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交往过程中难免遇到小矛盾和小冲突,很多时候甚至会“动手解决”。受到小朋友的“暴力欺负”,是教育孩子做“狼”主动攻击,还是当“羊”默默忍受呢?家长让孩子“学会”打架,需要把握要点。
一、被人“欺负”需要“还手”,因为霸道比懦弱好
自家的孩子被欺负的时候,当下很多家长的态度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因为懦弱的孩子是无法在弱肉强食的社会立足的。很多家长都说自己的孩子挨过别的孩子打,班里甚至有一些专门欺负别人的“孩子王”。有些家长认为,如果被人“欺负”,打不还手,在这遍地是‘狼’的社会,就怕善良的孩子会成为‘美德’的祭品……所以,有些家长就教育孩子要适当还手,因为近几年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案,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孩子懦弱非常危险,选择霸道总比懦弱好。
二、被人“欺负”需要“忍让”,因为不能以暴制暴
好斗的孩子赢得了现在,但赢得了未来吗?以暴制暴就像是用一个错误来回击另一个错误,环环相报只能错上加错。当我们一面希望孩子善良宽容,一面又教他们以暴制暴,岂不是互相矛盾吗?被人“欺负”,也有家长认为不应该教孩子“以暴制暴”。孩子拒绝‘动手’不一定就是懦弱,而是善良的表现,作为家长这时候不能责备他,而应该认可他。小孩子不知道哪些地方不能够打。一旦造成严重的伤害,家长会一辈子内疚和难过。
三、让孩子“学会”打架,需要把握要点
被人“欺负”,不能简单地以“还手还是不还手”看待此问题,关键在于树立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引导孩子自己寻找解决的方式。家长们在发现孩子们出现交往冲突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只要没有发生危险,就只做个冷静的旁观者,不出手干涉,不替孩子强出头,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处理问题。家长不可能时刻护在孩子身边,在可控的范围内,训练孩子解决冲突的能力,才是制胜高招。孩子被打后回家哭,父母在此时应该引导其自己找到解决方式。父母可以问问孩子为什么被打,让孩子回想一下自己的行为是否先有不当,若孩子没有不当之处,教孩子向对方表达抗议,倘若遇上不讲道理、专爱欺负弱者的孩子,不妨鼓励自己的孩子跟他狠狠干上一架,让对方知道欺负人的结果。
对孩子来说,能想出躲避或求助的办法,也并不总意味着怯弱,有时反而是机智的表现,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孩子之间发生摩擦、争执或冲突,一般并不是因为什么大不了的矛盾或利害,常常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为了一个玩具、一本书、一袋零食。只是由于孩子还小,不会妥善处理,方式方法过于简单而已。其实,小孩之间打架不会记仇,如果没有家长的掺和,他们一会儿就忘到脑后了。
孩子通过打架可以逐渐适应集体活动,并从中学会许多知识,如挨打时何等痛苦、怎样调节情绪、如何激怒对方、怎样相互原谅等。家长需要引导孩子学会包容、礼让。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大可不必轻易动怒,应换位思考,谅解别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遇到别人由于误会而冤枉自己或无意伤害了自己时,更应当予以谅解。
有矛盾就去化解矛盾,让孩子去和对方讲道理,看看是哪里的误会才导致矛盾的出现。
家长应该树立孩子的是非观,看看是谁的责任,让自己的孩子尽量不犯错。
当孩子与同学之间出现矛盾时,家长一定要客观面对这个问题,并要了解孩子之间存在的问题,也要教会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和懂得包容,这样才能与同学和睦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