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 唐代在洞庭湖以南,包括湘姿二水流域设湖南节度使,始出现湖南一名。宋置荆湖南路,简称湖南路。元明两代设湖南道。清代设置湖南省。因湘江纵贯全省,故简称“湘”。
株洲,古称建宁,又名槠州。公元214年,三国东吴在此设建宁郡。唐贞观元年,建宁并入湘潭。古时,当地多槠树,湘江过而多沙洲,故株洲又称槠洲。到南宋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正式定名为株洲。
湖南简称“湘”。在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南。旧以洞庭湖以南得名。战国时为楚国地,唐属江南道,清置湖南省。
株洲在湖南省东部、湘江中游沿岸,京广、浙赣、湘黔三铁路交点。1951年由湘潭县析置。古名槠洲。“槠”,指槠树,古代此地多产槠树;“洲”,据《康熙字典》,本作“州”。后人加水以别州县字。由于古代这里没有设立过州治所,且地处湘江和珠水上游的冲积地带,故写为“洲”。改“槠”为“株”,系同音从简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