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打了很多漂亮仗,比如说5月12-14日的阿吕(Hannut)装甲大战、14-15日的让布卢(Gembloux)装甲战、15-25日的斯通尼(Stonne)激战,5月28-31日的里尔围城战中还抓了德253步兵师师长弗里茨·屈勒(Fritz Kühne)。斯通尼之战甚至被称为“1940年的凡尔登”。不少军史学者认为斯通尼之战德军的伤亡是法军的3倍~~但由于联军战略上的错误,失败的局势无法避免。
从此图可以看出,战前“世界第一陆军”真不是号称~~~
1942年11月轴心国违反停战协议占领整个法国本土后,法属北非、西非和法属索马里原来持中立态度的法军相继加入了盟军,其中法属北非约18万军队,法属索马里8000多人,法属西非目前我还不太清楚;戴高乐麾下自1940年7月继续战斗的海陆空军截至1942年11月有7万多人。
除了在印支的部队,几乎所有法军在诺曼底登陆前都被整编到戴高乐麾下,1944年6月时陆海空三军超过50万人,1945年5月时戴高乐麾下的正规军近130万人,有7个步兵师和3个装甲师约30万人在德国、奥地利境内作战。
法国内地军在诺曼底登陆开始后大大增加了破袭活动数量,阻扰纳粹战争机器对盟军的反制;其中成效尤为显著的是与英国特种行动处(SOE)协力对武装党卫军第2“帝国”装甲师主力的阻滞行动:法佬声称‘帝国’装甲师从佩里高到诺曼底战区过程中“共死伤4000多人”,德方则称“有100多名官兵在跟游击队的冲突中死亡或失踪”;无论如何,“帝国”装甲师花了15天时间才从始发地赶到战区,甚至有论者认为这是诺曼底战役胜利的关键。
艾森豪评价内地军在诺曼底战役中所起作用相当于“15个师”。
总的来说,法军并不是宣传上的那么无能,反而异常的英勇。而宣传法军无能的,大多 是地摊文学、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看来,法国因其陆军二战初期的溃败而向轴心国投降,但在1940年6月22日的贡比涅停战协议中,却没有出现“投降”一词。要弄清楚这一历史事实,先应该明确“投降”和“停战”的概念。
国际法上,“停战”跟“无条件投降”正好相对(in contrast to),在冲突停止时没有实际投降的一方,当然也有胜败者(停战时占据优势与处于劣势两方或多方)之分。它实质上属于一种政治性的决议,尽管所涉及的区域部分或全部地可能被敌方军事占领,失败方理论上可以在占领军某种程度的监督下保留管理机构,也不必像“投降”那样执行“权力移交”。
所以贡比涅停战不是投降。法国当局没有向德国移交军政权力。
初始时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法国对德宣战,但并未出兵,1940年德军绕过马奇诺防线,战领法国全境,只有戴高乐流亡在南部与德军抵抗,1944年诺曼底登陆后法军随盟军反击,并解放法国,法国由于绥靖政策在二战中战争很少,就是这样
根据曼施泰因回忆录里介绍,希特勒采纳了曼施泰因元帅的建议。法军在阿登森林地区的防线薄弱,给了德军装甲部队向纵深推进,并借以分割包围法军两翼的机会。由于战争开始阶段法军估计错了德军的主攻方向,并且德国陆军初期从装备到战术实施都高人一筹,之后的法军几次反突击都没能成功,也没能及时后撤依托塞纳河地势固守,后来就全线崩溃~~贝当政府投降。戴高乐在英国建立流亡法国政府,貌似对盟军作用不太大。另外傀儡维希法国的军队在北非对登陆的美军不战而降,也算是他的一点贡献,加速了北非战局的走势
号称最强陆军的法国与到德国变的跟小猫一样,被德国闪电战一个多月就拿下了,就这么简单。有一张图片历史上很有名气,希特勒站在巴黎铁塔下边背着手,很自豪的感觉。想听点新鲜的也没什么可说的啊?要不你在问点别的我好好给你讲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