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周/天合格率=(每月/周/天合格产品数量/该月/周/天产品总量)×100%
产口编号、检验结果、生产日期
00001、合格、2003.1.1
00002、合格、2003.1.1
00003、合格、2003.1.2
00004、不合格、2003.1.3
00005、合格、2003.1.3至00234、合格、2003.9.9
由于在生产线上每一工序都可能产生缺陷,一些缺陷可以通过返工修复成为合格的,因此最终的合格率不能反映中间工序返工所造成的损失。因此提出了合格率的概念。
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合格率分为:流通合格率与最终合格率
流通合格率:
1、某家公司合格产品有22件,不合格产品3件,合格率为多少?
2、在一批产品中,合格率为58%,一共检测200件,合格了多少件产品?
3、经执法部门检测,一批产品共800件,其中合格的仅10件,合格率为多少?
解答:
1、一共有产品22+3=25(件),合格的有22件,根据公式可得合格率为22÷25×100%=88%。
2、合格的产品占所有检测的产品的58%,那么合格产品有200×58%=116(件)。
3、这道题可以直接采取公式,合格率仅为10÷800×100%=1.25%。
扩展资料:
提高产品一次合格率的方法:
1、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我认为品质管理就是不折不扣的按制度执行的过程。
2、抓好生产过程的“三检” 虽然说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但作为生产部门的协助部门,品管部有义务也有责任在生产过程对品质进行控制,其重点抓好 “三检”:首检、巡检、终检。
3、建立和完善品质标准,推进标准化作业对新产品接到新图纸时予以建立,老产品制定计划逐步完善。每完成一份品质标准就及时将资料下发到各相关单位。同时培养检验员按品质标准进行检验的习惯,逐步改变凭经验而非凭标准进行检验控制的习惯,以减少人为失误。
4、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共同提升工作质量与效率。我们要充分利用日事清的看板功能,团队领导可以建立公共看板规划团队整体目标及具体行动,并可以在卡片上分配给具体负责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合格率
产品一次性合格率的计算公式:每月/周/天合格率=(每月/周/天合格产品数量/该月/周/天产品总量)×100%。
一般来讲,一次合格率类似于说直通率。即按照正常工艺生产产品的合格率。对应的还有一个名词叫二次加工。即正常工艺不能满足产品品质要求时,需要采用追加工或者补充加工工艺来提高产品品质。这样做成的产品就不能算作一次合格。也就不能计算成一次合格率。
由于在生产线上每一工序都可能产生缺陷,一些缺陷可以通过返工修复成为合格的,因此最终的合格率不能反映中间工序返工所造成的损失。因此提出了合格率的概念。
扩展资料:
一次检查合格率(FTY,或称一次交验合格率)
顾名思义是在生产线上进行全部或特定的某个项目的检查时,按检查作业要求正常操作时,第一遍检查结果就能合格,即未经处理或修理即能一次检查合格的,这样的就叫一次检查合格,一次检查合格总数占检查总数的比率,就是一次检查合格率。
一次检查时虽然没有合格通过,但经适当调整或简单修理,即能合格的产品,虽然也要作为合格品入库,但不统计在一次检查合格率内。
因此,一般来说,一次检查合格率,要比实际的产品检查合格率要低一些。
很明显,即使产品最终阶段的合格率相同,那么一次合格率差的产品,生产过程中需要修理和再检查的数量要多一些,不仅生产效率低,整体品质也差一些。
因此,管理上,对于产品的某些重要特性,常用一次检查合格率来评价其品质特性,它能明显地反映工序中对该相关特性的质量保证能力,即产品品质稳定性,产品长期可靠性,生产加工能力,关键原材料品质特性。
对这个指标的改善,还能明显减少修理和再确认的工作,因此,提高作业效率和减少混入、漏检等错误。
计算公式为:(交验总数-不合格数)/交验总数 ×100%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次交检合格率
需要针对不同形势的产品区别设计公式;对于一个原料毛坯投入最多只产出一个合格品的产品而言:
产品一次性合格率=(原料毛坯投入数-各工序不合格品合计数)/原料毛坯投入数
一次检验合格数/一次送检数
合格数等于生产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