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思想主张主要是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在同盟会的政纲中,三民主义被完整地表述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四句话。
意义: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提出开辟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新道路。一百年前,孙中山先生用三民主义思想指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从中国的现代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民族国家的政治理论的提出在辛亥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中起到了极其之大的历史作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也正于此中国才从古老中重焕青春,开始走向了蓬勃发展的道路。
扩展资料:
孙中山革命思想的萌芽阶段最早可以追溯至19世纪80年代中期,1883年7月孙中山自檀香山启程归国,尤其是到了香港以后,孙中山的思想已经发生了变化。
1886年春夏间,孙中山进入广州博济医院附设华南医学堂读书后,便经常发表爱国言论,并以“中国现状之危,我人当起而自救”等作为宣传口号。
1890年1月,孙中山进入香港西医书院读书后,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游走于香港、澳门、香山等地之间,发表不满清政府的政治言论,并经常与陈少白、尤列、杨鹤龄等三人聚会,互抒救国抱负流露了对清政府,尤其是洋务派在对外反侵略斗争中的软弱无能表现了强烈不满。
三民主义真正初具雏形,并正式以革命纲领的形式提出则是在兴中会创立之时。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
这个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最早的组织的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誓词同《兴中会章程》中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内容,成为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的简要表述。兴中会的纲领中第一次划时代地提出了民主共和国的要求。
1896年,孙中山来到英国伦敦。他满怀激情,远涉重洋,考察欧美各国的社会、经济,寻求救国真理。在伦敦的9个月时间里,孙中山通过图书馆读书进行理论研究,对社会的实际考察,初步形成民生主义思想,加之以前已有的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三民主义自此形成。
参考资料来源:民革柳州市委-浅谈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及其当代价值
三民主义。分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是1905年同盟会成立时提出的,是当时的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是与国共合作,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结束后提出的,是新民主革命的纲领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意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思想。
三民主义孙中山的思想主张主要是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在同盟会的政纲中,三民主义被完整地表述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四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