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数字只是个代号而已,你这个问题可以追溯到十进制的发明者,古代的人们为了计数,一开始根本没有数字,也没有什么记录方法,只是用一些标记暂时表示着,可是,就像记录日期一样,每天画一横,时间累积下去,越来越多,最后是很麻烦的,因此聪明的古代人,就发明了0到9十个数字,以及十进制的计数方法,这样的话,再大的数据都能被准确的记录下来,正是十进制人为规定的计数方法才有了1+1=2,所以问题根源是数制的不同,在计算机科学里面,大家都知道的二进制,1+1就不等于2了,而是等于10,所以你不用去纠结这个问题,至于发明十进制的人好像是古代印度吧,后来经阿拉伯人传遍欧洲亚洲其他国家,相信以后随着人们的需要,也会出现其他的计数方法了,或许就不会只有那10个阿拉伯数字了
谁规定的不重要,你把小学一年级以前的数学课本翻出来就明白了。(课本上有图解)
更新线
1+1=2是数学的一种定义.原始的人类发现物体可以用数来度量,比如一个苹果,在它旁边放一个就是两个苹果.于是有了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即是自然数:0、1、2……之后人们就定义了四则运算.加法是最简单的四则运算,人们就规定1个东西,再添加一个东西,就是两个东西.也就是说加一个东西,物体个数就按自然数的顺序往上数1,自然就规定了1+1=2,同样,1个东西去掉1个就没有东西了,就有减法1-1=0.这两个都是数学的基本规定,或说是加减法定义的一部分.有了这样的定义,才有了一切理论和运算.
至于数学是什么,定义你可以到字典上查查,就是研究世界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学科.数学从哲学上来说,研究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演绎法”,即先假设一些结论正确(叫公理),再用这些结论用逻辑推导出其他结论(命题,重要的叫定理).总之数学的根基是人们假设正确的公理,像1+1=2,1-1=0.
至于数学是干什么的,我赞同的观点是数学是一种语言,它的作用是描述.比如没有数学时,人们只模糊地觉得哪个数量多,哪个少.有了数学以后,就可以用数字表示数量,更清晰,可以量化.还有其他学科发展,比如物理学,对象的运动就必须用数学描述.比如位置用坐标x,运动速度用数学的微分v=dx/dt表示,沟通了人类最初假设与自然界.(转自百度作业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