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口港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东部沿海,是中国沿海中部唯一能建20万吨级的天然深水良港。
前期工作
洋口港开发工作经过了从发现到深化研究,再到项目推进,几起几落的争取过程。
如东县政府在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展了长达20多年的前期工作。
(1)二十年前,江苏海岸带资源综合调查组在洋口岸外发现了一条直通太平洋的深水通道,从1986年到1996年,由如东县人民政府组织,委托交通部一航院、南京大学、河海大学等设计研究单位和高等院校对洋口港海域的基本情况和建港工程条件进行勘探研究,这些单位进行了水下地形、水文泥沙、潮流波浪、地质结构的调查分析,形成了《江苏洋口港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南通洋口港蓝沙洋水道及港区稳定性分析研究报告》、《江苏燃气轮机电厂工程蓝沙洋和西太阳沙稳定性和建港自然条件初步研究报告》等权威报告。并通过了由学部委员、两院院士严恺、工程院院士刘济舟等海洋港口专家领衔的专家委员会多次审查。审查意见认为:蓝沙洋水道及所在海域基本稳定,且蓝沙洋水道水深大,深水范围宽,与外海直接流通,最小水深-14米左右(废黄河基面),两侧有沙洲掩护,波浪较小,多年来,深槽位置及水深基本稳定。12.5~13.5万立方米大型LNG运输船可直接进港,是建设外海开敞式码头的优良港址。
(2)在项目初可研究基础上,1997年我们委托国家海洋二所对工程区内的潮汐、波浪、水文等分别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测,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基础资料,同年,为提高人工岛方案研究水平,我县又委托交通部一航院开展人工岛研究,完成了《江苏燃气轮机电厂工程接收站人工岛建造方案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我县还积极邀请台塑集团等国际知名企业考察洋口港,为港口拓展了知名度,并继续争取省和国家对在洋口港建设LNG项目的支持,这些工作为下一阶段的开发建设打下了基础。
(3)2002年南通市委市政府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新形势,适时提出了实施“以港兴市战略”,开辟建设沿海港口,发展临港工业带,提高接纳国际资本与产业转移的承载能力,以洋口港开发带动南通沿海开发,实现江海联动,江海共兴。在此背景下,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南通市委市政府以港洽会为契机,大力宣传洋口港,并于2003年3月在南京成功举办“江海论坛”,进一步扩大了洋口港的影响。
(4)2003年9月,“长航江河号”轮顺利驶入航道,实现了洋口港能顺利通航巨轮的标志性突破。随后,临港工业区围垦正式开工。 2004年12月,南通市政府在南京成功举办了洋口港开发汇报会,会上有关领导明确表态,将洋口港的各项规划纳入省“十一五”发展规划和“长三角”规划。在此期间,中石油入主如东LNG项目,临港风电项目、秸秆发电项目纷纷启动,众多大型跨国集团表现出对洋口港投资的浓厚兴趣,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函同意江苏如东LNG项目开展前期工作,洋口港开发掀起了新的高潮。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批海洋专家在中科院院士王颖的组织下,在江苏如东县发现了一条水深达17米以上直通太平洋的天然深水通道,这里在三万年前曾是古长江的入海通道。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首批开放的十四个沿海城市之一,位于长江入海口北岸的南通,高度重视这一不可多得的天然条件,开始修建长三角北翼唯一的20万吨级深水港口——洋口港。此间,国家计委和电力部有关领导和专家先后对洋口港项目进行勘察研究,对洋口港LNG和发电厂等项目的经济、技术条件表示肯定,美国、台湾的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先后来此考察、洽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