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雪时晴帖》为素笺,有七寸一分高,宽四寸六分,现收藏于台北市故宫博物院。人们传说是王羲之的真迹,实际上这本素笺为旧摹素笺墨迹本。此帖所用书法为行草,共4行,有28个字。书势端庄,运笔流畅,神完意足。
《平安、何如、奉桔三帖》均为行书,三帖均为行书,书风却各有特色,但其沉静秀雅、姿态多变。
《姨母帖》、《初月帖》现在被收藏在辽宁省博物馆。这两奉帖是唐代武则天时所刻《万岁通天帖》中的第一、二帖。在这两种尺牍中,《姨母帖》中的字体圆浑凝重,用笔苍劲有力,风格仍保留着一些隶书风格,属于古质一路。《初月帖》大概是王羲之晚年所作,以中锋为主,显得跌宕有致,妍媚潇洒。
《丧乱、二谢、得示三帖》由三帖合成,唐摹双钩填墨,相传唐代鉴真和尚东渡时被带到日本,现被日本视为国宝,收藏于国宝室。作品大概是王羲之50岁时所写,《墨林快事》中记载它时写道:“寄巧于拙,藏老于嫩,有不可尽之妍。”
《上虞帖》所用的字体是草书,字体笔势灵动,遒润多姿,结字布白,信手写成。
《寒切帖》现在被收藏在天津市艺术博物馆,为唐代摹本,字体圆润流畅,天趣流溢,有从容不迫之感,应该是王羲之中晚年所写的草书风格。
《上虞帖》为唐摹麻纸奉,现在被收藏在上海博物馆,此帖的铭填也极其精细,其草法灵动绰约,劲拔遒丽。《十七帖》因卷首有“十七日”字样,所以被取名为《十七帖》。该帖共收纳了书札28通,共107行,942字,字笔笔送到,体势雄健,字与字之间根本不以牵线相属,但却气势连贯,法度精严、点画分明的用笔特点尽现于字体之间。
至于王羲之的楷书《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都有其刻本流传于世,为小楷的上乘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