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因为在一个心动周期中,收缩期后心脏自然地松弛而进入舒张期。在这个舒张期中,心脏就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假定某人按心率每分钟75次计算,则一个心动周期平均持续0.8秒;心房的收缩期占0.1秒;随后舒张期占0.7秒;心室的收缩期占0.3秒,舒张期0.5秒。心室舒张的前0.4秒期间,心房也处于舒张期,时间是0.4秒—0.45秒。由此可见心肌在这段时间里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当然也就不会感到疲劳了,从而使心脏保持有节律地周而复始地跳动。
心脏是受哪些神经调节的?�
心脏的激动起源与激动传导系统具有产生和传导心脏兴奋激动节律的固有能力,而植物性神经系统对激动形成频率的调节有重要作用。如当人遇到紧张和恐惧时,心率就会突然加快。这就是因为植物性神经系统影响兴奋激动传导的速度及心房、心室两者的收缩所致。支配心脏的神经有两种:一种叫交感神经,另一种叫副交感神经又称迷走神经。迷走神经抑制或降低心脏细胞的兴奋性,减慢窦房结的冲动,使心率变慢,心脏收缩力减弱。交感神经则是提高心脏细胞的兴奋性,加速起搏点的冲动活动,从而增快心率,使心脏收缩力加强。这两组神经又受中枢神经调节,平时是互相制约的,从而使心脏处于适应的活动状态,心率也保持在相对恒定的状态。
心肌具有哪几个主要生理特性? �
心肌的生理特性包括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由于心肌的这些特性共同决定着心脏的活动,实现心脏的泵血功能。
(1)兴奋性:当心脏的“泵”受一定强度的刺激时就能发生一定形式的反应。即有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2)自律性:指心脏有规律的节律性收缩起源于心脏本身。即心肌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通过其本身的内在变化而自动地发生节律性的兴奋。在正常生理功能情况下,心肌自律性,主要表现在特殊传导系统(窦房结、结间束、房室交界,蒲金野氏纤维)。
(3)传导性:心肌细胞和神经细胞一样具有传导兴奋的能力或特性。即一处发生了兴奋能沿着细胞膜向外扩散,并能由一条肌纤维扩散到其它相邻的肌纤维。
(4)收缩性:指心肌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时有发生收缩反应的能力,此称心肌的收缩性。心肌细胞收缩的原理与骨髂肌相似。因为心肌的兴奋性、自律性和传导性是以心肌细胞膜的生物电活动为基础的,故又称之为心肌的电生理特性。而心肌的收缩性是指心肌细胞在肌膜动作电位的驱动下,有发生收缩反应的能力,而称为心肌的机械特性。
什么叫心音,心音是怎样产生的?�
心音是在心动周期中,由于心肌收缩和舒张,瓣膜启闭,血流冲击心室壁和大动脉等因素引起的机械振动,通过周围组织传到胸壁,将耳紧贴胸壁或将听诊器放在胸壁一定部位,听到的声音。通常很容易听到第一和第二心音,有时在某些情况下听到第三或第四心音。
第一心音:发生在心脏收缩期开始,音调低沉,持续时间较长(约0.15秒)。产生的原因包括心室肌的收缩,房室瓣突然关闭以及随后射血入主动脉等引起的振动。第一心音的最佳听诊部位在锁骨中线第五肋间隙或在胸骨右缘。
第二心音:发生在心脏舒张期的开始,频率较高,持续时间较短(约0.08秒)。产生的原因是半月瓣关闭,瓣膜互相撞击以及大动脉中血液减速和室内压迅速下降引起的振动。第二心音的最佳听诊部位在第二肋间隙右侧的主动脉瓣区和左侧的肺动脉瓣区。
第三心音和第四心音:第三心音发生在第二心音后0.1~0.2秒,频率低,它的产生与血液快速流入心室使心室和瓣膜发生振动有关,通常仅在儿童能听到,因为较易传导到体表。第四心音由心房收缩引起,也称心房音。�
什么是心律失常?�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激动起源于窦房结,按一定顺序,及时依次下传至心房、房室连接处、房室束、左右束支及蒲金野氏纤维和心室肌,使全心肌激动。当激动的产生或传导发生异常时,就使心脏活动的频率和节律发生紊乱,称为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如何分类?�
心律失常按其发生原理可分为冲动起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
(1)冲动起源异常
①窦性心律失常:A、窦性心动过速;B、窦性心动过缓;C、窦性心律不齐;D、窦性停搏;E、窦房阻滞。
②异位心律
被动性异位心律:A、逸搏(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B、逸搏心律(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
主动性异位心律:A、过早搏动(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B、阵发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室性);C、心房扑动、心房颤动;D、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2 )冲动传导异常
①生理性:干扰及房室分离。
②心脏传导阻滞:A、窦房传导阻滞;B、心房内传导阻滞;C、房室传导阻滞;D、心室内传导阻滞(左、右束支及左束支分支传导阻滞)。
③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
(3)激动起源失常伴传导失常:异位心律、反复心律、并行心律
临床上,心律失常可按其发作时心率的快慢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两大类
窦房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