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秋归来(打一词牌名)
2、嫦娥下凡(打一花名)
3、中秋菊开(打一成语)
4、明月照我还(打一明代人名)
5、举杯邀明月(打一礼貌用语)
6、寂寞嫦娥舒广袖(打一舞蹈术语)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有关中秋的诗词介绍: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但这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我们最终只好惆怅地发现,“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水光月色消融于无际,让人深味着人生短暂的寂寞,从而更加呼唤生命间的温情;回忆起今夜的扁舟子与相思明月楼,当然也为摇情的落月披上了多情的面纱。
在月夜之下,人们最能享受闲适与清欢,抛却尘嚣与世俗的烦恼,暂时沉浸在自然之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经历了安史之乱的王维,因仕伪朝而留下污点。他逃避着现实,与孤独为伴,追寻着竹林幽深处的寂寞。
而彼处明净的月光,留给他一份难得的宁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静谧的孤独伴随着自然的灵动,或许也是治愈王维的一剂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