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瓶颈期,
还是迷茫期,
只要你坐地等死,
那么你那就不叫瓶颈,
那是瓶底。
我们先来看看设计师的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瓶颈期,一般来说都会持续1-2年,当然,在原地打转的人,瓶颈期就不好说了,可能是3-5年,也可能是10-20年。
其实不管你从事的是哪一种职业,都需要有一个积累和积淀的过程。当然,设计师也不例外,也会遇到自己职业生涯的“瓶颈”期,处理得好,便可以找到事业新的发展出口,取得更大的成功,但是也有很多人在这个时期放弃了破开重围的努力,从而导致职业生涯的搁浅甚至倒退。
1
第一次瓶颈期:
毕业2-3年
这个阶段对应的是技术性设计师,基本上还不能算设计师,很多人是助理设计师的状态,特别是2年左右,很多人还在打杂,绘图,跑腿。但是学东西不能含糊,特别是不能认为绘图员没啥用。
工作2年以下的设计师,熟悉所有工作需要用到软件,基本功已经没问题了,一部分人开始自以为是高手了,开始对客户的观点极不认同了,觉得他们胡搅蛮缠,不可理喻,他们根本就不懂设计,对待自己的作品像亲身儿子一样,甚至有时候总监提出修改建议,他们也会开始反抗,仿佛谁对自己作品有意见,就是对他的挑衅。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情绪,如抱怨工作枯燥、没有技术含量、看不到前方、没有发展等等。
这些举动表明一个问题,你开始遇到职场中的第一个“瓶颈期”了。这个阶段,你无法放开自己的胸怀去接受他人对你的建议,因为才工作一年的你,所接触的东西还没累积到一定量,包括设计技能,沟通技巧,创意流程等都还很欠缺,这个时候你抱怨什么工作枯燥、重复、没有空间,这些都只会阻碍你们的发展,影响你们的心态,制约着你们的空间!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时候的你,应该努力修炼“内功”。打稳基础,继续前进。小事,杂事,并不会影响你的成长,每个职场成功的人,都是从基础做起,都是从你们现在天天抱怨的枯燥、无味、没有空间的初级职位做起来的,而区别在于,成功的人往往能够通过这样的工作学习成长以及不断的前进,但失败的人却只会抱怨!
我自己,当时在这个阶段的时候也犯过错误,事情是这样的。
刚毕业不到一年,我在北京的一家国企的装饰公司工作。但也许是因为当时能力有限,上级没有给我机会大展拳脚,每天的生活仅仅是帮助主设计师找找资料,扣扣图,打打杂。每天感叹工作枯燥乏味,缺乏激情,令人大失所望。强大的心理落差充斥我的内心,既然自己有技术,有经验,为什么总是让我做这些杂七杂八的,一会儿打印图纸,一会儿扣个图,这难道不是虚度光阴,大材小用?我希望做项目,做大项目,可我又不知道怎么去表达我的苦闷,把愤怒发泄在身边人身上,跟同事、跟BOSS玩“冷战”。幸好,当时公司的总监对于新手设计师的心境非常了解,就找我谈心。当他明白我的想法后,就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参加最近做的一个标志提案。
然而,当我千辛万苦完成一家办公室的设计,欢天喜地地拿去给总监过目时,得到的却是他冷冰冰的一句:你觉得这像是一个设计师的水平吗?当然,他立即收到了我的振振有词,又或许有点强词夺理的回复,因为我不允许自己的努力受到一点质疑。幸运的是,总监比较宽容,没跟我争论下去,要是换了别人,估计直接会说:你爱干不干!
