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这种情形,主要是农历置闰的结果。为什么是19年出现一次重合?阴历中每月的天数,是根据月亮运动周期来确立的,实际上每月的平均天数是29.5306日,如果乘以12,一年只有354.3672天;而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一个周期(回归年、阳历年)是365.2422天,这样阴历年1年的实际天数比阳历年少了10.875天,差不多是11天,19年就少了209天。
出现这种情形,主要是农历置闰的结果
重合 没事的
因为地球在转啊
所以我们的每一天都不一样
阴历全称“太阴历”或“纯阴历”。阴历根据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制定的,因古人称月亮为“太阴”,所以称为“太阴历”,简称“阴历”。阴历产生的确切日期已难确定,但根据甲骨文中的一页甲骨历来判断,阴历大约在殷代已相当普及。
阴历的主要特点是:历月的长短依据天象即月相来确定,大月30日,小月29日,历月的平均值大致与朔望月平均长度29。5306日相等。年的长短则只是历月的整数倍,而与回归年无关。因此,阴历的月份也与四季寒暑无关。阴历的日期表示着一定的月相,即初一是朔,即新月;十五、十六或十七是满月,即望;初七、初八是上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是下弦月等,这对古人凭借月相判断日期是很方便的。而月相的变化又是人们最容易看见的天象,因此,各国的历法大都先有阴历后有阳历。但是,由于阴历与回归年无关,因此,就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协调,后来便逐渐被淘汰。现今除了几个伊斯兰教国家,因宗教上的原因仍然使用一种称为“回历”的阴历以外,其他国家已经废弃不用。
此外,。1912年我国采用“公历”安排月日后,人们就把公历称为“阳历”,而把同时并存于民间的传统的“夏历”通俗地称之为“阴历”。
阳历,亦称公历、太阳历、新历、西历,也称格里高利历。它是1582年,由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实行的历法。从这一年后,阳历代替了公元前42年由罗马皇帝朱里·恺撒所实行的“儒略历”(旧历)。阳历是以地球环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算作一年。它的长度为三百六十五天五小时四十八分四十六秒。由于它不是整数,为了把长短拉平,有的年份是三百六十六天,称为“闰年”;有的年份是三百六十五天,称为“平年”。这种历法在每一万年中约错三天,比旧的“儒略历”每四百年就错三天。
由于这种历法是根据地球与太阳距离的位置而定,所以它的“二十四节气”是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多在每月的6日、21日,下半年多在每月的8日、23日,即使相差也不过一两天。
西洋历法是明朝万历八年(1580年),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传进中国的。利玛窦的“泰西历法”当属“儒略历”。太平天国实行的“天历”,对中国的阴历起了革命,它采用了阳历,但对它也有所改订。“天历”中有中国原有的“干支”,也有阳历的“礼拜”(星期),可谓阴阳合历。“天历”在中国历法上说来,是一个具有革命精神的特殊历法。辛亥革命后,从1912年元旦起,采用中华民国纪年和阳历。1949年9月27日,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从此,我国也采用了公元纪年的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