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芬兰为代表的北欧国家在世界经济论坛的年度国家竞争力排名中继续笑傲群雄,按主流经济学的逻辑,这个结果简直难以置信。以高福利高税率著称、曾经“北欧病”缠身的这些国家哪来那么强的竞争力?
2004年10月13日,芬兰再次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经济体,这已经是连续第三次了。而在排名的前六位中有四个是北欧国家。曾经在学术界热极一时的“北欧病”的说法,看来已经无疾而终了。
北欧国家独具特色也曾广遭诟病的是高福利制度。这种制度为他们的国民提供了“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免费的教育,高额的医疗补贴,完善的就业保障体系等。毫不夸张地说,在这些国家不工作也能够衣食无忧。
著名经济学家、“休克疗法”的创始人杰弗里·萨克斯,对北欧国家一直极力推崇。他在为今年7月26日的美国《新闻周刊》撰写的封面文章中,将北欧国家称为“世界上最好的国家”。他在文章中称,在美国这样的大国只顾炫耀他们的成就时,北欧国家正在悄悄地发展着,并且这种发展是平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步进行。
如果全面地考察一下人均国民收入、国民健康状况、经济竞争力、民主制度、环保意识乃至诚信建设,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萨克斯会把北欧国家称作世界上最好的国家。北欧国家在这些指标中每一项的排名都名列前茅。
联合国发展项目在测评社会进步时,除了考察人均国民收入外,还包括了教育水平、人均寿命等,结果是2004年在175个国家中,挪威和瑞典高居前两位,其他北欧国家排名也很高。
这一切让很多经济学家(包括中国的许多主流经济学家)尴尬。他们中的很多人曾经言之凿凿地认定“高福利养懒汉”,并且说这是基于“不变的人性”得出的一个“铁律”。
他们会很委屈:“世界上最好的国家”凭什么是芬兰呢?
北欧国家似乎至少有三点经验可以保证通向美好生活的道路能够少一些曲折。
第一,非常重视国民教育和科技投入。
第二,不让一个人掉队。这主要是指高福利制度。在世界各国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公平越来越差的大环境下,北欧国家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感觉颇为温情。
第三是充满活力的私营经济。北欧有一批名声显赫的大企业:诺基亚、爱立信、沃尔沃……
但这三点间似乎构成了一个悖论。按照经济学的基本逻辑,高福利必定会增长人们的惰性,不利于激发国民的劳动积极性,进而也不会有充足的创新的动力。长此以往,高福利制度带来的必定是经济丧失活力,闲人阶层越来越庞大。另一方面,高福利要靠高税收支撑,而高税收必定会不利于国民经济私营部门的发展。
“对像芬兰这样的北欧国家,不能运用常理思维,”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的王鹤研究员在接受《经济》采访时强调。他介绍说,北欧国家的福利制度发展了很多年,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套非常完善的体系,这套体系对早期的盲目性已经做了很大程度的修补,在“保障”之上还附着了一套“约束”机制。懒人和不劳而获是不会长期得到照顾的。
再者,国民普遍的受教育水平都很高,国民素质相应地也得到提升。懒人和不劳而获与社会价值标准格格不入,会遭人鄙视。所以只要有劳动能力,没有人甘愿长期依赖别人生活,靠社会养活。
世界经济论坛对于芬兰为什么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的解释,或许会帮助我们找出这个悖论的玄妙所在:“芬兰的宏观经济管理水平非常高,公共机构效率高,私营部门积极采用新技术、培养创新的企业文化。”
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项目负责人、首席经济学家Lopez-Claros通过分析调查认为,北欧国家的政府在所调查的国家里廉洁度最高,贪污腐败在这些国度里无处遁形。公共机构的效率在所有国家里是最好的。以上两点是芬兰能够超过美国排名第一的主要原因。
科技的发展必定要有发达的教育的支撑。芬兰有一句名言,“教育是芬兰的国际竞争力”。从20世纪60年代起,芬兰就开始大力普及9年制义务基础教育,并实行免费高中和高等教育。芬兰教育经费在国家财政预算中所占比例高达18%,远高于美国和日本