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历史上一共进行了五次北伐,其中有两次是与司马懿直接交手的,在第四次北伐中,也就是卤城之战,诸葛亮大败司马懿主力,斩杀司马懿手下甲士三千人,这次失败是司马懿一生中唯一一次失败,而且还是大败、惨败,还折了车骑将军张郃这员曹魏后期唯一的名将。
从这次战役之后,司马懿就不敢与诸葛亮正面交锋,自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司马懿就被手下人称为”畏蜀如畏虎“,准确地说应该是”畏诸葛如畏虎“,司马懿怕的不是蜀汉,而是诸葛亮,放眼整个三国时期,诸葛亮是司马懿唯一不能取胜的对手。
诸葛亮与司马懿
所以当诸葛亮第五次卷土重来发动北伐时,司马懿按兵不动,依靠地形、城池、粮食优势对诸葛亮避而不战,以消耗计来拖延时间,消耗掉诸葛亮的粮食,自然也就解了诸葛亮之围,虽然这招不好看,但很有效果,诸葛亮五伐是从斜谷到武功五丈原,与司马懿在渭南对峙,这一次诸葛亮甚至命令士兵在前线屯田,以便长期与司马懿对峙下去。
诸葛亮是远道而来,粮食、物资依然需要从益州及汉中运来, 虽然在屯田,也没有这么快有收获,因此诸葛亮希望能与司马懿速战速决,而不是拖下去,为了让司马懿交战,诸葛亮想了很多办法,比如经常向司马懿下战书,甚至派使者把女人的衣服送给司马懿,司马懿就是不出战,虽然司马懿没有出战,但为了安抚手下人的军心,司马懿还导演了一出千里请战的闹剧。
诸葛亮北伐
司马懿这个人城府极深,喜怒哀乐从来不会在脸上显示,并且善于隐忍,尤其善于忍辱负重,不达目的不罢休,从他后来的经历就能看出,司马懿面对诸葛亮的挑衅非常理智,他是绝对不可能因为诸葛亮送他女人衣服就会发怒生气的那一种人,司马懿虽然没有动怒,但他手下人显然沉不住气了,主帅这个也能忍?因此魏军军心动摇,有些不理智的人就嘲笑司马懿。
司马懿为了平息内部军心,所以就派人向魏明帝曹睿上书,要求出战,司马懿明明就在前线,却还向千里之外的皇帝请战,这不明摆着忽悠嘛,谁都知道将在外,军命有所不授,这个道理连蜀汉的姜维和诸葛亮都看出来了,是司马懿故意耍的花招,果然不久,魏明帝派出使者辛毗持节要求司马懿不要出战,魏明帝与司马懿一唱一合,现在司马懿就有借口向手下将领和士兵解释,看吧,是皇帝要我不要出战的,不是我不想出战,现在皇帝都下了命令,更不能出战了,诸葛亮送女人衣服也无所谓了,我忍了。
司马懿
这个闹剧结束后,诸葛亮仍然不死心,其间仍有派出使者到司马懿处请求交战,曾经有一次司马懿就问蜀汉使者:诸葛亮最近日常生情况如何啊?使者回答:诸葛公早起晚睡,凡是二十杖以上的责罚,都亲自披阅,一天所吃的饭食不到几升。司马懿听了使者的话后,就对手下人说:
诸葛孔明吃饭少而事务杂,他还能活多久呢!
果然没过多久,诸葛亮就在五丈原病死了,司马懿怎么这么厉害,他怎么就能猜中诸葛亮生病了要去世了呢?
司马懿
其实,如果仔细看诸葛亮整个五伐情况,就会明白,司马懿说诸葛亮活不长了,就是个计谋,是为了向诸葛亮扳回送女人衣服所受到的耻辱。
司马懿的为人决定了他有仇必报,不是不报,只是时间未到,就像司马懿对待曹爽那样,先让曹爽得意一阵子,然后寻找机会,灭了曹爽三族及其所有亲信,杀了五千多人,血流成河,心狠手辣,司马懿杀孟达同样如此,一面写信稳住并忽悠孟达,一面暗中急行军,八天急行军1200里兵临城下,出其不意斩杀孟达,司马懿就是个狠心的主。
在诸葛亮北伐咄咄逼人的态势下,司马懿只能避而不战,同样在诸葛亮步步紧逼求战的情况下,司马懿也只能当缩头乌龟,即使是在诸葛亮送女人头巾、发饰和衣服的时候,司马懿能做的只能隐忍,隐而不发,待机行事,司马懿的示弱并不代表他就认输,他一直在暗中寻机可以打击诸葛亮的机会,既然军事上不敢打击,司马懿只能从其他方面想办法。
司马懿与诸葛亮
当司马懿听到诸葛亮事无巨细都要插手,和吃饭只吃了三四升时,在心中就想到一个恶毒的主意,就是故意放出风声,说诸葛亮活不长了,你想啊,敌军主帅如果活不长了,这仗谁会赢?如果司马懿这句话传到军营之中,魏军听了,就是长志气,蜀军听了,就是灭自己威风,主帅都活不长了,这仗还能打下去不?
诸葛亮原本就是事必躬亲的性格,一辈子都是如此,很多细小的事都要去管理,这并不代表诸葛亮有问题了,这只是个人办事风格不一样而已,再说一天吃三四升米,换算成现在的单位,差不多就是一天吃2斤米吧,不算多也不算少,但是一天吃多少米跟身体健康有关系吗?没关系,只跟粮食供应有关系好吧,没米的时候,一天只能吃一斤米,也不会饿死,有米的时候,一天吃三四斤米也不奇怪,这是打仗,不是在家里,打仗的粮食供应直接决定了士兵的粮食量,与身体是否健康没有直接关系。
诸葛亮与司马懿
司马懿根本不能凭借诸葛亮吃饭少、事务杂而判断诸葛高身体不健康,况且主帅的身体状态本来就是军事机密,使者也不能随便说出真相,所以司马懿说诸葛亮活不长,就是一种计谋,你可以称为诅咒,诸葛亮送了女人衣服给司马懿,司马懿就诅咒诸葛亮活不长,这就是最直接简单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