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结晶实质上是葡萄糖从蜂蜜中析出被分离的一种自然现象。蜂蜜里葡萄糖超过它的溶解度,成为过饱和溶液时,就形成一个微小的结晶核,这就是蜂蜜结晶。不过,结晶蜜没有任何内在品质上的改变,食用也没多少不便处,只有个别品种在直接食用时有糙口感。
如果非要融化可以用一个容器盛上热水,然后将蜂蜜瓶子放在里面,蜂蜜很快就会化开。不过,使用加热的物理方法只是暂时将蜂蜜融化,结晶蜜经过加热融化后还会重新结晶,且结晶的形态和口味都有所改变。如果是过高的水温加热,不可避免地破坏一些蜂蜜中的活性成分,如维生素C、类唾液腺激素和酶类物质等。
蜜蜂从植物的花中采取含水量约为75%的花蜜或分泌物,存入自己第二个胃中,在体内多种转化的作用下,经过15天左右反复酝酿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丰富到一定的数值时。
同时把花蜜中的多糖转变成人体可直接吸收的单糖葡萄糖、果糖,水分含量少于23%存贮到巢洞中,用蜂蜡密封。蜂蜜是糖的过饱和溶液,低温时会产生结晶,生成结晶的是葡萄糖,不产生结晶的部分主要是果糖。
参考资料: 人民网-蜂蜜结晶了 如何不破坏营养使其融化
蜂蜜变得白色固体,不是变质了,正常的,蜂蜜的凝固是一种自然现象。
刚取出的蜂蜜,呈浓液状,保存过程中气温经过13—15℃这一区间后,就会出现结晶,由以前的澄清透亮液状,逐渐变为混浊,出现沉淀,最后全部或大部分成为白色的粒状体。这种状态的改变,丝毫不影响质量。
比如买蜂蜜的时候,温度是20度,你拿回家放进温度只有10度的冰箱里,那么蜂蜜的温度就会从20降至10,在这个过程中就经过了13-15度这个温度,凡是经过了这个温度的蜂蜜就会出现结晶,但是不会对质量有任何影响的,可以放心。
另外,假如要想蜂蜜不结晶,那么就要让蜂蜜“不经历”13-15这个温度,买的时候气温高于15度,那么保存气温就要一直在15度以上;买的时候气温低于13度,那么保存气温就要一直保持在13度以下。
已经结晶的蜂蜜,想要融化结晶的话,可以先把蜂蜜放在一容器当中,另外取一更大的容器装入凉水,将装蜂蜜的容器放在装有水的容器中,然后慢慢将水加热(不能加得太热了,否则会破坏蜂蜜的质量),结晶就会慢慢融化掉了。融化后的蜂蜜保存时要注意保持在15度以上,不要让保存温度经过13-15度这个阶段,否则蜂蜜又会再次结晶。(另外,我个人建议不是必要的话,最好不要溶解蜂蜜结晶,因为加热时的温度是很难控制的,控制得不好的话,温度过高就会破坏蜂蜜质量了)
当然能够喝了,营养还在,只要不过期了就能喝,是固体的建议你用开水冲开在喝了
没事的,蜂蜜里的葡萄糖凝固,才会是着样子的 是能喝的
可以的,蜂蜜的结晶是一种
物理现象
,结晶之后,蜂蜜从液态变为固态,但其成分并没有改变,蜜蜂在适宜的条件下,由于葡萄糖颗粒聚集在一起,便形成结晶块。白色的结晶是优质蜂蜜的证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