如今时隔几年再想起来,自己其实是过于冒失,不够虚心。仿佛心是玻璃做的,一划就花,一碰就碎。每当遭遇总监的质疑时,我总是义正严辞的反驳,只知道闭门造车,孤芳自赏。那时候的我,估计是很让人受不了的。
这个阶段的瓶颈期的表现是:技术可以,技能停顿,思想迷茫。
解决方案:
主动要求做更难的事情,主动学习。
我的第一次瓶颈期也是出现在第一份工作中,那时候,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国企,主要做一些办公楼和简单家装的装修,要知道当时办公空间的设计,要求都不会太高,所以当我掌握了这些设计技巧之后,后面做的都没有什么太大变化了,所以在第二年之后,基本上没有在工作中得到什么设计上的进步了。
没有进步的状态是非常痛苦的,而且加上我大学时期就已经非常喜欢逛设计论坛,例如室内设计联盟,abbs,火星时代什么的,人气不比今天的站酷弱,所以还是看到了一些高手之作,对这个还是有点追求的。
也是这个时候,最好的朋友在房地产公司做设计,虽然也很低的工资,但是比我当时高了不少,我第一年2.2k 第二年才2.6k,但是对方已经3.6k了,让我羡慕的同时,更多的是压力,在一些自学支撑下,我开始了接触别墅设计的项目,我的第一个私单就是一个300平米的平层别墅。
后来离开国企后,我进入一家200人的建筑设计公司。虽然还是做室内的部分,但这个转型对我人生有着巨大的意义,我从建筑的角度去做室内设计,也学会从室内的角度反推建筑设计,做到融会贯通。当然,付出是高于常人的。
2
第二次瓶颈期:
毕业5-6年
这个阶段对应的是设计型设计师,其实依然属于短位偏低的设计师,从技术层面晋升到设计层面,但这设计,你们懂的,基本上还是模仿,抄袭为主。
工作五年了,这时候的你,不再像当初刚出来时候,孤身一人去闯荡,逍遥快活。这时的你必须要考虑家庭、父母、环境、薪酬或许还有孩子等等。一切的一切都蜂拥向你而来。有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喘不过气,仿佛肩上的压力太大,既要考虑工作,又要顾及家庭。
有一个新词叫:职场五年陈,说的就是这一群人,不同的企业对待他们的态度是不同的。
在一家公司干了五年,如果没有升职,就不会被重视了,人才成长是有规律的,个体与企业存在磨合期,人的才能增长也是有周期性的,通常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工作的时间以三至五年为宜。
前三年是优点相加,创造力、工作热情最高,后三年就是缺点相加,工作的创新能力与热情都在不断下降。适时地调整岗位和职位,对于个体不断提高、继续成长大有益处,对于企业来讲,也需要不断地更换新鲜血液,这时的跳槽也许就是双赢。
这个阶段的瓶颈期的表现是:有点麻木,思想僵化。
解决方案:
自我魔鬼式练习折磨。
何为魔鬼式?那就是难度和数量都让你骂娘的程度。
另外。这个阶段,你突破瓶颈期最好的方式是,深入一个领域,成为专家。这样对于你职业第二次飞跃有很大帮助。
3
第三次瓶颈期:
毕业10年
这个阶段对应的是创作型设计师,为什么都到这个短位了,还有瓶颈期呢?因为,你需要重塑自己了,不管你做设计还是做管理,都应该有一席之地,而且有独到的见解。
在人生大计划的赛场上,有一个上下半场的时间节点。总体说来,30-32岁以前是人生上半场,关键词是“不犹豫”。35岁开始是人生下半场,关键词是“不后悔”。如果你搞得上半场犹豫,下半场后悔,那你的职场人生就悲催了。所以很多人会遭遇瓶颈,上不去,下不来,继续下去,到35岁就发现职业道路快见底了。到了第十年,很多人都会觉得,无所谓了,人生与职场应该就是这样了吧。其实这个是非常危险的。
这个阶段的瓶颈期的表现是:眼高手不低但却难成大器。
解决方案:
重塑自己,做高级的输出。
那么技术型的设计师要怎么走后面的路?那就真的要看国内,国际的大牛们在做一些什么了,找到顶尖级的大神作为榜样,要往这种级别去靠近才可能是技术型人才的出路,因为你不持续让自己进步,那么你10年的设计水平,可能只有和别人5年的差不多。
输出方面,争取只做精品,做行业标杆高级的输出,不要浪费时间再那些已经不能让你进步的日常项目上,我们年龄越大,时间过得越快的,一不小心就是三年过去,回头看看,没有拿出比过往案例更好的案例就悲剧了。
关于不同类型的方向选择,选择决定于你的性格,你的根基,你的个人兴趣,而不决定于你当前是什么样,一个人的职场好歹也有个二十多年,你自己算一下,你才跑了多少年?难道后面你都没有变化了吗?那是不可能的。
看职场,应该看远一些,我当年很惧怕30岁,而今天,我觉得30岁才是我的第二波爆发的开始。
只要你的时间没有浪费在无聊的事情上,未来还是很光明的。
4总结
瓶颈只是表象,实质是眼界出了问题;眼界决定格局,格局决定人生高度。
所以让我们做好充分的准备来迎接未来吧。虽然我们不能控制未来,但是我们却可以把握今天。每天起床太阳都是新的,未来永远都是对那些努力的人张开怀抱的。让我们大声地对未来说句:“未来,你好!我来了!”
图文来源于设计怎么做,由永东设计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永东设计
传播设计智慧. 精湛施工工艺
创造有价值的空间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