎门时,它就摆着尾巴跟着走。但是,英国侵略者始终不肯放它回来。它长期忍饥挨饿,终于1842年5月,因绝食而死在香港,成为百世留芳的英雄节马。后人绘其形,颂其节,刻于石碑,让群众供奉拜亲。
1838年,日军侵占虎门后,虎门寨的关忠节祠遭到日军空袭而毁,节马碑也塌毁埋在瓦砾中。1954年秋,沙角海军部队为了向广大官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派员到太平等地搜集有关鸦片战争的史料,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在虎门寨关忠祠旧址的碎石堆中找到书马碑的中段,后来又在一位老居民家里的厨房地板中找到前大段,在关岳庙桥下找到后一段,3块拼凑起来才成为一通完整的节马碑。这块碑的原件现藏在广州市博物馆,鸦片战争博物馆陈列的是复制件。节马碑展出后,不少国内外观众看后均为节马的精神所感动。《解放军报》 1990年5月30日的一篇文章写道:“马无‘节’将随人仰俯;人无‘节’必屈膝折腰。”一个人要站得直,立得正,只有血肉之躯还不够,还必须有点硬骨头的精神。中央的领导同志看了节马碑后,对节马的精神也十分赞扬。节马碑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海战博物馆 (位于威远岛)
海战博物馆坐落在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海口东岸的威远炮台旧址附近,是一座专题性与遗址性相结合的博物馆。该馆背山面海,环境优美,占地面积20.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由陈列大楼,宣誓广场、观海长堤等组成建筑纪念群体。 以鸦片战争古战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虎门炮台为依托,利用文物史料、向你展示当年中国人民抗击英国侵略的悲壮情景。

融纪念性、教育性于一体的海战博物馆是虎门炮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也是全国三大禁毒教育地之一

回答2:

鸦片战争的战场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 希望对你有帮助

回答3:

集中在清国的心脏地区,这是英军的斩首行动,逼清政府妥协,很高明的一招!

回答4:

主战场在浙江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