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辽东地区只有辽东都指挥使司决定的。其次受到了交通因素的影响,最后辽东在人力和物质上对山东有很强的依赖性。辽东和山东目的并不相连,在明朝就被划分为同省。
在《明实录》中就有“国初旧制,山东,辽东原系一省”的记载。这一“隶属”关系是有其特殊性的。明朝时,东北地区与都城和其他内地省份的联系,在陆地上只能通过上海关附近这一狭长地带,但这条路不光难走,还很危险。是辽西地区多雨水和沼泽,使得道路特别的难。但是辽东地区处于蛮夷的三面包围之中。虽然他们两个国家并不相连,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他们产生了很多关系,他们两个隔海相望也不是特别的远,而且他们来往密切,那些吃的用的都可以从对方国家获取。而且因为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非常的依赖,就说明他们两个是密不可分的,就有关系了。
明初辽东地区地广人稀,因此辽东很多东西都是从山东运过来的。这也使他们的亲密关系更进一步。辽东应战乱的破坏,民初时经济基础很是薄弱,而且由于所屯田一时难以成规模,所以明军的物质供给主要仰仗于山东,这一点不仅明出就要有明一代也是如此。
因此,鉴于辽东对于于山东在人力和物质上的依赖性,将辽东在行政和司法上隶属山东,对于稳固辽东也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辽宁和山东在明朝被划为同省,与明朝的地方管理制度密不可分。元朝创立行省制度,明朝初期沿袭,后随着政权的稳定,统治者进行了这方面的改革,这是大体的历史背景。了解了大体的历史背景之后,我们便可以开始探索具体的原因了。
那时辽东地区只有一个指挥使司而没有布政和按察,管理机构少,这是原因之一。随着人口的增多,管理难度开始加大,于是当时的朝廷决定辽东设立辽海东宁分守道和分巡道,受山东布政司和按察司的管理,这就是史书记载的“辽东地方分巡、分守等官以至钱粮吏役俱出山东”。
除此之外,该地区的交通问题也很显著。古人言辽西地区“道经古泽,泥淖难行”,且“三面阻夷,出入无路”,路况堪忧。但虽然陆路艰难险阻,但辽东与山东隔海相望,路上没有敌人,“五百五十路水程”“一日可至”,海域中还有星罗棋布的岛屿可供停靠休息,因此这条海路是的两省关系密不可分了起来。
最后,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辽东地区地广人稀,明朝初期田地也不多,因此在人力和物质资源上都非常依赖山东。史书记载“山东粮饷、布花,命镇海候吴祯总舟师万人,由海渡辽,以给军需”,“平江伯陈瑄督饷,由登莱至旅顺口,岁以为常”可见一斑。
综上所述,辽宁和山东在明朝时被划为同省,也就不足为奇了。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把元朝赶回大草原后,收复了东北。数年以后,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把东北划分为三个军事单位,即辽东都指挥使司(1371年,治所辽阳)大宁都指挥使司(1387年,治所今内蒙宁城)、奴儿干都指挥使司(1404年,治所驻特林,黑龙江口附近),。现在的辽宁省,在明朝叫做辽东都指挥使司,简称辽东都司。在明朝二百多年里,这里一直被山东直管。那时的辽东都司,面积比现在的辽宁省稍小。
辽东都司成立于明洪武四年,即公元1371年,当时还叫辽东卫,两年后改为辽东都司。当时明朝的本部还是在长城以南的农耕地区,明朝并没有向东北大规模输送人口,类似清末的闯关东。为什么呢,因为北元未灭!
北元的整体实力,灭掉明朝不可能,但足以对明朝的北线防御构成极大的压力。所以,朱元璋放弃了对辽东设省,而是当成军事重镇,设有25个卫所。而辽东都司的管辖范围,和现在的辽宁省基本差不多。
这么一来,就产生一系列问题。首先,辽东都司虽然是军事化单位,也有不少居民,比如治所就设在辽阳府。元朝末年,辽东地区约有100万人,但经过多年战乱,到了明朝初年,只剩下50万人,不足以建省。但就是50万人,也会产生不少民政问题。这些民政问题归谁呢?朱元璋想到一个高明的决策——让山东管!山东人口约有675万,代管只有50万人的辽东民政,不成问题。
明朝将省级单位的权力一分为三,管军事的称为都指挥使司,管民政的称为布政使司,管司法的称为按察使司,互不统属。不过,既然辽东只管军事,那为什么不把辽东的民政归于更近的直隶,还要费尽周折的要跨海归山东管?
这就要夸一夸朱元璋的智慧了。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只隔着一个狭窄的渤海出海口,相隔不过几十公里。何况渤海海峡中还有个庙岛群岛,使山东半岛距离辽东半岛更近了,来往都非常方便。
第二,北元势力几乎将明朝内地与东北的联系通道压成面条了。而东北三个都司的粮草,都要经过这条狭窄的通道,这种情况下,北元要是切断关外与内地的通道(山海关),那东北就有可能守不住了。而把辽宁民政归于山东,北元是打不下来的,非常安全。比如从山东运粮草、器械到辽东,驾乘帆船就过去了,还不怕北元兵马劫道。
第三,辽东对于明朝防御北元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军事价值,绝不能有失,但也不能让辽东放任自流,成为威胁明朝的不稳定因素。所以,把辽东民政跨海归于山东,就属于给辽东都司加上一个节制,以免其坐大不听指挥。
就这样,辽东都司的民政司法都划到了山东。辽东的民政官员要办什么事,都要跨海去山东济南府,但总比走山海关被北元劫道安全。为了方便辽东人民处理民政问题,山东布政使司在辽东设立了辽海东宁分守道,山东按察使司也在辽东设立辽海东宁分巡道。
但是从军事指挥的方面来说,辽东都司是独立于山东的,山东官员无权在军事上对辽东都司指手划脚。但在民政司法,辽东则正式属于山东管辖。中国历史地图明朝篇也画的非常明白,辽东的地图上赫然有一个“山”,而“东”则在山东的地图上。也就是说,辽东在地方事务上隶属山东,军事上直属中央。
后来直到建州女真努尔哈赤崛起,最终吞掉辽东,建立盛京,辽东都司的历史使命才结束。
今天的辽宁省和山东省都是平级的省级行政区,陆地上不相连,只能隔海相望。但有趣的是,在明朝的时候,从山海关到铁岭卫的这一大片土地,即今辽宁省的大部分地区却都“隶属”于与其隔海相望的山东省。在《明实录》中就有“国初旧制,山东、辽东原系一省”的记载。当然,这一“隶属”关系是有其特殊性的。
在说明明代辽东地区“隶属”山东的原因前,要先简单的谈一下明朝对于地方的管理体制。
因为这样的划分就便于统治者统治,这种分法可以有效的分离当时的人口密集地,这样的话就算是当地的军事系统想要造反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